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流体电池以可流动物质作为能量载体,具有能量与功率解耦、设计灵活、可扩展性好、不受地形地质限制等优点,是推动长时间能量存储、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的第311期双清论坛,阐述了储能技术的战略意义,总结了流体电池的分类与现状,探讨了流体电池中热流科学和化学工程的学科交叉问题,提出了同时提升流体电池传输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并为促进流体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阀门的定义及结构原理 “阀”的定义是在流体系统中,用来控制流体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阀门是使配管和设备内的介质流动或停止,并能控制其流量的装置。被控制的介质可以是液体、气体、气液混合体或固液混合体。  相似文献   

3.
获得国家专利的“一种新型功能传送装置”,是由原动机、传动机构、工作机构(圆筒和活塞)组成,其功能是能使自由状态下的空气压力作功,而且空气作的功远远比原动机作的功多。这是一种原始性新技术,难以被传统观念所认同。会有人说,圆筒端面与活塞端面空气压力相等方向相反,就相平衡抵消了,空气压力是不能够作功。会有人说,空气压力作功多于原动机作功,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这两个说法是不切实际。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  相似文献   

4.
张荣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196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和普林斯顿大学留学。1986年自筹经费开始建起我国首台高温高压流动反应装置。多年来,坚持发明、研制系统化的高温高压流动反应装置,于1992年正式成立我国首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球化学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任地质矿产部地球化学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6年建立我国首台高温超高压(1000℃,3万巴)流体实验装置。成为我国首个高温超高压流体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对重钢24t中间包控流装置进行水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通过测定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和夹杂物的排除量,研究了不同尺寸湍流控制器对中间包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合适的湍流控制器和现有挡墙设置组合,可以延长水口响应时间及平均停留时间,提高活塞流区体积分数30%及降低死区体积分数50%,中间包内流体流动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1、一切流动流体的流动条件,都必定是由压强差的因素或压强差的条件引成的。 2、一切流动流体的流动规律,都必定是压强差大的地方流速大,压强差小的地方流速小,压强差的因素消失,流体的流动就停止。 3、一切流动流体的流动速度,都必定是随着压强差的大小变换而改变的。 一切流动的液体,一切流动的气体,一切在液体或气体里流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17)
机械效率,是一个机械系统的输出功与其输入功的百分比,即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关于机械效率的讨论,中学物理中就有很多的涉及。而随着工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生活中的很多环节都与机器机械息息相关。本文就中学物理的滑轮组、杠杆传动为切入点,初步讨论了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同时探究了如何提高简单机械结构的效率,及机械效率的提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流动成像测井新方法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成像测井属于对非均匀介质动态的非线性测量,可以有效监测油气井内的生产动态。本文研究一种电磁波传播测量方法,综合利用油气与水的导电和介电特性差异辨识井内流体,通过对油气井内多相流体信息的投影扫描和反演处理,实时成像显示流体分布及流动状况。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多相流体流动截面的清晰图像。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导出了描述稠油热采井井筒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井筒温度分布的解析解,显示井筒温度分布服从指数函数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井筒温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热流体注入量,反映了井筒内流动和传热特征。应用本模型可得到不同蒸汽注入量条件下的井筒温度分布曲线,计算方法简便快捷,方便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9)
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ANSYS NX8.5建模软件建立了全流路管壳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模型,模型与实际换热器的尺寸相适应,利用ANSYS Fluent18.1数值模拟软件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速度矢量、温度场、压力场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加以分析来探索流道中流体的流动与传热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对知识流动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流体力学中的液体流动进行隐喻分析,研究知识流动与液体流动的对应关系。提出构建沿程损失模型的前提假设,应用流体力学圆管流动理论,构建基于流体力学的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知识损失分析模型,对模型进行推导和求解。在此基础上,通过编程对知识流动沿程损失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绘制知识流动损失的变化趋势图像。通过研究发现知识流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知识接收方自身知识接收上限及提高知识输出方的输出意愿、依靠科学决策方法等途径有效避免知识流动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为提高知识传输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In a crystalline material, structural defects such as dislocations or twins are well defined and largely determine the mechanical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For metallic glass (MG) with unique properties in the absence of a long-range lattice, intensive efforts have focused on the search for similar ‘defects’. The primary objective has been the elucidation of the flow mechanism of MGs. However, their atomistic mechanism of mechanical deformation and atomic flow response to stress, temperature, and failure, have proven to be challenging. In this paper, we briefly review the state-of-the-art studies on the dynamic defects in metallic gla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low units. The characteristics, activ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es of flow units as well as their correlation with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plasticity, strength, fracture, and dynamic relaxation, are introduced. We show that flow units that are similar to structural defects such as dislocations are crucial in the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of metallic glassy materials via the thermal, mechanical and high-pressure tailoring of these units. In this report, the relevant issues and open ques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flow unit model are also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成升魁  甄霖 《资源科学》2007,29(3):37-44
资源流动是当前我国资源科学研究亟待关注和加强的新领域,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深入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资源流动研究进展及对中国开展有关研究的启示。分析表明,发达国家资源流动研究涉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资源类型及其横向、纵向流动,政府部门的资源流动账户是主要数据源,投入产出和指标体系方法是研究的方法基础,研究结果已在评估可持续发展态势和科学决策等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处于资源流动研究的起步阶段,建议从探寻经济发展过程消费的关键资源及追踪其来龙去脉入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与国际相关机构接轨,实现对资源流动的动态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4.
资源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沈镭  刘晓洁   《资源科学》2006,28(3):9-16
资源流研究是资源科学在新形势下需要重视的新的学术视角,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比较零散,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资源流的内涵体现在复杂性、动态性和时空性3个方面。资源流的构成要素包括系统、物质、能量、价值、劳动力等。资源流主要研究资源在进入社会经济系统后的变化规律,阐明资源流动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和经济效应,揭示资源在社会经济运动中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资源流研究所用的方法主要有投入产出分析、物质流分析、工业代谢、生命周期评价等。这些方法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资源流动,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未来资源流研究的重点主要有:按部门进行资源流研究、按地域进行资源流研究、战略性资源的流动研究、相关社会价值问题研究以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的验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将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司财务理论交叉研究,分析了自由现金流的代理问题出现的行业特征以及公司红利政策、投资政策。选择效益一直很好的白酒行业为调查对象,验证了在我国自由现金流的代理问题的存在,并探讨了相关的减小代理成本的财务政策,即分红、股票回购、债务融资与增强经理人报酬业绩相关性。这对于一些利润丰厚、现金流充足的国企公司治理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国煤炭区域流动与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亮亮  韩雪  秦晓楠  武春友 《资源科学》2014,36(10):2215-2222
如何引导煤炭资源在区际间达到合理的配置,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给,是保持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为考察我国煤炭区域流动与竞争情况,基于生态位理论对煤炭流动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山西、内蒙古和陕西对煤炭市场的争夺能力较强,相互之间及对其他煤炭输出地区产生竞争压力;2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和广东对煤炭资源的争夺能力较强,山东对其他煤炭输入地区都产生了竞争压力;3在加强煤炭运输能力建设的同时,提出要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明确区域分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及加快建设煤炭储备基地等优化煤炭流动格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宜强  赵媛 《资源科学》2013,35(1):89-101
文章在总结资源流动国内外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21世纪以来国内资源科学领域核心期刊《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等期刊的相关文献,从总体发展趋势、理论与学科特性、研究视角等3个方面,系统地对国内外资源流动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文章归纳得出:西方资源流动研究的开展是蕴含于物质流研究当中的,其在资源纵向流动领域的研究更为悠久和完善;中国资源流动研究起步较晚,但关注度不断提升,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目前,国内资源流动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流动方向、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等领域,并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但文章同时也指出目前的资源流动研究存在着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实证研究需要继续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态型城区工业固体废弃物流向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永鹏  杨凯  车越  林逢春 《资源科学》2009,31(1):157-163
固体废弃物流向研究不仅是对资源流和物质流研究的深入和补充,而且在促进循环经济和环境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闵行区为例,以统计资料和企业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闵行区近11年来工业固体废弃物(ISW)产生量及处理处置情况,重点探讨了工业固体废弃物流向(DISWF)及其驱动机制,基于生态型城区的建设指标及其内在要求,结合闵行区在DISWF调控和管理方面的实践,提出生态型城区DISWF调控对策,结果表明:①区域尺度上,ISW服从资源流动的“就近原则”;产业尺度上,各行业的企业数量与其ISW输出量呈金字塔与倒金字塔分布,且行业间流量大于行业内流量;企业尺度上,单个ISW输出企业所对应的输入企业数量与其分布基本呈负相关;②DISWF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多重结构的复杂系统,企业追求综合效益最佳化是其关键驱动因子,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使系统最优化;③生态型城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流向管理应遵循分类管理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功能,规范DISWF,促进ISW流动,保障废物的综合利用,并减少流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9.
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流动是知识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结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分析了知识流动的渠道与途径,包括知识个体、知识链、知识网络等途径,归纳了知识流动的基本原理与特点,探讨了知识流动的效率,提出了知识个体内部、外部知识流动效率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论网站信息流整合及其对人流的导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礼奎  路紫 《情报科学》2007,25(4):511-516
网站信息流是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基本形式和唯一介质,是众多形态“流”中最具影响,并对人流的产生与变化发挥巨大的导引作用。本文以网站信息流的整合为切入点,从信息流受众接受信息的角度出发,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视为主动式导引、被动式导引和互动式导引,剖析了与网站信息流导引密切相关的多种人流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