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窦秋丽 《文教资料》2009,(14):124-125
师生双方生命互尊、互动、互异和互长是生命化课堂的特征,师生生命生成与充盈的价值取向、主体间性师生角色、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是生命化课堂的生成条件。  相似文献   

2.
“互动”的特点及要求:教学活动是在师生间展开的教育活动,要想使教学富有成果,必须在教室中营造一个富有生机的“教学场”——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教学氛围。怎样形成互动呢?首先,从师生关系上来看,应该由原来的“主从”关系,即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你——我”型师生关系。“你——我”型师生关系,就是要把老师和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主体。教学就是两个主体间的“对话”交流。这种教学对话,要求师生双方都把各自的情感和理性,直觉和视觉,思想和行为,经验和知识等时时展现在对方面前,让双方在彼此的沟通中得到理解,获得知识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相似文献   

3.
自主学习是一种潜能释放的学习,它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教学情境更充满张力和复杂性,更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只把教育者看做主体,把受教育者看做被动的客体,因而其实效性不强。主体间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看做是能动平等的主体,注重教育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强调双方的互动。在主体间性哲学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党团活动方法的创新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知识任务驱动教学的弊端在于消除了教与学的主体品质建构的属性,掩盖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劳动源泉。教师活动能力驱动教学要素的互动,其初始互动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要素间进行,其深度互动是在课堂运行过程中的知识情境、教师活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三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教师活动能力作为教学的内在发生源,促进了先导性的知识情境与进步性的教师活动的互动、教师教学过程的预设与学生学习的动态生成的互动、学生自我教育与知识情境展开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试论教学场情境的生成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场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师"言有尽"、学生"意无穷"的教学双方互动的意识境域。教学场情境不会自动生成,必须基于一定的条件和生成策略,必须围绕"目标陈述主题化"、"主题导向问题化"、"问题激活行为化"的策略有序进行并展开。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语义构建的委婉间性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委婉语构建过程中,说话者与听话者两者之间存在着主体间性,这是实现委婉间性的基础.而对于委婉语语义的成功构建,主要是依靠语义内涵上的传承,使得主体双方之间顺利地交际互动,最终达到委婉间性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和主体性在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的架构中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彰显,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与“主体间性”也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民主平等是实现师生主体间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合作互动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核心,相互理解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条件,对话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可行途径,共识与共享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德育是师生主体间在生活世界里为达到共同遵守道德规范和实施道德行为所展开的交互共在、协同互动的交往过程。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回归并融入生活世界的德育,它建构了主体间精神活动的过程,成为主体间性德育的基础;师生主体间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一种以"互交主体"为中心的师生主体间协同互助的融合,成为主体间性德育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信力作为社会公众与司法交互作用的结果本身内存着主体间性逻辑。表征司法公信力的司法与社会公众交互关系是基于认知主体间性、生存主体间性、实践主体间性生成的信任与信用关系,这三者的内在统一构设着司法公信力形成的逻辑前提、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司法公信力危机表现为主体互知缺少、"互信(信任与信用)"要素缺乏和互动实践缺漏的主体间性缺失。因此,司法公信力建构的路径在于重塑主体间性,特别是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增强司法互知;实现司法公正,增进司法互信;践行司法群众路线,增加司法互动等实现司法公信力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1.
主体间性是主体在思想与行为上为达成共同意愿而采取的一种协商与对话活动。主体间性分为内主体间性与外主体间性。内主体间性使个体理论不断生成、理性水平不断提升,而外主体间性促成了主体间共识的达成。教育理论的发展是教育主体内主体间性与外主体间性不断达成与层次不断提升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在不同层面上互动的结果。因此。要使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面前彰显其生命力,则必须借助教育主体阅历与学习、探索与反思、叙事与创作、实践与思考在不同层面上达成主体间性。使教育理论在主体间性的达成中动态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瑜 《考试周刊》2011,(93):3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  相似文献   

13.
优秀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努力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充分享受主动的、愉悦的、充实的学习过程,师生双方形成亲密的教学伙伴和互动主体,在良好的对话情境中展开积极而开放的教学,实现优化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中地位平等的主体,双方以教学内容为中介实现交流和互动,通过教学活动的反身性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自我重构,同时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这一视角对高校认识和解决教学和科研困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不仅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创新语境。  相似文献   

16.
交往学习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往学习是指学习者以他人为对象并以与他人的对话和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类型。交往学习是有别于知识学习和操作学习的一种独立类型的学习。其机制在于双方的对话和互动对交往主体建构、理解和生成意义的影响。交往学习具有促进个体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素质的形成以及丰富人的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机制复合体是不同机制间的松散合作形态。伴随治理主体的扩大化和多元化趋势,全球教育治理呈现出机制复合体的互动形态。在机制复合体视角下,全球教育治理可分为关系复合体、结构复合体和规范复合体三种互动类型。在每种互动类型下,治理主体的治理互动机理主要围绕全球教育治理议题、治理价值取向和治理手段展开。全球教育治理机制复合体的形成对全球教育治理行动具有积极价值,且在全球教育治理主体交互程度、治理议题范围、治理取向融合以及治理类型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充分体现出以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双主体、以训练作为教学主线、以思维作为教学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使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方的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掌门人以及素有"西方学界领军人物"的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贯穿了其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文章试图从符号学的视角展开对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理论的探讨,分别从"主体间性"的结构主义色彩、交往行为中的符号表意、"主体间性"生成过程中的元语言功能三个方面阐释。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在新课改的影响之下,教师也在主动优化自身的授课模式,在初中科学课堂上,也愈加注重对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如此一来,就能够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交换双方的见解,以此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改变初中生惯用的思维方式。科学本身就是培育多向思维方式的一门科目,运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模式更加有利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基于此,下文就围绕初中科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