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笔者总是听到一些教师和家长一味地埋怨、批评孩子“粗心”、“马虎”、“不用功”。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了一出现错题就归为是自己粗心、马虎。事实上有不少错题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或不会审题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刘谊人 《小读者》2012,(10):5-6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最让家长操心的事情。很多妈妈在交流教育经验时,常常都会说自己的孩子上课容易分心,做作业马虎粗心,学习效率不高。不管家长如何提醒,孩子就是很难改变。事实上,这些让妈妈们很头疼的问题,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要想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注意力是第一要解决的学习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3.
所谓误错是指学生在做题时,对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因为粗心、不认真等原因,把会做的题目做错或做得不完整。平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公认的聪明孩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能顺利解出,但做一些简单题目的却频频出错。每次做作业感觉很好,课时和别人一对,发现都是自己粗心错了,后悔呀!家长抱怨孩子“粗心”,老师批评学生“马虎”。老师和家长一再提醒他们做题时要细心,但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对这种误错现象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与研究,并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粗心"几乎是每个学生学习的通病。"这孩子就是太粗心,难的全部都做对了,错的都是简单的",诸如此类的诉苦,自我从教以来便不绝于耳。几乎每个家长都认为,孩子"粗心"就是孩子不认真学习、马虎。一开始我也有此种想法,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中小学的心理咨询中,经常接待学生或家长前来咨询如何克服学习马马虎虎的问题,马虎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平时的作业到中考、高考;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学习中尝过马虎苦头的不在少数。学习中为什么会出现马虎?其根源何在?学习马虎表面看起来是粗心所致,其实,马虎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本文拟对学习中的马虎现象从心理学角度予以剖析。究其原因、探其危害,探讨克服这种“顽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霞 《辽宁教育》2012,(19):68-69
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笔者总是听到一些教师和家长一味地埋怨、批评孩子"粗心"、"马虎"、"不用功"。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了一出现错题就归为是自己粗心、马虎。事实上有不少错题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或不会审题而造成的。尤其是在讲评试卷时笔者发现,总有一些学生解题错  相似文献   

7.
郭丽 《学苑教育》2020,(5):44-44
马虎粗心这样的坏习惯一旦形成,会对日后学习产生持续性负面影响。帮助小学生养成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教师要明确学生粗心问题本质,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通过计时做题训练,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运用多样化复习方式,及时弥补学生知识漏洞。  相似文献   

8.
我们班有一部分孩子的字写得歪歪斜斜的,总是挺不起“腰杆子”来。更麻烦的是多笔画或少笔画。我探究其原因,发现症结在于学生一方面缺乏审美能力,另一方面粗心马虎,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相似文献   

9.
"粗心"几乎是每个学生学习的通病."这孩子就是太粗心,难的全部都做对了,错的都是简单的",诸如此类的诉苦,自我从教以来便不绝于耳.几乎每个家长都认为,孩子"粗心"就是孩子不认真学习、马虎.一开始我也有此种想法,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贾小梅 《教育革新》2010,(10):73-73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很强,思维敏捷,但容易出现漏题、抄错题等现象,导致无法正确把握和处理数与符号的信息,大多数孩子、教师及家长把这样的错误归咎为“粗心”“马虎”。真的是他们太“粗心”了吗?透过粗心现象的背后。难道就没有其他更本质的原因吗?我认真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反思,经过几年的努力,对学生“粗心”的原因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王丽玲 《家长》2022,(1):34-35
<正>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孩子可能不同,而纠正孩子的粗心,是一件细致、艰难、需要经常反复的工作,家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能责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时,特别是谈及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时,大多数家长脱口而出的是:“我们孩子就是太粗心。”其中有一位家长的回答最让我记忆深刻:“我家孩子可聪明了,稍微一学成绩就上来了,就是马虎点,老师,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可以说,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粗心的确置若罔闻,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孩子,学习粗心、马虎、不认真已经成了习惯。曾经被家长和老师忽略的小毛病,现在正在成为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大敌。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不认真读题,经常抄错数字,乘法做除法、加法做减法;②忘了进位,忘写余数;③计算草稿书写潦草,数位不对齐;④验算方法不完善,  相似文献   

13.
老师:您好! 我家孩子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主动性较强,人也很聪明,本来成绩是可以达到班上前几名的,但他平时学习较马虎,不够细心,不爱检查.粗心使得他成绩总在中上等,几乎每次考试都会因为粗心而掉分,掉分的题目都是简单的题目,请问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的粗心呢? 家长:您好! 孩子粗心是很正常的,因为成年人也会粗心的,但是粗心也必须有个限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允许我们出现太大的错误.在考试中,孩子粗心就会影响考试成绩;在设计中,设计人员粗心就会造成重大事故,所以,我们需要纠正粗心的毛病.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孩子能够解出难度较大的题目,却在非常简单的问题上出错。对此,孩子们认为“这题我会做,是一不小心弄错了”。父母也感到:问题的,只是孩子太小,太粗心了”。老师则有些困惑不解:昨天课堂提问,他还回答正确,怎么今天考试就错了?大家对这类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孩子太马虎。许多孩子都有马虎的毛病。马虎的症状就是:经常在作业和考试中发生看错、抄错、写错和记错的问题。马虎虽说不是什么大毛病,但马虎的背后是学习能力的障碍。做父母的、当老师的如果真把孩子马虎的问题给马虎过去了,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中,经常会接待学生或家长前来咨询如何克服学习马虎的问题.马虎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平时的作业到中考、高考;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学习中尝过马虎苦头的不在少数.学习中为什么会出现马虎?其根源何在?学习马虎表面看起来是粗心所致,其实,马虎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本文拟对学习中的马虎现象从心理学角度予以剖析,究其原因,查其危害,探讨克服这种“顽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明琪 《班主任》2023,(10):58-59
<正>在“班级教师交流会”上,几位任课老师向我反映,班里孩子在学习新课之前不预习、完成学习任务太拖沓、不喜欢阅读……当我把这些问题在每周一次的“家校碰头会”上提出并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们一致认为这些是学习习惯的问题,并纷纷出谋划策。硕硕妈妈说:“习惯要靠规则的约束来养成,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单纯讲规则,短时间可以,时间一长,他们要么奋起反抗,要么消极抵抗。”  相似文献   

17.
小学是孩子在基本脱离分离焦虑后,开始接触较大范围的集体学习生活的阶段,同时也是其习惯养成、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时期。从小学生的教育实践上看,许多孩子存在包括倦怠学习、粗心、定力差等在内的学习障碍,这些都来源于学习习惯的不合理性。而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可谓其中的主导因素。对此,笔者就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家长方面出发展开探讨,希望与广大教师、家长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8.
要毁掉一个孩子,首先要毁掉他的自尊。家长如采用以下方法.就能够成功地毁掉孩子的自尊。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说他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说他马虎、粗心.让家人受累……总之,让他觉得自己没有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不应该犯的错误,家长常埋怨自己的孩子就是“粗心”,老师常批评学生“马虎”。但结果往往是“屡纠”又“屡犯”。那么,怎样才能防治学生“粗心”的毛病呢?以下对小学生计算“粗心”进行五方面的心理分析,供参考。一、感知错觉而造成“粗心”学牛在计算时.首个必须成知数据与符号所织成的算式。但由于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不够精细,因而有时获得的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出现把9读成6,把36抄成63,把28十巴与8+82看成相等的算式,等等。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严重。小学生的感知有较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一、高年级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有的老师或家长在分析学生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跟不上学习内容的变化和要求的提高,再加上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审题定势习惯,所以高年级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难度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