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市灰霾气候特征及与清洁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丽芳 《科技通报》2012,28(7):31-35
利用杭州1951-2008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使用一定的标准重新判别灰霾过程,分析研究了杭州灰霾的气候特征,探讨了灰霾的发生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对2009年夏季典型的灰霾过程和清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随时间推移,杭州的灰霾天气呈明显上升趋势,期间出现两次跳跃式增长。灰霾的发生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灰霾天数与空气污染指数(API)之间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的趋势都保持一致。灰霾的产生受天气系统的影响很大,同是高压系统控制下,大陆高压控制易产生灰霾,而副热带高压控制易出现清洁天气。灰霾过程的近地层风速明显比清洁过程小。气流的垂直变化是灰霾产生的重要因素,在中高层,灰霾过程下沉气流向下伸展到5500 m,而清洁过程伸展到7000 m左右;在中低层,灰霾过程风速小,而清洁过程风速大,且维持一致的上升气流。逆温有明显的日变化,08时低层出现的逆温可作为灰霾预报的参考之一。灰霾过程的逆温不超过900 hPa,而清洁过程基本不存在逆温,即使有,高度也在900 hPa以上。  相似文献   

2.
灰霾天气现象日益增多,为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本文初步分析了灰霾天气的形成条件,及这一现象的发生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哪些具体危害,并提出几点初步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析灰霾的形成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霾天气现象日益增多,为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本文初步分析了灰霾天气的形成条件,及这一现象的发生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哪些具体危害,并提出几点初步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梳理了中科院近年在大气灰霾研究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建设大气质量观测与模拟平台、研发监测设备与源头减排技术,开展国家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等,在致霾机理、污染源解析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中科院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重点加强快速成霾机制、健康效应等研究,加快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大气环境科研水平,提高科技支撑大气污染防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西安市环境监测站网站公布的数据,对2013年西安空气质量情况作了简要分析,2013年西安污染天数为227天,占全年63%,其中,重度污染与严重污染几乎全部分布在1月、2月、3月、12月;在以上四个月PM2.5平均值与最大值超标倍数均较高,可见,PM2.5在大部分污染天里作为首要污染物是影响西安空气质量指数的关键因子,其直接导致了大量灰霾天的产生,并据此对灰霾天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铁腕治理污染、向污染宣战释放出中国政府异常强烈的政治信号和决心,但是,空气污染特别是PM2.5问题成因复杂、涉及面广,具有长期累积性、社会经济影响的广泛性、解决方案影响的普遍性等特点。由此灰霾治理更需要强调基于科学认知改进、社会损益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势等,制定基于区域发展成果共享、环境责任共担、长期行为改变激励的区域污染控制战略,实现区域污染控制目标实现的社会成本最小化、减排责任公平化、控制标准一体化、发展权益均等化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中科院组织实施了"京津冀区域灰霾综合外场实验",综合运用地面观测、激光雷达探空、车载走航、卫星遥感和数值模型预报等多种手段,对APEC前后京津冀地区的历次灰霾污染形成过程进行了全方位观测和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区域输送变化以及二次气溶胶所占比例,对APEC期间应急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留住"APEC蓝"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大规模灰霾污染,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关注,地处南疆的绿城南宁也出现短期的轻微灰霾天气污染现象,通过总结南宁的灰霾的特征和来源,并结合当前我国新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条例,对南宁市灰霾污染的研究与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14,(6):114-114
灰霾容易诱发肺部硬化、哮喘和支气管炎等方面的症状,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细粒子颗粒物吸附在肺泡上很难脱落,而且还会成为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和重金属等物质的载体.对呼吸系统、心血管、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遗传等产生大的影响。此外.在灰霾天气严重、缺乏日照的天气里,人的内分泌容易出现紊乱的情况,直接导致情绪低落,焦虑烦躁。如果长期生活在灰霾的大气环境中,人的机体抵抗力也会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0.
格央 《西藏科技》2006,(8):41-44
本文将根据2000年6月5日~2001年6月4日和2005年6月5日~2006年6月4日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以上三种首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上述两个时间段里,SO2、NO2、PM10浓度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SO2浓度值的变化最为明显。虽然现存在的污染物浓度并不是很大,但它的增长速度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了。  相似文献   

11.
马晓溪  张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211-211,252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见度区域状况,选取嘉兴市作为代表站点进行气象和大气污染物的同步监测分析能见度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晴天时能见度随相对湿度和PM2.5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很明显,雨天时能见度变化复杂。能见度与污染因子的相关性受气象因子影响很大,当控制风速时,就会减小污染因子对能见度的贡献,气象因子和能见度的相关性很复杂,不同因子作用下,气象因子对能见度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逐小时的能见度和PM2.5及PM10自动观测资料,选取4种不同的灰霾污染日计算方案,对2014-2016年浙江省的灰霾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能见度、PM2.5和PM10浓度及两者比值以及持续时间的4种计算方案都较好的反映出浙江省灰霾污染的分布形态,与同期观测霾日数和PM2.5污染日数的相似系数都超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伊春市空气污染物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空气污染状况日趋严峻,"霾"这个原本陌生的字眼已经走进了大家的生活,为广大民众所熟识。仿佛从我们对它有所了解开始,"雾霾"就一直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而密不可分。但事实上,尽管雾与霾样子相仿又总是相伴而生,但它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因此科学家们秉承严谨的态度,使用"灰霾"这一气象学上等同于"霾"的词语,而非容易混淆视听的"雾霾"。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灰霾、了解灰霾。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介休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对1981~2008年的介休市能见度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介休市能见度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且近年来日平均能见度有所下降。能见度与同期的地面气象条件、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中,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地面风速呈正相关;在污染物因子中,PM10是能见度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且不同季节PM10对能见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冬季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16.
能见度观测在交通、航空等领域发挥着重要意义。但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观测工作点的选择、大气透明度等都对能见度观测产生一定的影响,可通过增设先进自动化观测设备仪器、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来提高能见度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7.
空气污染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大气污染治理已成为紧迫的国家重大需求,亟需在科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破解相关重大问题。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全面和严谨的制度,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政策制定的支持,使得灰霾治理政策的制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科院通过实施"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B类先导专项,通过实验模拟、外场观测以及模式模拟等研究对大气灰霾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的大气污染由多种排放复合而成,表现为排放源多样,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不同污染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据灰霾形成特点,现阶段治理的基本思路应该在继续做好源头减排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冬半年重污染问题,在管控措施上进一步增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张甫  张曙  桂华侨 《情报杂志》2015,(2):111-115,98
总结当前灰霾监测领域的主要测量参数和设备,然后运用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国内灰霾监测领域专利技术进行挖掘。通过对国内该领域专利申请趋势、主要专利权人、发明人、技术领域布局和灰霾监测的热点专利技术领域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灰霾监测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用的专利情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灰霾现象频发,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控制灰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公众身体健康,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8年7月启动了“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项目。项目历时三年,利用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杭州市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分析了影响灰霾的气象因素,研究了污染物区域输送对杭州市的影响。在系统研究杭州市灰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杭州市灰霾天气下不同粒径细粒子中化学组成的特征,解析了各源类对能见度下降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