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特定形式的活动。说它特定,是指学生的学习不可能等同于前人的发现,学生学习的是间接知识,是前人通过探究的实践活动而创建的,是现成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必定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生不可能真的“身临其境”,所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在学习中并不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仍然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怎么样的认识过程呢?有的同志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形成概念,掌握知识.这是对的.因为学生的认识过程和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有一致性.但是学生是否象人类发现真理一样,一切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呢?不是!学生的学习不需要,也不可能从头实践,即使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获得一些直接经验,也是服从于一定的学习目的,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是否可以从抽象的东西学起,经过逻辑思维掌握书本知识呢?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反复多次,以至无穷。遵循这个认知规律,课堂教学必须注重训练,强化评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目前,个别语文教师对“训练”这个实践活动理解简单、狭窄,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到“满堂练”,片面追求训练,走向极端,陷入了新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朱万炳 《云南教育》2001,(20):20-21
一、掌握“双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两大功能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都反复强调,化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教学的两大功能。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就无从谈起;只有知识而没有能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行。所以化学教学要特别强调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有机结合。学生学习过程大体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也不可能对事物发生情感和采取意志行动来改造世界。所以感知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由…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夸美纽斯也曾说:“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任何学习都需要内在的动机,兴趣的驱动。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习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更注重知识的积累,感情的积淀,思想的感悟,它不可能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只能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因此,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到语文学习活动本身是一种享受,有一种精神上的成就感,才能驱使学生持久深入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郑荣伟 《教书育人》2001,(11):19-20
在现代汉语里,主体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相对客休来说,指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二是相对事物整体来说,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主导一词则有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意思。有时是指起主导作用的事物。我国教育理论界选用这二词,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条经典原则: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简称“双主”原则)。其内含要求是:一、相对于教材这一客体来说,学生是学习教材的主体,即课堂教学本质上应该是一种认识活动(或说学习活动)。二、相对课堂教学整体来说,学生学习教材的学习活动应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课堂中的其他活动包括教师的…  相似文献   

7.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强调了过程目标,尤其在过程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经历”特定的数学活动,获得初步的经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知识形成的规律,发现对象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而“体验式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体验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个体经历事物的具体过程。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实践,即让学生亲身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知学习有帮助。而且还培养人的体验能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和学生共同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谢晓凌 《福建教育》2005,(8A):27-27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文本学习”,还应是“体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就是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具有亲历性、独特性等特征。阅读教学的体验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发现、活化语感,即通过模拟展示、想像、辨析等感性的、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感悟、价值判断等。  相似文献   

10.
1.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人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悟”会的。因此,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等活动,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促使其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让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体验知识、获取知识,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即引领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基本上沿袭单一的讲授教学模式,使有些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陷入消极应付之中,对所学知识难以融会贯通,难以形成科学的认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我们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生活中的某一特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因此,良好的注意条件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是顺利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什么?数学知识是什么?数学学习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不仅关系着数学课改的成败,更关系着所培养人的质量。作为一名工作在课改一线的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应当只是封闭的“知识体系”和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客观数学事实,而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理性世界的逻辑体系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动态的活动系统;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不应当是简单的传授与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建构主义的师生互动教学实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又不可能由教师代替。与这一观点相适应,教学也必须要把焦点从教师转到学生,从教师中心转到师生互动。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在系统讲授的前提下可尝试运用问题讨论、分组活动、角色扮演、小课题作业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践自主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同时要防止陷入“学生中心”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7.
龙青 《云南教育》2005,(28):41-41
“圆”的知识综合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后,通过知识间的梳理与沟通。加深学生对圆与周围事物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认识事物,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开启学生潜力之门的钥匙,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激情和力量。因此,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他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他的学习态度能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书美 《广西教育》2013,(34):77-77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平、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学生可以经由直观的或者虚拟创设的情境获得必要的体验,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同化或顺应中获取知识,积累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