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针对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环保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研究缺乏、对环保科技高质量发展痛点梳理不清的现状,通过专利信息检索、企业数据库调查和文献调研等方式,对2018—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环保科技相关专利申请量、环保企业数量和地域以及企业技术领域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回顾粤港澳大湾区环保技术主要进展和重大科技成果,查找主要存在问题,以期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推动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支撑。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治理市场需求旺盛、环保产业发展迅猛,且相关重大科研成果已具备明显的产业化价值,但高新环保企业数量少,多数环保企业的核心技术成果较少、产品化程度低,阻碍环保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要存在问题包括缺乏颠覆性技术同时部分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有特色的环保科技中介机构,以及环保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据此,主要从提高环保科技成果质量、壮大环保领域职业经理人队伍和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磊  蔡虹  张越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63-1671
在现代专利环境中,专利申请动机越发趋于战略性,这为专利的价值评估及核心专利判定带来更多挑战。为了解决此类专利的价值评估难题,基于专利权人的战略意图构建专利战略指标体系。进而,以中国电信产业2001-2008年向美国专利局申请的历史专利数据为样本,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实证验证了专利战略指标对专利价值的影响效应及解释能力,客观地赋予了每个指标权重。最后,通过该指标体系的加权求和,预测中国电信产业2009-2012年的美国专利价值并识别出各年的核心专利,继而探索产业关键技术布局。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电信产业的核心专利布局存在两大方面的隐患,即前沿技术领域涉入不深和本土申请人统治力不足。研究从专利申请战略动机的角度夯实了专利价值评估指标的理论基础,对于专利估值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华为终端项目入驻东莞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产生多方面辐射效应的实证分析,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产业创新与融合的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产业创新与融合目标是企业基于市场机制的选择;创新最先发生在领先型城市中,区位距离、产业配套能力是周边城市接受创新辐射的基础;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对创新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流动有显著影响。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应立足优势,发挥核心城市在技术创新上的引领作用,推动核心区与外围区无缝嵌套、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密切互动。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状况,从结合产业政策评估和产业协同度评估的角度,采用文本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产业规划总体合理,但在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目标制定、整体规划布局等方面仍有加强完善的空间,2019年各市产业发展与规划目标相比,主导产业目标完成情况不够理想,多数城市和产业未达到既定目标;(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布局和发展较为粗放,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较高、同质化明显。基于此,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和提高培养与吸引人才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智能照明四大关键技术,编制技术分解表,制定检索策略,利用ISPatent专利检索分析平台从申请趋势、申请人、技术路线和竞争对手视角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控制技术和调光技术是智能照明产业专利布局热点;国外龙头照明企业引领创新,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全球智能照明产业关键技术走向成熟,专利申请进入平台调整期;中国智能照明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迎来新的机遇。最后,从产业转型升级、海外专利布局、专利与标准融合、跨界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专利分析软件对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器(TFT-LCD)产业中国专利进行分析。专利分析得出国外企业在该领域已经大量布局。近年来,国外企业在华专利申请量呈减少趋势,而本土企业专利申请量上升趋势明显。目前,该产业可能已经处于技术成熟期。  相似文献   

7.
王云  杨宇  刘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96-1806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研究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科学研究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不足,难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产业创新需求。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促进科学研究基础与产业创新需求对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然要求,对大湾区科技、产业和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0个产业的科学研究-产业创新协调数据集和关联度指数、相对发展度指数等,厘清了1997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间的演变和交互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的协调水平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各产业的协调水平呈现出差异性。文章关注的10个产业中,通信技术、集成电路已达到优质协调水平,海洋工程装备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他产业均处于良好协调水平。科学研究的规模优势与竞争优势对于协调水平提升具有动态性,这启示要注重结合创新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高度关注原创性和引领性,着力形成区域科学研究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8.
刘媛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6):201-209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以1999—2018年该领域的美国专利数据为分析对象,从专利申请和授权趋势、专利技术、专利相关主体、诉讼及运营等四个方面进行专利情报剖析,美国自然语言处理产业的研发态势、热点技术分布、主要创新者、竞争环境等情况得以展现。总结美国的经验,我国应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格局、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在美国的专利布局以及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材料产业是江苏省镇江市“十四五”重点发展的八条产业链之一,也是新材料产业集群中唯一的重点产业链。目前,镇江市亟需通过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明晰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合理方向。本文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专利包含的技术、法律和市场等信息进行深度分析,综合产业布局热点方向、产业增长热点方向、头部企业研发布局方向、核心专利技术分布方向、协同创新热点方向、专利转让热点方向、专利诉讼热点方向,厘清高性能材料产业的技术发展重点方向,为镇江市产业的发展方向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于我国电信产业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利用中国电信产业1976—2010年专利数据,选取专利申请量、技术吸引力、相对专利位置和显性专利优势作为专利组合指标,实证分析了中国电信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我国电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近十年间取得了跨越式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技术能力分布不均、创新源动力不足、专利布局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也表明中国电信产业还处于技术创新能力演进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纤维素乙醇产业全球专利申请状况、市场状况、研发动向以及重要企业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帮助我国相关企业深入了解现有纤维素乙醇产业的专利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公开数据检索、数据分析统计、行业报告分析及产业政策解读等方式,回顾总结近10年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内科学仪器市场需求旺盛,相关企业主要分布于广州、中山、深圳和东莞等市,企业总体规模小但发展迅速并初步形成聚集态势,一系列大科学装置已经或即将建成,在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高端科学仪器制造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仍存在企业研发能力较弱、产业同质化严重、缺乏高端仪器研发人才等问题.据此,对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仪器产业未来发展,从鼓励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始创新、聚焦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加强粤港澳三地合作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与相关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85—2012年中国专利数据库中锯床产业相关专利进行检索、数据整合,并利用PIAS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对锯床产业的专利申请类型、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人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锯床技术目前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撑,专利申请大部分为实用新型专利,企业真正自己掌握的锯床研发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专利权(申请权)转移、许可情况现状及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专利权转移、许可较为活跃,为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创新支撑,但与湾区内高校雄厚的研究实力以及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需求还不相匹配,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提高高校高价值专利产出,完善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机制,建立良好的专利转移、许可环境,充分利用湾区优势资源,为湾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钨产业的专利数据,通过对专利布局趋势、海外布局、发明人、技术布局、专利运营进行分析,研究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布局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钨产业专利为200件,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国内,海外布局不足,且硬质合金占比46.50%,专利技术布局的重点在通用刀具和涂层刀具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世界级湾区产业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与3个世界级湾区的产业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世界一流湾区的总量规模和条件,但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区域化和工业化特征明显,高端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香港、澳门与珠三角9市间的产业分割格局严重,合作潜力大,而珠三角9市间产业同构现象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解决。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通过扩大开放提升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为强化广深两地人工智能产业“双城”联动,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本文基于区域产业协同理论,经综合分析两地该产业创新平台、企业、专利等相关数据,得出广深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存在两地专利合作量较低,专利合作意愿下降,产学研协同创新较少,应用场景及数据中心共建共享有待深化等短板,通过深入分析制约该产业两地协同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战略协同、创新链协作、产业链耦合、应用场景共建共享等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广深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专利情报分析的角度,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广东省高校专利运营能力较强的前10所高校运营情况,包括专利运营总体趋势、专利转让时间特征和地域分布、技术热点分布和被引频次等。研究结果表明,该10所高校的专利运营能力已经走在全国高校前列,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专利运用体制建设、培育高价值专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高校的专利运营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张最新的2005年深圳重点专利企业专利数据调查表摆到龚复兴的桌上,从表上看华为以4389项专利申请量独居榜首,中兴、比亚迪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转让网络具有密度小、转让关系稀疏、局部聚集等特征,结构洞丰富。网络中的结构洞占据者通过桥接供需主体和不同社区,促进转让关系形成和网络演化。识别SHS并探究其角色及演化规律,可为网络治理提供决策支持,以助力GBA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识别SHS的FSBCDM-W方法,并以GBA主体间专利转让网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 GBA专利转让网络演化中的规模以及技术知识多元化水平主要由SHS_O类型节点驱动,网络社区内技术领袖的形成以及技术知识的专业化水平主要由SHS_DMU类型节点驱动;(2) GBA内由SHS_DMU驱动的利用式创新是主要转让模式,但由SHS_O驱动的探索式创新的转让模式在网络演化中发展较快;(3) GBA内高科技企业SHS以创新驱动为主,运营类企业SHS以交易驱动为主;(4) GBA内高科技企业SHS多通过输入社区外的技术知识以开展探索式创新,并通过技术输出实现由社区内向社区外的技术引领与辐射;运营类企业SHS多通过扮演顾问和联络人角色促进主体间技术转让,提升网络交易的活跃度;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SHS的能力较弱,金融机构在专利转让网络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