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思考我在教授"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时,书上出示的是小朋友的借书的图,然后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得出减法是用加法来验算的.我看了教材后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1.这节课里介绍了数量关系,通过数量关系来得出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那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数量关系?还是会用加法来验算减法?如果是数量关系的话,那这节课的重点就成了解决实际问题.2.书上介绍了用加法来验算减法,那别的验算方法可不可以?本节课需要介绍给学生吗?经过思考和同组的老师商量后,我觉得:1.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应以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活动结束后我这样回答:其实,每个老师上完了课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效率是否高.这就是"高效课堂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不是说一节课热热闹闹就行了,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是知识的、能力的,还是价值观方面的?不能走到哪算哪,目标一定要明确.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是最低标准,不论发达地区还是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大家知道《春天的雨点》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 ,文章写了哪几个人 ?哪几件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相继形成如下板书 :乌汉娜 补 课送她回家 达丽玛2 .同学们的发言 ,说明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 ,这并不表明读懂了课文。课文的很多地方值得你们去研究。谁能根据板书 ,联系课文 ,还想进一步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乌汉娜老师为什么要给达丽玛补课 ?怎样补课 ?2乌汉娜老师为什么要送达丽玛回家 ?怎样送她回家 ?3达丽玛对乌老师的帮助有什么反应 ?4乌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达…  相似文献   

4.
听一位老师上小语第九册《晏子使楚》一文.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时.问:“谁能找出这节中的反问句?”一个学生回答:“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老师又问;“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位学生回答:“齐国有人.”老师满意地说:“对了!”“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中的“人”是特指,人才、能人”.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楚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怎  相似文献   

5.
这是汪学军老师2008年11月在湖北省总工会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一节课.当时现场抽签,备课和做课件一共只有两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后来,又在学校作过这节课,听过的老师都觉得这节课简单、朴实、数学味浓、学生思维活跃.为什么老师们对这节课都很认同呢?我想其中的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6.
教师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现选择几则平时积累的“教学小记”,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再看《蜡烛会熄灭吗?》2000年在湖北武汉“21世纪科学教育与刘默耕思想研讨会”上,听章鼎儿老师执教《蜡烛会熄灭吗?》,顿觉耳目一新。几年来,试教教科版《科学》教材,常常想到这节课。后来又反复观看这节课教学录像,我对这节课又有了新的认识。课始,章老师设计了如下问题:1.把塑料袋打开罩在蜡烛上面,手拿开,会怎么样?2.把蜡烛放在…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友谊》第四节是一个过渡节。以它作为突破点有利于教学。 一、以这一节为突破点,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过渡节的作用,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马克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的?恩格斯在生活上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 2.在共产主义事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 二、以这一节为突破点,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掌握课文结构。第一条线是“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跟随教研室领导到某中学调研,听了一节语文复习课,激发了很多思考。这节课复习的是初二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即复习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做阅读练习题。课后座谈时,这位老师问我几个问题:语文复习课应该怎样上?现在的中考阅读是教什么却不考什么,即不考所教的课本内容。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还有必要教课本吗?在工作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据我分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通过学习课内文章来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写作课外同类体裁的文章。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一元二次方程”课例 1》 ,用的教法可以说比较先进 ,既注意了让学生愉快地去学 ,又注意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练习得也比较多 ,师生、生生交流也不少 ,可以说这节课的教法确有许多可取之处 .但是 ,最后学生的反映“只看课本 ,没有多少问题 ,经过老师提问题、指导、点拨 ,又觉得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这句话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说明了这节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那么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这与这节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无关系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磋商 .一、教师语言功底…  相似文献   

10.
每年开学,我们都有一个疑问:第一节课上什么?怎么上?许多老师都是习惯性地讲讲对学生的要求等规章制度,或者拿着学生花名册点名。这样一点新意也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学生此时并没有反感你这位老师,但他们也没有要想好好地学好你这科。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跟我讲:朱老师,从你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非常学这门课,你上课很幽默、很有意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可后来一琢磨:是不是我第一节课上得很成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了呢?第一堂课怎样上才算成功呢?我个人认为在第一堂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1月1日,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湖北鄂州上了节创新性语文教学示范课。什么是创新学习?如何理解创新学习呢?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学习的条件是什么呢?魏书生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引导我们找到了方向。纵观魏书生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创新之点主要有三。第一,教学思想创新魏书  相似文献   

12.
银蛋之谜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实验课(其实,就是习作课了).想知道吗?那就继续看下去吧! 这节实验课,老师说:"大家都听过点石成金吧?这是一个传说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用法术,点了一下石头,这块石头就立马成了金子.我们今天是要把一个普通的鸡蛋变成一个银蛋."听完老师的话,我心想,一个普通的蛋怎么会变成一个银蛋呢? 老师拿出了一根蜡烛、一盆清水、一个鸡蛋、一个打火机.老师先把蜡烛点燃,再把鸡蛋放在火上烤.老师小心翼翼地烤着,随后,鸡蛋一点一点地变成了黑蛋.我想,不是要变成银蛋吗?怎么成黑蛋了呢?我疑惑不解.鸡蛋慢慢地全都成了黑色,一个碳一般的鸡蛋就这样被加工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一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讨论老师,老师讲述老师,我们该如何预设这节课?当教学设计时想像中的老师们被特别邀请到现场聆听关于自己的故事,期待着和孩子们进行真诚的交流,又该如何在预设的基础上把握和生成这节课?精心思考和打磨的公开课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和久久回味,日前,本人在八年级(10)班执教了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在这节课上,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尝试着厘清各种授课线索和矛盾纠葛,努力在课堂上做一个合理的引导者,不让自己"淹没"在现场众多的老师之中,同时又尝试着让自己自然地融入到这场关于老师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4.
温柔的惩罚     
一大早,我就坐到办公室,全心全意等待第二节课的到来.我盘算着用哪种方法来完成本课的学习,我憧憬着与学生思维碰撞的精彩时刻. 然而,第一节课后,班长云慧走进办公室:"李老师,这节课是你的.你怎么没来上课?" 啊?我的课?不是第二节吗?  相似文献   

15.
师: 同学们, 你们旅游过吗? 生:旅游过. 师:谁能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言论……)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好地方. 老师真想有机会也去看一看. 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都去过哪些地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想! 师:为了这节课,老师特意把自己去过的一些名胜古迹、游览区等部分景点的纪念门票拿出来供同学们欣赏.(出示纪念门票,学生欣赏.) 师:其中有世界名迹:长城、故宫,有我国著名的秦皇岛、海底世界等等.对于这节课表现突出的同学,下课后老师将把它们奖励给你们. 同学们有信心得到它们…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学校是一所新校,每年都会有新的老师加入,但是学校有一个惯例,每年的暑假开学之后,全校老师要集中起来,听每一位新来的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这一节公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上课老师看起来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上课伊始,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开始:同学们,在暑假时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问题一出,学生都非常兴奋,纷纷举手回答,  相似文献   

17.
1案例背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一节属于典型的概念教学.我讲授这节内容时,在拓展思维环节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槡16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学生经过思考后,踊跃举手回答.生1:答案是4.生2:老师,他说的不对,答案应该是±4.生3:不对,答案应该是±2.生4:老师,答案应该是2.……师:刚才这几位同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请大家讨论一下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经过一段激烈争论后,学生又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教材定位与素质教育——教改中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教育教学改革有这样一个不易被人注意的重要问题 :教材定位不准或不去给教材定位 ,以为采用新手段 (例如多媒体 )、新形式 (例如自学法 )就能提高学生素质 .例如 ,目前各地推出“自学、点拨、练习”三环节教学法、“自学、讨论、点拨、练习”四环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这类做法的共性是自学在先 .优点是变消极被动地听老师讲解为学生主动地先学一步 ,老师只讲学生不懂的知识 .长此以往 ,学生便学会了学习 .这种做法好不好 ?很好 !既然很好 ,为什么笔者企图提出异议呢 ?笔者支持教改并努力使自己投身教改 .但教改必须…  相似文献   

19.
课堂小结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是老师们的共识,但大多数老师都没有体会到它的重要性,没有认真设计这一环节,对这一环节不以为然,漠然置之.一、做明眼人,当前课堂小结的现状分析现状一课堂小结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不够.有位老师上分数除法这节课,老师用了很多种方法来证明“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这个结论.最后小结时,老师把之前做在PPT上的几种证明方法缩小后一一重现,时间很短.  相似文献   

20.
喧宾夺主     
我心中的教育模式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喧宾夺主”。即喧学生这个宾,夺课本这个主。这是什么意思,很好理解。也就是说.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观戏”。而是老师提出某一个问题或现象,由学生来讨论、探索。这时,老师就像是裁判.对学生的思路、观点和结论进行纠正,这对于传统教育来说.难道不是“喧宾夺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