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域激发起来,那么它们就永远也不会觉醒了。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手工活动,正是促进这种结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 ,依靠抽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 ,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 ,那么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 ,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域激发起来 ,那么它们就永远也不会觉醒了。在幼儿教育中 ,开展手工活动 ,正是促进这种结合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使幼儿的手脑活动密切结合 ,既动脑又动手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 ,人类手部的一切活动都是大脑支配的结果。手部的灵活运动的训练对开发大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婴幼儿时…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眼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四激发起来,那么它们就永远也不会党团了。”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手工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手胞活动密切结合,既动脑又动手,正是促进这种结合的有效手段。幼儿的手工活动,材料来源广阔,制作范围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孩子们绕有兴趣。例如:用蛋壳制作成木偶头,再配上一块手帕就可表演节目…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将处于沉睡状态".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型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使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睡眠状态。”现代教学论也强调要让学生动手作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可见,动手操作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源泉,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起点。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全面发展人才,就必须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重视操作,发展学生能力问题谈几点体…  相似文献   

6.
尹蕾  王晓东 《山东教育》2005,(19):98-9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型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情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使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邪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睡眠状态。”现代教学论也强调要让学生动手作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可见,动手操作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源泉,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起点。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全面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生命体的活动中,除大脑外,脊髓的作 用也极其重要。如果把大脑比喻成生命指挥中 心,那么脊髓便是大脑与四肢唯一的信息交换 通道。但是,通常并不能把脊髓称作人的第二 大脑。那么,人体内真有第二个大脑吗?对这 一听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问题,科学家得出 的结论却出乎许多人意料——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的积极活动。如果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通过大脑的积极活动,这些知识就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记忆,更不可能迁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思考,问一问为什么。教学的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哈佛幸福课 乐观的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大学有一门广受欢迎的课叫积极心理学,告诉学生们:积极对待生活才能获得幸福。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人员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记录了参试者乐观或悲观思考时大脑活动的区域,发现大脑中有一个“乐观中枢”,将积极的情绪和大脑其他区域的活动联系起来,情绪越积极.它的活动性就越高,进而更加增进积极。  相似文献   

10.
一、讲授要生动,是“活”起来的基本功 讲授生动,就是强调语言的风趣幽默和形象生动。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形象的比喻与风趣的语言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中枢,活跃课堂气氛,那么课本知识就会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吸收、思维,内化在他们的脑海里,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个炼钢 的过程,那么高三就是一个熔炉,它让我们这些“生铁”在千锤百炼中提高了自身的质量;如果把生活比作在浩瀚的大海上遨游,那么高三就像航船驶进了一个时而惊涛骇浪,时而波澜不惊的港湾。 高考就像许多人在挤独木桥, 考场如同战场,我们在老师、家长的期待与鞭策下,三点一线地往返于教室、寝室、食堂之间,单调乏味、平淡无奇。然而,我们正是在这种生活经历中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2.
罗雪芬 《山东教育》2020,(12):23-23
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幼儿教育比作一个人的话,主题活动就像是人的大脑,指挥幼儿教育的发展,区域游戏则像是舞动的双臂,接受大脑的指挥和促进大脑的发展。二者协同合作,共同支持幼儿教育的发展:主题活动为主,区域游戏为辅。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14.
阅读过程主要是一个用大脑活动的过程。阅读兴趣一积极思维能力一阅读能力,是阅读全程活动中三个闪光的因素。倘若我们把大脑这部机器作为思维能力的载体,那么兴趣则是推动这个载体运转的机械手。大脑能力载体要装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就能高效运转。怎样在大脑能力载体中装上这些思维?这个“搬运工”如何当?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倘若老是按照常规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势必产生厌学情绪.要想在大脑能力载体中装上思维能力,并当好。搬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11,(5):80-80
步骤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上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么任凭教师夸夸其谈,天南地北,也是枉费口舌,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反之,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生搬硬套地把知识灌给学生,而是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充分结合起来,那么课堂教学就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母婴世界》2012,(12):142-143
圣诞树上如果没有美丽的挂饰就没有blingbling的感觉了,每年都从超市买挂饰的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可爱的挂饰也可以和宝宝一起做呢?叮叮当,叮叮当,手工做起来。  相似文献   

17.
给孩子安排运动时间,没有固有的僵化的模式,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如果家长想跟孩子一同亲子锻炼,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互动,那么每天晚饭后做1小时的运动是可以的.如果你的孩子功课忙抽不出整段的时间,那么在做功课的间隙把孩子动员起来运动十几分钟也不错.可以跑跑楼梯,或就在家做做拉伸练习,或举举哑铃,大脑得到休息放松,身体得到锻炼,鱼和熊掌兼得,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8.
徐恒亮 《考试周刊》2012,(78):35-35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没有激情的学习是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感情调动起来,让他们保持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情感,就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引起积极思维的特定情境,那么学生所爆发出来的力量也必定是无穷的。必定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积极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用情感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笔者参加了包头市某区组织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我听到最多的词语是"配合",几乎每一位参评选手在结束教学的时候都会说:"感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不加深究,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理解为教师习惯性的礼貌用语,但是,如果把这句话和课堂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看,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20.
记忆力强,能够博闻强记,这总是好的。难道遗忘也好吗?还要学会遗忘吗?要的。心理学认为:遗忘象一面心灵的筛子,把对人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有用的知识、经验筛选出来,积累起来;把那些没有用的或没有长久保留价值的,逐步漏下去、丢弃掉。这种遗忘,并不可惜,反而可以减轻大脑的负担,可以使大脑里所记的东西避免杂乱,更有条理。那么什么东西应当记住,什么东西应当遗忘掉呢?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善于分清主次,学会分析取舍。就拿预习来说。预习是分清主次、把握重点难点的主要环节。上课以前花上一点时间把教材看一看,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看懂一大半。回想一下,这部分教材主要讲了些什么,这就是重点;还有哪些预习了还不懂,要争取通过课堂听讲来解决,这就是难点。这些重点和难点,也是记忆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这样,上课前对理解与记忆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