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青少年自我意识问卷》,以广州市的1202名中学生为被试,探讨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①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②在自我意识总分上,年级、独生子女状况主效应显著,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③自我意识所有维度均存在年级差异,初一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④男生的体貌评价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社交评价、品德评价、满意感、自制力和监控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⑤独生子女在社交评价、自尊感、满意感、自觉性和监控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焦虑感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且趋于成熟的时期。在不同的教育条件影响下,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会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父母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影响重大。农村和城市属于两个不同的亚文化区域,为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影响,我们采用Piers-Harris自我意识量表(PHSS)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农村和城市较差、普通和重点学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集体测量(农村学生249名,其中男生121人,女生128人,平均年龄14.3岁;城市学生157名,其中男生76人,女生81人,平均年龄14岁)。◆城、乡父母教养方式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8所中等职业学校851名中职学生为被试,运用了《青少年自我意识量表》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①从总体来看,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处在中等偏上水平;②中职学校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上性别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在社交自我、品德自我、监控性三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③职中二年级学生的自尊感与监控性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④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在社交自我、焦虑感、监控性三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城市学生;⑤拥有完整家庭的学生与其他家庭结构的学生相比,在满意度上差异显著;⑥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全国七城市共2352名中学生父母监控、人格和网络偏差行为状况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母监控状况存在性别差异.重点校学生父母监控的消极控制与反馈维度得分存在年级差异.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得分基本随年级升高而显著增加;(2)人格五维度、父母监控和网络偏差行为之间呈显著相关,青少年人格可分为和谐型、一般型和情绪型,其中和谐型人格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型和情绪型个体;(3)人格类型在父母监控和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云 《教育导刊》2013,(11):27-30
研究选取湖北省长阳县土家族地区学生336名,将留守儿童分成父母均外出、父母一人外出.父母均在家三类,父母均在家儿童组作为参照,考察不同留守经历对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影响及不同群体在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差异。结果显示:①相比较父母均在家的儿童,父母一人和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明显偏低:②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倾向于采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和情绪行为策略:③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土家族儿童均优于汉族儿童;在自我效能和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初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与情绪行为策略上,初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六年级与初三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34名青少年的测查,探讨了父母支持、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和孤独感的特点,以及孤独感在父母支持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网络成瘾群体者"所占比例为3.23%;男生的父母支持水平高于女生,七年级的父母支持显著高于八年级和九年级;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上,男生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高于女生,六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均显著低于九年级;父母支持负向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孤独感在父母支持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并与城市公立学校和农村公立学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对于五年级男生,城市公立学校班级气氛总分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农村公立学校,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五年级女生,三类学校班级气氛不存在显著差异;(2)对于六年级学生,城市公立学校班级气氛总分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农村学校,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打工子弟学校的班级气氛总分和内聚力维度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因素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五年级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六年级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六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选取来自城市和农村学校的1546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作为被试,对初中生科学态度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影响学生科学态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各年级学生在"对科学的态度"量表各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对科学的态度越积极;性别差异显著,在科学价值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科学探索及科学学习维度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城乡差异显著,各维度上城市学生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2)教材因素是影响学生对科学态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教师、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并与城市公立学校和农村公立学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对于五年级男生,城市公立学校班级气氛总分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农村公立学校,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五年级女生,三类学校班级气氛不存在显著差异;(2)对于六年级学生,城市公立学校班级气氖总分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农村学校,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打工子弟学校的班级气氛总分和内聚力维度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因素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五年级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六年级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六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偏差行为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第二期数据,以八年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线性模型考察了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家庭规模、父母监管、父母关系、亲子(父子/母子)关系和父母期望显著预测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预测作用不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了解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探讨其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民族及年级差异,为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边疆民族地区3所乡镇小学的81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处于正常值范围,躯体外貌维度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值<0.05);留守男生在躯体外貌、焦虑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女生,在行为维度上得分低于留守女生(P <0.05);汉族留守儿童在躯体外貌、合群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白、彝、傈僳族少数民族留守儿童(P <0.05);六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最好,五年级自我意识发展状况最差。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总体良好,少数民族以及五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问题,了解其在师生关系方面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采用"师生关系量表"对常州市HY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师生关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七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八年级和九年级;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得分显著低于本地学生。  相似文献   

13.
运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大规模学业测验数据,分析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学校背景因素及学生个体因素。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五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校际差异。在学校背景因素中,学校地域对学校五年级学业成绩影响显著,而对学校八年级学业成绩影响不显著;符合政策规模要求学校的五年级学业成绩显著低于超出要求学校的学业成绩,而规模因素对于学校八年级学业成绩影响不明显;学校借读生比例仅对八年级学业成绩影响显著。在学生个体因素中,性别、家庭作业时间、完成作业方式、学习压力、自我教育期待均对五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显著,而独生与否仅对五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了解11-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和探讨家庭环境因素与处于转折期儿童抑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湘潭县某中学七年级学生335人,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家庭环境与七年级学生抑郁有着密切关系,家庭环境中多个因子与学生抑郁情绪具有相关性。七年级学生抑郁均分为(10.084±5.993)分;男生抑郁得分低于女生但未达到差异显著(P〈0.05);独生子女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抑郁得分均未显示差异显著(P〈0.05);抑郁的总体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矛盾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家庭环境是七年级学生抑郁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矫正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时应重点关注家庭环境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罗城仫佬族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方法:采用Piers—Han4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阴CSS)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364名仫佬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仫佬族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的总体水平及所有因子均低于城市常模,且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生自我意识在总分、行为、智力与学校、合群、幸福与满足项目上得分均高于男生,但只在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两个项目上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显著;城乡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尊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潮汕三市农村地区的760名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均在外打工组、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2)在留守儿童群体内,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学生,而初中一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学生;(3)留守儿童的自尊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家长和学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以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采取整群分层抽样,使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鉴别量表和自编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问卷,以1827名青少年学生为对象,对影响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癔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网络因素等六个方面,共包括29个因素。其中健康状况、理想抱负、业余爱好、父母不良嗜好、网吧经营、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上网频率及相对时间、上网地点、上网内容与动机等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1010名初一至高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取自编的中学生师生关系问卷考察乡镇中学生的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包含权威因素和亲疏因素两个维度;师生关系包括朋友型、长辈型、权威型、陌生人型四种类型;在权成因素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初二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学生;在亲疏因素上,低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9.
黄杰  李清 《数学教育学报》2012,(6):66-69,81
六、八年级学生的数感有显著差异,且随年级呈上升趋势,但元认知无显著差异;六年级学生的数感与元认知有显著的正的线性关系,八年级学生的数感与元认知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元认知对数感的影响并没有随之增强.因此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发展学生的元认知和数感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数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数感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元认知.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网络使用类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网络使用量表对560名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率为15.5%;男生的网络成瘾程度要比女生的更明显,存在性别差异;城市青少年在网络成瘾上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与父母有关的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