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岳阳楼记》一文中第二小节有关写景的句子.不同的教参有不同的说法.如南通师专的沈继常老师认为是“概述巴陵盛状.岳阳楼之大观”.并认为这一节是总写.又如江苏洪宗礼老师主编的《教师备课手册》中这样写:“第一句为概述岳阳楼的美景总写一笔.既是说明洞庭湖集‘巴陵胜状’之大成,又说明作者写景将以洞庭湖为描写对象.”第二句“具体写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远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参》中认为这一小节的首句“暗切岳阳楼三字.是这部分的总领句.接着顺理成章的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的远景”云云.综上所述,其共同点是说这部分的写景.仅仅是对洞庭湖景色的概述、总写.但部忽略了这部分写景在全文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南昌城西,赣江与抚河交汇处,滕王阁巍然耸立,嵯峨轩峻。它是一座声贯古今,名扬海内外的千古名楼。历史上,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明唐枢在比较黄鹤楼与岳阳楼时说:“岳阳楼胜景,黄鹤楼胜制”。岳阳楼濒临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黄鹤楼雄踞蛇山,锁长江,镇汉水,借势造形,据地制险。  相似文献   

3.
岳阳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商代早期出现城的雏形.东汉末年出现巴陵(岳阳)古城,此时兴建的岳阳楼久经兴废,已成为文化栽体,精神丰碑.岳阳楼的变迁,见证了岳阳城的兴废.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官涪州(今四川宜宾)别驾,安置黔州(今四川彭水),后徒戎州(今四川宜宾)。徽宗崇宁元年(1102)春蒙赦东归。当他途经巴陵(今湖南岳阳)时,冒雨登上岳阳楼,临眺气象万千的洞庭湖,一缕喜悦之情油然而生,遂凭栏吟就七绝两首: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  相似文献   

5.
岳阳天下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城门之上,俯瞰洞庭,遥望君山。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前,当时东吴孙权和刘备争夺荆州,于215年派鲁肃屯驻要地巴丘(今岳阳)。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军,在城西建起阅军楼,相传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相似文献   

6.
《岳阳楼记》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代表作,文中在描绘洞庭湖、岳阳楼的壮丽景观时,有“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一句。由于许多师生对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不够清楚,因而像初中第五册语文教师用书一样,按文意把“北通巫峡”译为“(由此)向北可到达巫峡”。笔者知道,这种解释与事实不符,显然是不够确切的。据说曾有外省学子问岳阳籍学子,四川在湖南岳阳的酉面,岳阳的北面是武汉、郑州、北京,“北通巫峡”是不是错了,而岳阳学子竟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7.
卞吉 《课外阅读》2012,(1):36-38
历史上曾发生过大量的"拆字"趣闻,现选出其中的六大经典趣闻,与读者共赏。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过路人在岳阳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三个字:"一、虫、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大桥——那座让我们岳阳人民引以为骄傲的大桥吗?它有如一条蜿蜒的大盘龙飞架在洞庭湖两岸,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巴陵大地。  相似文献   

9.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不朽名篇,这里仅从一个侧面谈谈它的艺术表现特色。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而其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洞庭景色。乍看起来,似乎是文不对题。其实不然。他在写景抒情时都是紧紧扣住“楼”与“湖”来构思和着笔的。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作“记”的缘由之后,第二自然段开头就提纲挈领地交待——“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这里所说的“巴陵胜状”;显然是指站在“岳阳楼”上鸟瞰的洞庭湖景物。正如吕温所说:“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然而“巴陵胜状”究竟如何?这里还只是提出了命题,紧接着作者用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相似文献   

10.
岳阳楼的建筑形制在清代中期以前没有文字记载。本文从历代《岳阳楼图》中选取宋、元、明、清初著名画家的传世之作进行考释,从而指出了以往研究岳阳楼形制中的一些谬误。总结了历史上岳阳楼形制的三种模式,并肯定了《岳阳楼图》是岳阳楼研究的重要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11.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辨证拾遗贾至于肃宗乾元二年,被贬为岳州司马。李白流夜郎,于乾元二年中途遇赦返回,南游岳阳。两位诗人恰巧在岳阳相遇,同游洞庭湖,互有诗歌赠答。贾至有《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李白有《巴陵赠贾舍人》、《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和贾至舍人游洞庭湖五首》、《与贾至舍人望湖》。但是,李白集中的《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却是他人伪托的。前人已有考辨,如王琦《留别贾舍人至二首》注,詹瑛《李诗辨伪》。意有未尽,作文补证,以申王、詹之说。  相似文献   

12.
岳阳楼长联的作者是谁?在岳阳楼正堂前楹柱上,有一副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支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伦然涕下!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  相似文献   

13.
何林福是一位公文写作、学术著作和散文创作的“多面手”。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利用“八小时之外”读书和写作,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在学术领域中呕心沥血,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果,以研究岳阳历史地理而出名。现已出版《君山纪胜》、《岳阳楼史话》、《洞庭湖》、《江南三大名楼》等著作8  相似文献   

14.
误区     
日前,借考察之机,顺道登临了心仪已久的“岳阳楼”。 早知道洞庭湖衔接湘鄂两省。窃以为,从湖南的岳阳到对面的湖北,必须渡过“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的八百里洞庭。其实,到了实地一看,才知道近在咫尺就有一座长12公里的岳阳大桥,将两省紧密地联在一起。原来,这里是洞庭湖通向长江的出口,相对狭窄,对现代科技来说,克服这个距离,只是小菜一碟。这真是个自以为是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任渊《山谷诗内集注》认为这两首诗是黄庭坚“往分宁时途经岳州作”。黄《山谷先生年谱》卷29载作者:有手书《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诗跋云:‘崇宁之元(1102年)正月二十三日,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溯旦,独上岳阳楼.太守杨器之,监郡黄彦并来,率同游君山。’”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旧县城西门上。王象之《舆地纪胜·岳州》引《岳阳风土记》:“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瞅洞庭,景物宽广。”据《图经》所记,它始建于唐代张说。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巴陵守滕宗谅重修,“增其旧制”——扩大原来的规模,范仲淹为撰  相似文献   

16.
岳阳,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深刻,不仅有驰名中外的岳阳楼,而且还有君山、张谷英、屈子祠等多处人文景点。古老的岳阳楼文化,对岳阳的旅游发挥着攀足轻重的作用,亦给市场经济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好岳阳楼的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巴陵岳阳楼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三楼皆扼大江要冲,宛如镶嵌于长江这条玉龙上的一串明珠;又有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登高赋诗,临楼泼墨,使胜状之中尤现人文魅力。岳阳楼西傍洞庭,左衔君山,山、江、湖三形交会,独揽胜境,气象万千。据史载,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为东吴大将鲁肃于洞庭湖训练水师之阅兵场所,大唐名相张说为岳州刺史时“日与才士登此楼赋咏”,尝作诗百余篇列于楼壁,“自尔著名”。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出,以其珠玑锦绣之文,遂使岳阳楼名震天下。据今存岳阳楼长联云该楼四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  相似文献   

18.
康靖宇 《成才之路》2012,(15):99-I0019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过路人在岳阳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三个字:一、虫、二。众人不解其意。等到李白来时,人们就向他请教。李白沉思良久道:“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对联。‘一’指水天一色;‘虫、二’便是风月无边”。人们叹服,并请李白留下墨宝。李白欣然命笔,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大字。如今,这副对联刻成雕屏,悬挂在岳阳楼三楼主门。  相似文献   

19.
三点到岳阳。吃过洞庭湖的鳊鱼,匆匆穿街过巷,跑了许多弯路,终于找到了市职教科。李科长边泡茶,边询问情况,并请职教科的章校长先陪我们转转再谈工作。 章安民校长领我们到洞庭湖边。望着八百里洞庭湖水和隐约可见的君山、岳阳楼,心胸顿然开扩,思今怀古,万里考察之志愈坚。 中学时学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我出生在金秋的缘故吧,我从小就热爱金秋的奔放;也许是我长在水边的缘故吧,我从小就爱水的恬静。昨日曾梦想洞庭一游,今日便梦想成真,乘坐着汽车,一路风尘仆仆,日夜兼程,来到洞庭湖之口,岳阳楼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