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淑琼 《福建教育》2023,(48):13-15
<正>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教育理念,亦是一种教育实践,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从根本上来说,让学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当做到,首先要培育和塑造学生对待自我时的自信,它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悦纳自我,做到“各美其美”;其次要培育和塑造学生与人相处时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的美,能够“美人之美”;最后要培育和塑造学生拥有包容的胸怀,学会分享,懂得感恩,勇挑责任,富有担当,做到“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如果能够准确地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那么会说这个人有双明亮的“眼睛”;一个人如果能够以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人长处,并向他人学习优点,那么会说这个人有谦虚的态度。总之欣赏他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从中你会得到永恒的教诲与财富。  相似文献   

3.
<正>小顺是一名初三年级的男同学,他学习成绩优异,与班上同学相处得都不错,老师们也很喜欢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能让别人开心,他都一味地“委屈”自己,是较为典型的“讨好”行为。他常常不懂得拒绝别人,凡事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放在首位,从而忽略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了解自己的长处。 2.主动了解每位同学的长处;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积极向别人学习长处,提高自己。 3.感受展示自己长处、欣赏别人长处、向别人学习长处及与人交往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赞美别人的同时,自身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马克·吐温说得很到位。在着力提倡赏识的教育中,大多数人把赏识的目光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很重要的教育,那就是让孩子去赏识别人。如今的孩子大多因独生而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缺乏协作精神。而当今社会,更需要具有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人文精神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他人、看世界。  相似文献   

6.
学会欣赏     
欣赏是人生一道美丽迷人的风景。欣赏别人,是对别人存在价值的肯定,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让他人更好地品尝生活的甘醇;欣赏自己,是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认可,是对自己取得进步之后的奖励,是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一种动力。学会欣赏别人,我们才会获得友情,才能感悟出生活的温馨和友情的温暖;  相似文献   

7.
开放的心     
开放的心是会欣赏的心。有开放的心,才能化怨恨为欣赏,才能用欣赏的心来改变内心怨恨的情绪,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环境。如果能以欣赏的心对待周围的朋友,人世间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开放的心是感恩的心。一个懂得感恩、惜福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因为她懂得让已经发生的错误来提醒自己,避免重蹈覆辙,或者让一件伤害她非常深的事成为转化心灵、提升智慧的动力,让自己开拓出另一片新的领域。开放的心是一颗善于学习的心。在面对问题时,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时激励自己,借学习来充实自己的能力,他必定会比别人多一份信心和勇气去突破自…  相似文献   

8.
<正>自己的优点,不要全部表露出来,这样做会使自己有更深的涵养。别人的缺点,不要全都指出来,这样做会使自己有更博大的胸怀。人很虚荣,这是人的一种特性,这个特性往往让人去表现自己的优点,去对应别人的缺点。由此,虚荣心得到满足,还有一种快意,但对别人这是一种伤害。掩自己之好与掩他人之不好,这需要极高的道德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欣赏的东西,也许是人,也许是物。有的人欣赏一本书,但与其欣赏书,还不如去欣赏它的作者;有的人欣赏诗,但与其欣赏诗,还不如去欣赏诗人;有的人欣赏曲子,但与其欣赏曲子,还不如去欣赏作曲家;但同时与其欣赏创造者,不如去欣赏自己,因为自己给了他们欣赏。而我最欣赏的是伯乐,一个懂得认识千里马的伯乐。  相似文献   

10.
学会欣赏     
欣赏是人生一道美丽迷人的风景。欣赏别人,是对别人存在价值的肯定,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能帮助他人更好地品尝生活的甘美;欣赏自己,是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认可,是对自己取得进步之后的奖励,是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一种动力。学会欣赏别人,我们才会获得友情,才能感悟出生活的温馨和友情的温暖;学会欣赏自己,我们才会在不断进取中超越自我,才能在不懈的跋涉中完善人生。欣赏,不是无原则的赞扬,不是廉价的捧场,欣赏是出于内心的一种赞美。欣赏,不是孤芳自赏,孤芳自赏是一种盲目的自我陶醉,是一种不知深浅的自高自大,而欣赏是对生活热爱与执著的…  相似文献   

11.
合作竞争 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各层面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分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差异建立合作小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每个阶段都有的.它是可利用、可开发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和人生观.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完善自己的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懂得善待自己,欣赏别人,知己知彼。才能发挥团队学习的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12.
随想二则     
马玉顺 《山东教育》2005,(35):12-12
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笔者会发现有不少学生爱给其他同学“挑刺”,在评价他人时,总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却欣赏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相似文献   

13.
“用放大镜看人”主题中队会的开幕词少先队员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用放大镜看别人身上的优点,帮助别人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那么我们这个集体就会成为一个互相学习别人优点,多看别人长处,补自己之短的集体。这样的集体,一定是一个坚不可...  相似文献   

14.
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就像河的两岸没有贯通的桥梁。而善解人意,则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最好桥梁。善解人意,不应仅从文字上作善于揣摩人的心意去理解,其“善解”的“善”,也不能仅作善于解释它还应包含善心、善良的愿望这层意思。善解人意,首先要与人为善,善待他人,而后才能理解人、谅解人、体察人,体现你人格的魅力。俗话说,“善心即天堂”。只有怀抱善心的人,才能爱人,欣赏人,宽容人。他们深知,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懂得相互接纳、相互合作、相互融洽。尊重他人的优势和才华,也宽容他人的脾气和个性。对别人,完全是欣赏他美好的地方,而不去计…  相似文献   

15.
为别人喝彩     
常见这样的孩子: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挖苦、嫉妒,很少真正从心底里为别人喝彩。学会为别人喝彩,说到底是一种人格修养,一种气质提升,对于自己逐渐走向完美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西班牙学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道:“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我们的学生被老师这样要求着: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一定要“取长补短”(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诚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我们如果反过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也许会有另一番结果:一定要取长补短吗?我们认为的“长处”和“短处”就一定是学生的“长短”和“短处”吗?即使取了别人的长处就一定能弥补自己的短处吗?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中自己会失去些什么?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更多?脑科学和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如果巷子太深,这酒恐怕也难以让人相识。与其深藏于巷子中,倒不如将酒和盘端出,在客人面前抢占一个好地盘,近享“近水楼台先得‘酒’”之便利。同样道理,老师在学生面前不妨“吹吹”自己,这不仅对自己有益,对工作也很有帮助。首先,“吹吹”自己的长处,增加学生对你的信任。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不将自己的长处大大方方、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学生就会觉得你是一个比较平庸的人,一个没有亮点、没有才能的人,一个难以让他们信任的人。而学生信任老师是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18.
好文章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而且越是内涵丰富的文章,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受到的启示越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这正如文学评论家王朝闻所著《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中所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王熙凤。”寓言故事《陶罐与铁罐》就有这样的艺术效应,此文被选编于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故事讲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厉言奚落。埋在土里许多年之后,陶罐依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已完全氧化,不复存在。按参考书上的说明,其寓意是: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我在备…  相似文献   

19.
第一个习惯:懂得做人。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人知道,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会做人,别人喜欢你,愿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怎么让别人喜欢你呢?好的企业领导都习惯于能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和善和宽容,对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关心与兴趣。在人际交往中,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要“克己”即抑制自己的欲望,不以自我为核心,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贯以来,人们都把道德摆在比其他素质,诸如智力、体魄、有关美的鉴赏力等更重要的地位,也将“立德”放在“立功”、“立言”之先。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旨在使人成为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康德),使接受教育的人过一种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而德育尤其关注人的价值世界和生命意义,德育让人懂得尊重别人,也要学会自尊,在尊重别人与自尊的过程中塑造自己的完满人格从而提升人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