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比较马丁·布伯哲学的对话治疗与卡尔·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的关联,从二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对话心理治疗和个人中心疗法分别代表了他们二者不同理论中的主要思想,他们在理论构建上和治疗实践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之处。最后,还将讨论他们两者的思想对于后现代心理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罗洛·梅是美国最为著名的存在分析心理学家,在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的岁月里,罗洛·梅开辟了观察人类的新途径,也提出了他整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存在主义理论的存在分析理论.在人本主义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贬低意识经验的作用,即强调本我的原始欲望与人的消极方面中,罗洛·梅却让我们看到了彼此对话和沟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罗洛·梅是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在美国的积极倡导者.他从临床视野和心理学角度出发,整合克尔凯戈尔和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以独到的见解阐述了焦虑产生的根源、本质及特点,并把焦虑视为人存在的一种本体的、不可分离、不可避免的结构,逐步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存在本体论的焦虑观,创立了符合现代美国人心理特征的焦虑理论.  相似文献   

4.
罗洛·梅吸收借鉴了哲学中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认为人既是个体化的,也是社会整合的,既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又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坚持运用他自己的存在分析观,十分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要明确心理医生的职责,确立心理治疗的目标,指导心理治疗的过程,整合心理治疗的方法,认为获得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观,即人化的道德教育观。他认为,德育活动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我—你"之精神相遇观认为,学校德育中师生关系为一种互理解、协同进步的互动式关系,"信任、自由、包容"应为师生对话关系构建的道德基础。由此,学校德育实践应关注设置促进学生实现道德内化的德育目标,构建"我—你"新型师生对话关系和建立拥有良好道德氛围的道德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下,成人教育师生关系面临困境。马丁·布伯对话哲学视野下倡导的是具有直接性、交互性、动态相遇性的“我一你”关系,鼓励师生在怀有包容心、拥有责任感、存在共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真实的对话。这种成人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激发师生的对话意识、建立平等信任的对话环境、运用新颖对话方式、设置共享对话情景的对话关系,值得我们倡导与重构。  相似文献   

7.
马丁·布伯通过"我--你"、"直接性"、"相互性"、"之间"、"相遇"等概念,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本源性的"对话"关系世界,其深邃的精神内核使我们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等有了全新的理解.在马丁·布伯对话哲学视野下,我们构建起新的教育关系世界,即教育的对话世界.  相似文献   

8.
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世界的二重性与人生的二重性;关系的本体性;"之间"领域的确立;皈依"永恒之你"。其主要特征有三:强调直接性,注重相互性及动态相遇。其深邃的精神内核使人们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等有了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马丁·布伯是20世纪最有名的犹太哲学家,他的"余汝"关系与"吾它"关系、对话哲学、"相遇"、关系本体论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很多学科,其中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综观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马丁·布伯的思想为心理学理论的不断成熟起着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受到了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推崇,而且也深深影响了心理学后现代理论的思潮的产生。在晚近,心理学家们又利用马丁·布伯的思想去研究家庭治疗、女生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思想围绕关系本体论展开阐释,重视道德教育中"人"的地位,关注道德主体的生命意蕴,注重主体与世界的交融。它为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焦点、视角、结构、氛围提供了新的转向,也为德育资源生成场域的介入、即时德育课程资源的捕捉、潜在德育课程资源的挖掘、当下德育课程资源的体悟开辟了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马丁·布伯的对话教育哲学及其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以对话为核心,向生命、生活开放,最终走向自由与个人解放,是马丁·布伯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主旨,其卓有成效的成人教育活动与实践,使之成为20世纪有重要影响的成人教育理论家与活动家。  相似文献   

12.
对话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交流、理解和沟通,它以尊重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培养师生生成性思维和创造性品质、追求生命意义为特征;而教学对话则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而出现的。厘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学教学中“假对话现象”和关于真假对话的议论,着重分析真“对话”在哪里,假“对话”何以发生,所谓“假对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关于真假“对话”的议论中折射出教育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罗洛文学实践的不对应现象与七月诗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洛文学实践的不对应现象, 表现在罗洛的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在文学鉴赏、文学批评中也表现出理论上的极大不同。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罗洛深受七月诗派理论的影响和我们的文学批评对该派理论的反思不够。  相似文献   

15.
批判与建构--马丁·布伯与新教育思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马丁@布伯对新教育思潮的反省和批判非常深刻.他指出人的潜能只能在"关系"中发展而不会"自然释放",教育是与被释放的潜能相遇的决定性力量;"自由"只是教育得以完成的前提条件而非其目标和全部内容,与传统教育的"强制"相对的不是"自由"而是"对话";道德教育的任务不是形成无意识的自控的习惯系统,而是使规范与价值在个体自我意识中得以发现和确定,使其能对每一情境作出恰当的有意识的独特回应,德育的完成靠师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治疗已经成为当代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分析治疗的基本假设就是:人是自由的,同时要为自由选择承担责任。治疗的目的旨在探讨个人存在的整体经验,而非发现普遍的心理法则。作为治疗师,宾斯万格在临床实践中一直遵循着五条原则:在世原则、关爱原则、意义原则、体验原则和践行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语境中,话轮是构成教学对话的基本单位,话轮转换的规则显示了教学对话的互动是有着规律性的结构。教学对话中的互动结构是以相邻对为基础进行驱动的,“T反馈+提问—S回答”结构是教学互动中的经典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