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STEM教学活动,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不同的教学主线,即情境化教学主线、探究化教学主线、逻辑化教学主线、信息技术教学主线,同时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的兴趣和主动学习性,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等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2.
STEM教育理念主要就是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将科 学、工程、技术和数学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育 的优势,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 足现代人才需求。所以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 中,借助对STEM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从多角度审视科学和 其他学科教学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文章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定义,结合新的教育理念STEM,并根据STEM教育的特点与复杂工程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STEM理念构建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复杂工程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最后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优化设计课程为例实施,为其他相关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STEM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组合。在初中科学教学 中,如果能融入 STEM 理念,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 学生参与实践,发散思维,能用科学的理念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实践证明:这种融合 STEM 理念的教学能大大提升学生学 习的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提倡在"做"上学,这一思想对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积极作用,应融合STEM理念,让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强化思维能力,以培养综合能力.文章先分析STEM理念的含义,进而研究理念与教学融合的原因,最后提出实践方法,以促进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许多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逐渐被引入我国中小学课堂教育环节,其中美国建立的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理念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化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兴趣养成和主动意识提升,强调突破传统化学教育的单一学科模式,建立不同学科体系之间的知识联系,为学生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逐渐强化化学理论和知识,并且有效提升化学实践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拟结合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对基于STEM 教育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改进和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STEM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先简单介绍了STEM教学理念的内涵,强调了STEM教学理念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基于STEM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教师能够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思维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计算思维的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在借鉴国内外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方法后,提出基于STEM教育理念,将图形化编程与小学数学进行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并设计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案例,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生物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则需要注重落实STEM教育理念,从而打破学科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全新的教学途径,整合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信息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并形成全新的教学方法,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重点分析STEM教育理念在生物活动教学中的设计方式,并阐述了其作用与优势。  相似文献   

10.
STEM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思想,除了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小学信息技术与STEM理念有机融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积极性,还能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文章通过对STEM理念的内涵以及STEM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意义的分析,从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突出设计思维和工程过程这几方面,就STEM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STEM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课程喷井式爆发,但结合学生学情、对标中考考点的项目式课程还有待开发.在此背景下,文章设计了STEM教育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流程并进行教学实践.文章通过STEM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基于项目式学习,将物理生物知识和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相结合,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学...  相似文献   

12.
袁莉 《英语教师》2023,(8):159-162
介绍STEM教育理念。分析STEM教育理念应用策略,即结合学生实际、探索整合方式、应用翻转课堂。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1 Good morning为例,从教学项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探索STEM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案设计,主要就教学流程进行分析,涉及项目选择、计划制订、项目执行、展示交流、项目评价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STEM活动的开展应该坚持“生活化”的原则,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据,利用熟悉的材料,选择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设计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案,将STEM的理念融入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尝试、探索、体验,运用STEM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通过设计,不断探索改进,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分科教学的弊端逐渐显现,多学科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始于美国的STEM教育作为学科融合发展的代表理念,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就STEM教育理念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STEM理念下科学教学的实施变革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融合化、教学方法项目化和教学资源多样化。在大班技术操作型活动中应用工程设计思想,加入产品的测试与优化环节,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教学过程分为精准备课、高效上课和及时评价,其中精准备课要分析幼儿的特点、合理选择与投放活动材料等;高效上课渗透工程设计的思想开展活动,并描述三种模式下的教学环节和具体案例;及时评价强调着眼于幼儿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优势明显,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而沿袭传统的课堂板书教授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实效性差。而STEM教育理念作为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倡导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综合,科学教育的核心更突出,学科交叉渗透,教学影响更深远。因此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必须持续深入下去。本文主要就STEM教育理念小学科学教学进行探讨,以教学思路的创新带动教学实践的优化,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STEM是一种涉及多门学科的理念,其以培育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通过多门学科综合知识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国内多数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理论研究,并提出:融合STEM理念对初中科学教学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初中科学教学现状和相关理念基础提出如何融合STEM理念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段树萍 《学苑教育》2023,(10):62-63+66
STEM教育倡导运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接受持续更新的学科专业知识。将其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之中,能够充分凸显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本质内涵,运用案例分析法指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实现多学科融合、开展团队协作构建实验、联系生活、完善评价等手段实现STEM教育理念的渗透,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亲自经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规划设计、问题解决、总结提升等所有环节,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张霞 《中学生物学》2023,(11):75-77
运用项目式教学法,设计以融合生态工程基本理论指导、传统文化熏陶和劳动教育浸润为主题的STEM+探索课程。学生自主设计生态工程项目,连接科学与数学知识,建造实境主题生态园“诗经植物园”。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践行STEM+教育理念,培养理工素养,厚植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种植活动是劳动课的延伸,基于STEM理念下的种植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文中基于STEM教育理念,在种植中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融入STEM教育理念,有效实施种植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真正让学生开拓思维,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会自行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主动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