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论诗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之友》2010,(7):30-3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3.
《论语·学而》中有一个经典的片段: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相似文献   

4.
子夏曰:“贤贤①易②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篇·七》有子曰:“信近于义④,言可复⑤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篇·十三》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⑥,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⑦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⑧。”《学而篇·十五》①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②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  相似文献   

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注释]①谄:巴结奉承。②可也:可以,不错。③未若:不如,比不上。④乐:指乐于奉行自己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6.
这两句话是《诗经·卫风·淇奥》中的诗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把雕骨称“切”、雕牙称“磋”、雕玉称“琢”、雕石称“磨”,后世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并称为“切磋”、“琢磨”,表示做学问时的反复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成语家族中,有很多首尾同字的,如:精益求精——《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朱熹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后用"精益求精"来表明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相似文献   

8.
<正>在成语家族中,有很多首尾同字的,如:精益求精——《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朱熹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后用"精益求精"来表明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相似文献   

9.
命题一《论语·先进》里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注:①师与商,即颛孙师(字子张)和卜商(字子夏),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②愈,贤,胜过。③犹,如同,同样。】请以过犹不及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  相似文献   

10.
所谓学术,《辞海》注解为“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而学问,《辞源》注解为“学习和询问”,“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荀子·大略》)后通称各种知识为“学问”。所谓学术活动,指的是探究学术真谛、应用学术成果、提高学术水平、取得学术成就、传播学术思想的各种活动。在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现代社会中,“学术”和“学术活动”的字眼在人们心目中是十分神圣的。大学教授被社会誉为出类拔革的高层次人才,这不仅在于大学教授职务是大学教师职务的最高层次,也不仅在于大学教授的数量较少,而很大程度上在…  相似文献   

11.
正《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的注解是:"言治骨角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意求其精也。""切、磋、琢、磨"放在今天,就要求我们的道德教育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我们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开小学秉承这一理念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德治校、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原则,不断通过对德育价值、德育主体、德育过程的深刻理解,守望德育的内涵实质,以"责任"文化建设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工作重  相似文献   

12.
砥砺的智慧     
《诗经·卫风·淇奥》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执掌教鞭的老师,每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只有不断地切磋打磨,才能抹去附着的灰尘,让自己的光华闪耀出来。  相似文献   

13.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典范说明文,长期被收录于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的"科技之光"板块就收录了这篇文章. 既然是说明文,则教材编者选此目的,当然主要是为了介绍各种说明方法,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诗经·卫风·淇奥》中写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是形容一个人文采好,有修养.《论语》中将其引申为君子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就像制作骨器和玉器那样,用切、磋、琢、磨等方式来锤炼砥砺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5.
陈阳升 《课外阅读》2011,(9):295-295
什么是合作学习呢?《诗经·卫风》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提出:“相见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什么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着某一个内容分小组进行合理的自主学习、讨论学习、交流学习、研究学习、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论语〉十则》中的第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三点一测丛书·七年级语文》(科学出版社)都把“一言”翻译成“一句话”。把第十则翻译成“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对此我表示怀疑。我特意查了字典,《康熙字典》有“一字为一言”的注释,《现代汉语词典》(1997年北京,商务印书馆)有“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的注…  相似文献   

17.
于树华 《新高考》2008,(Z2):35-35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相似文献   

18.
儿童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入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说:同"悦",愉快、高兴。愠:怨恨。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惘,迷惑。殆:危险。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i)。"(《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19.
王勃《滕王阁序》中说“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此处“趋庭”指承受父亲的教诲,但为何“趋庭”释为承受父亲的教诲呢?典出《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鲤是孔子的儿子,字伯鱼。孔子在庭前教育孔鲤不学《诗》就不善于说话,不学《礼》便无法立身处世,孔鲤听从父亲的教诲,便学《诗》、学《礼》。“趋庭”也称“庭趋”,明李东阳《麦舟图》诗:“亦知…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典籍,孔子十分重视对《诗经》的阅读理解,发表过许多关于《诗经》的言论,现就《论语》中的有关言论择要介绍如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诗经》中全部诗篇的意义和价值,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提要〕孔子概要指出《诗经》的主旨。△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忧郁而不哀伤。”〔提要〕孔子认为《关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把握适当,符合中庸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