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两首写到了“佳人”,但历来论者对其意蕴众说纷纭,且少有人触及这两首诗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阮籍《咏怀诗》十九中的“佳人”和《咏怀诗》八十中的“佳人”,在内在意蕴上是一致的,是阮籍根据魏晋人特有的审美标准构建出来的理想人物。她融和了庄、屈精神,体现了个人仪态形貌之美与内在才能、气质、人格之美的统一,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不同的是,《咏怀诗》十九写的是这种理想的构建,《咏怀诗》八十写的是这种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2.
阮籍之诗,源于《诗经》。本文主要采用列图表的方法对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四言《咏怀诗》十三首中源于《诗经》的诗句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其特点及在表达形式和措辞用语上对《诗经》的学习情况,对五言《咏怀诗》和四言《咏怀诗》在表达上的区别以及四言《咏怀诗》与《诗经》相比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阮籍之诗,源于《诗经》。本文主要采用列图表的方法对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四言《咏怀诗》十三首中源于《诗经》的诗句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其特点及在表达形式和措辞用语上对《诗经》的学习情况,对五言《咏怀诗》和四言《咏怀诗》在表达上的区别以及四言《咏怀诗》与《诗经》相比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阮籍外表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八十二首《咏怀诗》正是他“忧生之嗟”的表露,体现出诗人对人生问题的反复思考,为处于黑暗时代的进步作家开拓了一条抒情述怀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阮籍的82首五言《咏怀诗》渊源一直以来颇受关注,以梁代钟嵘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咏怀诗》源自于《小雅》,以清代何焯为代表的一些人则认为《咏怀诗》源出于《离骚》。探讨角度不同,因此结论不同,从所呈现的雅正精神以及创作主体忧生之嗟的思想、时代背景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与《小雅》的渊源关系,从以美为美、以恶为恶的审美倾向选择与"诗缘情""发愤以抒情"的创作动机方面来看,《咏怀诗》则与《离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阮籍《咏怀》诗飞鸟意象的分析,揭示了该诗的深层内蕴: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批判精神;生命本体的深沉的悲剧精神;对现世、物我的超越精神。并说明了蕴含于飞鸟意象中的艺术精神也正是那个时代“人的觉醒”与“的自觉”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从时间意象、自然风景、飞鸟意象方面探讨陈子昂《感遇诗》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革新。一个是在为生命忧,一个是在替社会悲,这在他们的诗歌中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咏怀诗》洋溢着"工为复义"的"隐"美和"巧为卓绝"的"秀"美,体现了魏晋五言诗歌艺术的新成就和新魅力。  相似文献   

9.
阮籍是魏末的著名诗人,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他自幼有济世之志,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其思想也发生变化。阮籍的《咏怀诗》并非全是“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知人论世,则其旨意可大体把握。《咏怀诗》主要表现诗人的失意徨、揭露与批判黑暗现实与腐败政治、挟击礼法之士,以及“忧生之嗟”与出世之想。《咏怀诗》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是那个黑暗恐怖时代的真实记录,《咏怀诗》的风格与手法给后世诗歌创作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其代表作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在这些记录诗人政治感慨的诗中,阮籍用隐约曲折的形式表现了寓藏于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情绪往往愤激,辞旨往往隐晦。其中,《咏怀诗》(其一)写道:  相似文献   

11.
汉江流经安康七县,过去交通运输以航运为主。长期以来产生了大量的汉江船工号子,在劳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安康汉江船工号子分为上水行船号子、下水行船号子、离岸靠岸号子等。它形式优美,以歌传情代言,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鲜明的陕南民间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均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其表现手法有同有异,对咏史诗的贡献在不同方面各有所得。杜牧和李商隐以自觉的创作意识与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及表现手法,成为晚唐咏史诗的集大成者。他们的创作承前启后,在咏史诗的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English chants具有浅显易懂、形象可感、朗朗上口、适于表演等特点,可被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和多类教学内容,如词汇、句型学习及英语疑难解答等。利用好English chants,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训练口语,培养语感,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运用English chants要做到:紧密结合唱与演,只为教学服务,切不可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14.
咏物诗是诗歌题材的一大门类,晚唐咏物诗的创作尤为可观,其数量远远超过前代。文人们往往托物寓怀,因此从晚唐咏物诗折射出的正是衰微时世中晚唐文人的末世情怀:时光流逝、功业无成、价值失落的悲慨;游宦奔波、飘荡乱离的愁怨;艰危时世中个体生命的无限悲凉感和深沉的时代衰落感。  相似文献   

15.
《集义轩咏史诗钞》是一部通代编年咏史诗集,可谓清代七律咏史之首。诗集着重吟咏了在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经术理学等方面有特殊表现和突出成就的历史人物,然有几类人物却未涉及,究其原因,皆是与“义”字有关,充分体现其“取足示劝惩者托诸吟咏”的创作主旨。诗集注释体例特点突出,笺注为自注,以训诂形式注释词和短语,实质所注为相关的典故本事,有补诗和补史之功。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词作中咏花词占有很大比重,描写对象基本为菊、梅、桂、芍等。作者咏花词的风格,一种较为轻快,一种较为沉重。其咏花词有如下特点:活用典故,以故为新而不着痕迹;个人感情活动在咏花词中占有较重要地位;抓住花卉神韵清淡、香气悠远的特点来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玉山雅集图》和《水西清兴图》都是玉山文人为记录其雅集唱和所作之画,又以"诗画同体"的方式存在。但两图在诗画关系上的"题图模式"却不同:一是一时一地的一次性完成,一是非一时一地的非一次性完成。这种演变既是玉山文人面对时局压力对唱和方式做出的"权变"的调整,也关涉着时局变迁下玉山文人的心态演变。不同的心态下,不同的创作环境中,两图上的题诗在表现内容、情感基调、审美风格上也大不相同。两图"题图模式"的演变,蕴涵了深刻而复杂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大规模的集体创作,在台湾社会历史与文化生活中产生过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日据时期,台湾钟手以诗钟为载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广泛开展社际联吟、区域联吟与全岛联吟,从而使台湾诗钟汇聚成声势浩大的诗海钟涛,掀起一股股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保存和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文化浪潮.然而,现有台湾文学史特别是台湾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大都把诗钟弃置在台湾文学的边缘,有必要加强对它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音技能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多元智能理论理指导下,将JazzChants用于自主语音训练。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与传统语音训练形式相比JazzChants在语音语调、语音节奏能力提高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而在单词正音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教师要根据学生语音实际状况,把JazzChants与传统的语音训练形式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某种事物为吟咏对象,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随后咏物赋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六朝时期逐渐发展。咏物诗构成了我国诗歌传统的表现形式,随后咏物词在宋代逐渐的成熟和完善起来。这种流变过程也就体现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也隐含了士人审美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