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当前全球经济以及科技迅猛发展,作为国家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高速铁路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国积极地抓紧这次机遇,大力发展高铁产业。本文对高铁领域专利技术的布局进行研究,为我国掌握高铁行业发展态势,把握技术热点提供可借鉴性建议,为专利布局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方法/过程]本文从纵向、横向和深向三个角度宏观来观测专利布局态势,即专利申请的年度变化、专利国内国外布局和专利构成分析。在对高铁领域的专利技术布局进行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铁领域主要竞争者的专利布局情况。[结果/结论]发现高铁领域的专利技术处在快速发展期,我国在短时间内已经成为了高铁领域的专利高产大国,但仍然存在专利布局过于保守、专利技术投入过于传统等问题,而国际各国对我国专利技术已形成了包夹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专利数据检索为基础,展示全球以及中国在疫情防控有关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专利现状和发展特点,摸清全球及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发展态势、主要技术布局方向和主要创新主体。进一步明晰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及空白点,聚焦该领域未来的专利申请增长点和技术发展热点,为我国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对全球充电基础设施专利情报分析和挖掘,有助于国内充电基础设施企业和该领域技术人员了解自身与国外的差距,找准今后发展的方向。[方法/过程]基于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从专利申请、技术生命周期、专利布局与来源、技术输入输出、主要申请人竞争态势等角度对全球和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结论]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专利申请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而美国、日本等充电基础设施强国的专利申请已经呈现下滑趋势。全球专利中中国专利申请占据了半壁江山,但90%以上的核心专利却掌握在美国、日本等国手中。在中国无线充电、充电站(桩)建设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国际其他国家研究热点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基于专利地图的全球大数据技术竞争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运用专利地图的方法探索全球大数据技术的竞争态势,以期为我国政府、企业、高校发展大数据产业和技术提供竞争情报支撑。[方法/过程] 以Thomson Innovation平台的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1 363篇大数据技术专利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专利管理地图、专利权利地图和专利技术地图的方法,从申请年份、申请国家、专利申请人、同族专利、专利引用、技术领域等角度进行态势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阶段特征明显;美中两国是大数据技术研发的主要国家;互联网企业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推动力量;大数据研发的热点聚焦在Hadoop、MapReduce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秦洪花  赵霞  张卓群 《现代情报》2013,33(4):42-48,53
为了解RFID标签领域全球创新资源分布状况,本文在检索查阅、归纳分析原始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对RFID标签国际专利的申请趋势、国家分布、市场布局、技术领域、重要创新机构、创新人才及研发团队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剖析,以期为我国RFID标签领域的研发机构及企业准确了解全球RFID标签领域竞争态势提供事实依据,为推动我国RFID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黄鲁成  薛爽 《现代情报》2019,39(10):165-176
[目的/意义]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快速发展。深入研究其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有助于为企业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过程]基于DⅡ数据库和WOS数据库,从发展阶段、热点与核心领域识别、竞争国家对比三方面,对该技术领域发展现状、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机器学习技术处于快速成长期,我国目前也处于快速发展期;我国在技术结构布局上存在短板;美国的专利活动最强,我国也属于技术活跃者;美国的专利质量最高,我国与其相差较大;互联网企业是重要推动力量;热点领域有智能诊断、自动驾驶仪、教育辅助、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核心领域有排序、学习、知识处理、搜索、模糊逻辑系统、专家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主要对LISP技术领域专利申请趋势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对该领域的技术分支以及主要技术分支的代表专利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企业、高校等研发主体全面了解LISP协议的基本发展态势,对于企业、高校等主要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面向智能船舶相关技术的专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专利统计层面对智能船舶技术全球分布态势、主要专利权人、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分布、专利价值、重点专利、主IPC分布对比分析;并且通过3D专利地图对热点技术领域可视化分析。从专利价值层面来看,中国虽然在智能船舶技术领域拥有大量的专利,但是专利质量普遍较低;从创新主体来看,国外多为科研机构和企业,而中国高校占绝对优势。从技术研究热点来看,智能船舶技术主要集中在智能运动控制、航线规划、通信导航。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明确我国在智能船舶技术领域布局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为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氢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和理想的能源转化媒介,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电力等领域,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本文基于专利信息分析,面向氢能技术开展创新态势研究,为今后氢能领域的专利研究和产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全球氢能技术创新处于持续活跃的时期,中国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创新主体中心化明显。进一步通过技术构成、相对技术优势指数、技术领域发展速率指数等研究方法比较氢能技术创新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加快氢能产业链全面布局规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意义]专利文献是一种集技术、经济、法律三种情报为一体的文件资料,蕴含着丰富的具有价值的信息,挖掘高价值专利信息为评估该领域专利的维持与放弃、专利成果转化、专利管理,以及帮助企业掌握行业内专利发展状况、考察潜在市场,为制定企业专利战略和发展战略提供支持。[方法 /过程]本文以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为例,利用专利挖掘工具,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挖掘其技术、经济、法律高价值专利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自动驾驶是近几年新兴发展起来的技术,在技术领域上有较多的突破和应用,但由于其中大量专利申请时间不长,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成果转化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另外在专利布局和保护上同样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国际航空制造行业竞争态势日趋严峻,长期占据行业霸主地位的全球两大民用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已在全球多个地区进行专利布局以阻击后来者,这使起步较晚的我国航空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本文旨在通过对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在飞机装配制造技术领域内的全球专利进行分析,分别梳理两家公司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情况,掌握其专利布局的技术分布和时间分布,并通过对标分析,剖析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专利布局的侧重点及其差异,最后从专利布局角度为我国民机制造企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利分析视角,建立2000-2020年全国卫星应用专利数据池,围绕专利态势、技术领域、创新主体三大维度,对比分析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等地卫星应用产业专利情况,以判断广东省在卫星应用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技术布局热点及薄弱环节、创新主体构成及协同创新情况,为产业政策、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卫星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在电通信技术、基本电气元件等领域具有优势,创新主体支柱是企业,但整体创新协作较弱,建议强链补链推动集群发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集聚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Orbit专利分析平台,对海洋涂料领域全球专利发展趋势、主要国家以及重点创新机构的专利布局和技术研发领域进行分析。分析显示,日本、美国、欧洲是世界海洋涂料技术的引领者和主导者,我国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核心技术还很缺乏;海洋涂料跨国公司均重视对全球市场的专利布局,我国是全球的重点竞争区域,国外来华申请的专利已超过中国专利总量的57%。建议我国尽快制定海洋涂料领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厘清专利权稳定性对专利质量的作用机理,为我国创新主体优化专利管理制度、提升专利质量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微软研究院开发的DoWhy因果推断框架,结合因果图模型和PSS、PSM以及IPW方法进行分析,估计专利权稳定性对专利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结论]专利权稳定性对专利质量的平均处理效应为正值,说明专利权稳定性的提升能够促进专利质量的提升;不同技术领域、不同申请人类型专利权稳定性对专利质量的影响效应不同。建议相关创新主体在专利申请和维护过程中,应该以专利质量为导向,建立对专利权稳定性的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大数据产业技术竞争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Soopat 和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平台,利用专利分析方法从我国本土和全球布局两个视角对我国大数据产业技术竞争态势进行全面扫描。主要从年度申请量、生命周期、国家或地区分布、申请人、专利分类号(IPC)、专利地图、专利引证等角度对我国大数据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技术竞争区域、技术竞争主体和技术竞争领域等4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数据产业技术竞争环境基本形成“内热外冷”的整体格局:大数据技术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技术竞争区域主要以国内为主、高校与企业共同引领技术竞争主体、技术竞争领域保持与全球同步。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中国已成为海外跨国公司人工智能专利布局的重要目标市场,探究海外跨国公司在华人工智能专利布局及竞争态势,有助于防止其在华进行垄断式专利布局,为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在长期性科技竞争中制定和调整专利战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从IPC专利分类视角出发,利用马尔可夫链和显性技术比较优势指数,识别海外跨国公司在华人工智能专利布局的演进特征和演变结果,运用结构相似度和结构调整度指数,衡量中国市场人工智能专利竞争态势。[研究结论]海外跨国公司采取了积极扩张的专利策略,不断扩大人工智能专利布局范围;布局重心由基础算法向基础硬件和垂直应用领域转移,形成了25个新兴领域和17个重点领域,部分领域持续发展成为较稳定的优势领域;中国同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人工智能跨国公司技术互补性降低、竞争程度增加,特别是与美国跨国公司的技术竞争最为激烈。  相似文献   

17.
基于Innography平台的青蒿素类药物专利情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小平  李向阳 《现代情报》2016,36(2):157-166
青蒿素类药物对全球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保护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从专利申请、专利布局、专利技术来源、竞争态势、IPC技术类别等角度对全球和中国青蒿素类药物研发的发展态势进行探讨,并在挖掘该领域核心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核心专利的来源国家、专利权人及技术主题状况。研究表明,全球青蒿素类药物研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拥有该领域大量专利,但绝大多数核心专利均掌握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手中。研究可为全面了解青蒿素类药物研发的发展状况,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已经给人类带来恶劣影响,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是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方法/过程]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II)检索有关“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的专利,开展专利分析:(1)对专利数量、专利申请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对专利公开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以及研发团队合作关系等进行关联关系分析;(3)使用CiteSpace工具进行文本主题聚类分析和热点分析,基于专利被引频次分析“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领域的关键技术主题,以掌握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态势。[结果/结论]全球“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技术的研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发展期;中国和美国的专利量领先全球,是全球最重要的技术布局市场;较多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申请了专利,且全球企业间技术研发的合作较少;“碳捕捉”的材料、设备、系统以及“碳封存”的储存罐是研发热点,但“碳捕捉”技术较多关注能源开采、发电、采矿冶炼等工业生产过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研发较少。从高被引专利来看,中国是该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布局市场,在传统能源开采、工业生产、煤火发电等行业的碳捕捉方法、设备和系统技术研发较多;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如防爆防雷、农业生产等技术研发较少;相对于“碳捕捉”和“碳利用”技术来说,“碳封存”技术则较为空白,这与“碳封存”技术的实现条件较为复杂以及成本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球抗冠状病毒药物专利情报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该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信息参考。通过利用Patsnap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平台,对全球抗冠状病毒专利情报进行国家或地区专利分布、技术发展趋势、申请人排名、重点技术分支、重点专利申请人专利布局、核心专利分析,为我国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抗冠状病毒药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美国在抗冠状病毒药物领域的研发实力较强,其中主要研发主体为大型医药公司,而中国主要为科研院所。中国虽然在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大,但核心专利还未实现产业化,核心创新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专利地域性保护原则和创新主体采取的全球专利布局战略思想,提出利用专利全球布局数据进行技术预测的新思路。选择2015—2019年的专利数据及其全球专利战略布局数据,设计了技术预测模型;并选择全球辐射能技术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未来的辐射能领域全球竞争中,美国将占有更大的优势;日本的优势明显下降。与当前阶段相比较,在未来阶段主要创新主体的变化比较明显,尤其是LG电子公司值得高度关注。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创新机构层面,中国都需要加强专利的全球布局战略,提升技术创新的国际竞争实力。本研究在理论和方法层面,为产业技术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实践层面,对我们全面把握全球辐射能技术创新的当前状况和未来趋势、更好地部署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