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接林 《中国钓鱼》2004,(10):51-51
我是三明市钓鱼协会秘书长,在钓协工作中,我发现有些钓友对传统钓和台钓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如喜欢传统钓的不愿介入台钓,而喜欢台钓的又常瞧不起传统钓,更有甚者,还相互揶揄、诋毁。前一段时间上网交流,发现其他地方也存在着类似问题,不仅影响钓鱼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也  相似文献   

2.
胡诚 《钓鱼》2005,(2):44-44
对于很多海钓爱好者而言,船钓是一种非常惊险刺激的运动。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国内很少有钓手涉及此项活动。即便能举办或者参加船钓,也多是在近海,与真正意义上的船钓相差甚远。我在墨西哥访学期间,偶然参加了一次船钓。只不过我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少有机会真正地参与。  相似文献   

3.
衣善新 《钓鱼》2004,(15):29-29
水库边,一位钓友问我:“为什么你能钓着白鲢,我却钓不到?”我说:“因为你钓白鲢时睁着眼,而我钓白鲢时闭着眼。”这位钓友说:“你真会开玩笑!”我说“信不信由你”!  相似文献   

4.
张世才 《钓鱼》2004,(22):25-25
“一场秋风一阵凉”。入秋以后,气温、水温开始下降,此时鱼较肥美,喜成群游弋,较为好钓。我常借鉴钓鱼谚语,指导秋钓往往都是得胜而归。下面就是我秋钓经常运用的一些谚语:  相似文献   

5.
一米之差     
徐廷国 《垂钓》2002,2(6):60-60
2001年5月的一天,我去一水库钓鱼。此库野生鲤鱼较多,我是专为钓鲤而去的。我的钓具是:两支海竿挂“炸弹”钓远,一支带轮的手竿钓近。诱饵、钓饵均用煮熟的红薯,只是钓饵比诱饵的成色好些,形状有别。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垂钓实践中,总结出了“春钓滩,夏钓深,秋钓阴,冬钓阳”的渔谚。这对于指导南方钓友的垂钓活动,丰富他们的垂钓生活,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实用价值较高。对于这一点,我年轻时在湖北的垂钓实践,体会是深刻的。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的气温、湿度相差甚大,其水域的生态环境各异,水底地质结构又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在选钓位问题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在吉林垂钓二十年来,就有过深刻的经验教训。开钓的第一年,总是固守着在湖北垂钓时的“夏钓深、秋钓阴”的法则去选钓位,其结果几乎总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钓获甚微…  相似文献   

7.
猾口鲫攻略     
王怀斌 《钓鱼》2006,(2):25-26
在竞技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能遇到猾口鱼。而猾口鱼又比较难钓,说猾口鱼难钓,是因为猾口鱼不但吃口特别。吸吐快。更是因为猾口鱼的鱼情变化快,而每一种鱼情所对应的钓法又不同。在同一场比赛中我们开始的钓法可能与鱼情相符。可钓着钓着就找不到感觉了;大家现在都在试着找一种万全的办法来对付猾口鱼。我认为这有点一厢情愿。要想钓好猾口鱼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弄清两种情况,一是鱼口的变化,二是泳层的变化。所以钓猾口鱼要采取随机变化式的钓法。下面我就从认鱼口辨鱼层来谈谈怎样钓猾口鱼。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垂钓》2002,2(1):70-71
江苏吴建平钓友:我钓鱼时间不长,但特别爱看渔谚,应用起来有些效果好,有些就难说了。比如“春钓滩”指的是钓位,却没有说明是钓什么鱼,而“三月三,鲤鱼上河滩”就说得很明确。“水浑钓浅,水清钓深”,是不是还有季节性的限制呢?  相似文献   

9.
我很少在平底、静水的养鱼池中钓鱼,而多去城郊的几个水库中垂钓,所以对台钓能否适用于水库.一直将信将疑地观望了几年。自1995年才开始学习试钓.如今6年过去了,台钓已成为我水库手竿钓鲫的首选钓法.实践证明,台钓法一样可以用于野战钓鲫。  相似文献   

10.
王怀斌 《垂钓》2007,7(3):18-19
钓滑鱼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专用的钓组和饵料,一切都是围绕基本的钓法而变。如果非要总结一个关键点,我想应该是解决钩饵的入口性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我与台钓     
我第一次见识台钓是1990年7月2日杭州市钓协与台湾台中市钓协举办的钓鱼联谊赛上。那场比赛在钱塘江畔的近江渔场举行。比赛采取杭州钓手与台中钓手相互间隔抽签定位。我们杭州钓手均是传统钓法,用立漂或星漂沉底钓,鱼饵多为蚯蚓或面饵。台中钓手清一色的台钓。赛场虽然是混养鱼塘,但罗非鱼特别多,钓罗非鱼正是台中钓手的强项。比赛开始后,只见台中钓手挂上饵料后很快就有鱼上钩,有时还一竿中鱼两条,让我们领教了台钓的厉害。我们用蚯蚓很难钓上一尾鱼。当台中钓手频频上鱼之时,我们就很少有鱼咬钩了。这场比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台钓是竞技赛中一种比较先进的钓技。比赛结束后,我旁边钓位的台中钓手陈先生送给我两支孔雀毛浮漂,还有竿架、抄网等钓具,使我学习台钓有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钓长江,钓黄河,钓了大海钓湖泊。钓溪钓涧钓池塘,钓竿伴我走中国。钓白云,钓清波,钓了燕舞钓荤歌。钓诗钓画钓希望,钓线磨我好性格。钓晨光,钓月色,钓了冬寒钓暑热。钓风钓雨钓霜雪,钓钩练我好体魄。钓红鲤,钓蓝鲌,钓了青鲈钓白鳓。钓情钓景钓纯真,钓鱼不多也欢乐!钓@张桂山!北京  相似文献   

13.
邵进诚 《垂钓》2005,5(6):40-42
我第一次海上船钓便是夜钓星鳗,那一天正好各种外在的客观条件完全具备,虽然主观上的钓技等还不具备,但下钩之后便开始狂钓,让我从此迷上海钓而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4.
野河冬钓     
陆海浩 《中国钓鱼》2005,(12):15-15
寒冷冬天已经来临,大多数钓友都已“刀枪入库”,而我却钓瘾难耐,每隔两三天就去河边量一量“水深”。开始有时放空枪,但经过几年的冬钓实践,现在已经是每次出钓必有收获,同时摸索总结出一套冬钓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三下运粮河     
山石 《中国钓鱼》2006,(5):71-71
半生挥竿,独爱野钓。外出遇一钓者,见我喜独钓野河,告知郑州东中牟县北有河,名日运粮,系水稻灌溉引来的黄河水,每年7-9月可钓。看地图,此河出开封县后汇入涡河,而涡河是淮河的支流。我未查史料,估计此河可能是明清时运官粮的吧。  相似文献   

16.
于中海 《钓鱼》2012,(20):32-32
我学习垂钓是从钓底学起的,而一次偶然的际遇,使我不得不钓浮。认真学习一番后,我被钓浮的魅力深深陶醉,逢钓即想钓浮。钓浮与钓底相比,别具一番乐趣,也是一位钓者必须具备的另一种技能。  相似文献   

17.
孟庆伟 《钓鱼》2007,(7X):47-48
钓友老贺头,60多岁,钓龄30多年,在当地素有“一把钩”之称。老贺头这美誉,不仅是对其在别人难以钓着鱼时而他能钓着、别人钓少而他能钓多的钓技的赞美,更重要的是对其善于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灵活机动战术的褒奖。事实也正是如此,在诸多情形下,无不彰显老贺头“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相似文献   

18.
王希连 《钓鱼》2004,(18):18-18
近几年来,“台钓”(悬坠钓)在我国很盛行,很多年轻人都鸟枪换炮,不惜投资武装自己。在垂钓中,尤其扬竿上鱼的一瞬间,真是心旷神怡。有人说,“台钓“是年轻人的“专利“,它需要钓者身体壮、视力好、反应灵敏,而老年人各方面都不适应。我认为“台钓”可以在年轻人中风行,同样也可以成为老年人的一种高尚的休闲享受。今年我60多岁了,不久前却迷上了“台钓”。平时,常和一些老同志外出钓鱼,  相似文献   

19.
陆海浩 《钓鱼》2005,(1):31-31
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大多数钓友都已“刀枪入库”,而我却钓瘾难耐,每隔两天就去河边量一量“水深”,开始时常放“空枪”,但经过三年的冬钓实践,现在已经是每次出钓必有收获,同时摸索总结出一套冬钓经验。  相似文献   

20.
秦犁 《钓鱼》2007,(4S):12-13
有人问邓刚,钓鲫鱼用袖钩,钓混合鱼用什么钩?邓刚狡黠,说:“难道袖钩就不能钓大鱼?过去钓大鲫鱼都是关东,现在用新关东许多人总是不放心,嫌它钩条太细。但除了快钓罗非,我以为钩条细不是问题,而钩弯的宽窄和钩尖长度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