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美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与接受美学中的接受有共同之处。借鉴接受美学的有关理论,对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析接受美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者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预期及其参与过程缺乏研究。为改变这种状况,本文试以接受美学的三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借鉴其有关的观点和方法,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能动作用。这对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接受问题视域下,接受美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把期待视野、审美经验、读者参与和第二文本等接受美学理论的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意味着一种思路的转换,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关注的视角由教育者转向受教育者,由教育转向接受,从灌输论转向接受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具有借鉴作用。把期待视野、审美经验、读者参与、第二文本等接受美学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教育者必须是合格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施教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第二文本”。  相似文献   

5.
在感官盛宴的背景下,适应新时代,就要充分发挥教育主客体之间双向互动作用,引导大学生实现以真启智、以善导行,以美塑人。  相似文献   

6.
张纪娥  李军 《教育评论》2012,(3):105-107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体系建构、根本目标以及方法改进,决定了其需要借鉴美学理论和方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诸多美学理论中获取丰富资源,美学也可以从多层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  相似文献   

7.
黄河 《华章》2011,(30)
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形成因素可以发现,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的系统配合和协同作用,才能产生化解或弱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少求  刘艳军 《教育艺术》2006,(2):13-15,12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是由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等美学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20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对我国美学理论及美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流派,它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文学作品本身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是以读者接受为依据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将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就意味着一种思路的转换,即从“灌输论”转向“接受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新学科的必要性,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粗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教育者)和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要素。主体与客体的内涵和特点具有明显的区别,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二者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在内涵上具有交融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理论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这两大理论来源在内容上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毛泽东革命诗词中所体现的艺术美和理想美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挖掘。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异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借鉴美学理论,将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经验元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美育的关系,从分析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提出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遵循的美学原则。并强调将几大原则贯彻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真正达到改进创新、净化心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研究随着跨学科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研究的视阈多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的功能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研究尚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缺乏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总体把握。针对研究现状,学界要努力在基础理论支撑、理论和实践应用体系构建等方面加强创新。  相似文献   

15.
学者们从主体性的分析中判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从而形成了"双主体说"、"主体际说"、"主体间性说",但这种认识路径难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本质,而且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进行辨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阶级意识形态灌输,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能是教育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凸显了"接受"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研究,通过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探讨接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接受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接受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产生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已成为社会现实。但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不能取代真理的一元化。在新形势下,如何使人们,尤其是青年在多元价值取向中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又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研究,目前学术界从接受主体方面论述较多,认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要重视接受主体在接受中的主体地位,要站在接受主体的立场上来制订符合受众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而关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经历了初步形成到不断发展的过程,对这一理论研究过程的回顾与梳理,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不断发展完善。1987年至1999年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的形成阶段,但这一时期对这一理论的探讨在理论准备、研究视域和探索深度上相对狭窄和表浅;从2000年到现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的发展阶段,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深度上,主客体理论都有了重大突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黄新海 《教育评论》2014,(5):99-101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问题是一种客观必然,但会影响着接受的效果。本文客观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接受过程的实现路径,以达到真正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体性和客体性.本文本篇论文主要是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