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实践的联系,倡导在生活中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该教育理论对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介绍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探究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的儿童现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观点具有恒常价值,代表了教育文化思想理论的精髓,并能很好地启发和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本文力图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挖掘学前儿童的教育观点,着重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关于儿童的创造能力和生活能力进行分析,探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的理论上主张三点,分别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讲述如何运用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上的观念,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和陶行知都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倡导者,分别为平民教育的普及做出了贡献。随着平民教育思潮的推动,晏阳初和陶行知逐渐认识到国家危亡脱离不了国民素质,普及平民教育对当时混乱的中国来说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还是陶行知对普及平民教育事业的奋斗,他们在平民受教育这一关键上不断探索,促使平民教育这一理论逐渐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本文主要探讨晏阳初与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异同,同时提出对两者在平民教育普及问题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吕宝芬 《生活教育》2014,(22):87-8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独创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其中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形成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笔者从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践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理论的实践中寻找到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真谛,充分体现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精神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宝山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第二故乡。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宝山教育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宝山的教育工作者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结合起来,按五大区域分类分层地推进素质教育,在形成宝山教育的品牌特色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使宝山学陶深入到课堂,融合进课程,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使宝山教育呈现出与上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师范教育重要的认识,基于对乡村教育弊端的深恶痛绝,陶行知彻底改造乡村教育的伟大实践,势必要从改造旧乡村师范教育和建设全新意义上的乡村师范教育入手,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正是在这一点上,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发射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任何教育家都无法比拟的奇异光辉。陶行知先生清楚地看到:“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不得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郑国民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教育实践中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在中国教育史上大放光彩,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行知从深厚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出...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已于十月十八日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立。陶行知先生是著名教育家。他在教育思想上有创见,在教育实践上有探索,在培养人才上有贡献。陶行知先生艰苦办学的精神,因材施教的方法,尊师爱生、互教互学的学风,对当前教育改革,加速培养四化人才,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个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会员收集和整理陶行知先生的有关资料,研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实践,挖掘和继承陶先生珍贵的教育遗产,为当前教育改革、培养人材、实现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的经验论和现象学的交互主体性理论在许多内容上都具有潜在一致性。比较陶行知与胡塞尔、范梅南等人的哲学观,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陶行知关于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经验的论述,丰富了现象学教育学思想,并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李维汉长期关注陶行知,最早对陶行知作全面深入的研究.他率先提出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他的政治"也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深刻地揭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从杜威主义--生活教育--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轨迹;辩证分析了生活教育理论的进步性及其存在的不足;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和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研究和学习陶行知的原则和方法.李维汉对陶行知的论述,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评价陶行知的思想先导,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评价陶行知也有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缪津娴 《考试周刊》2015,(8):164-165
陶行知先生在学前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千千万万的孩子日后的教育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当今社会的孩子们能享有幸福、快乐的有意义的教育生活。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他的教育思想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重要的学习价值,身为师表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对于自己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习博士学业的指导教授施吹耳,尽管陶行知终其一生从未在公众场合提及这位导师,然而从目前可见的唯一一篇在中国教育刊物上刊载的施氏文字(译文)中,人们不难看到,无论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形成,还是教育事业的践行和推进,陶行知均深受其师教育思想及学研路向的影响。 文章首先考证了陶行知在哥大的导师Strayer的英文全程及最早在中国出现的汉文译名,继之对陶行知他们负责编辑的教育刊物《新教育》刊载的施氏的一篇文章的译文进行了介绍,接着对该文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华教育界的影响作了简要的说明,最后联系陶行知归国后的所言所行,指出陶行知在中国教育改进的过程中对其师衣钵的真切传承。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提出“没有围墙的大学”,随着社会的发展, “没有围墙的大学”也需要发展.陶行知与杜威在教育中心和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性,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完全不同,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对“没有围墙的大学”发展做了很大的支持.杜威是推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师,杜威是世界的,陶行知是杜威最有创造力的学生,陶行知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5.
朱兵 《成才之路》2013,(35):22-22
陶行知先生将普及人民大众的教育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建立了中国近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促进了我国现代化教育与世界现代化教育的沟通,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陶行知先生曾任我校校长,学校秉承陶行知老校长办学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作为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的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对陶行知思想在当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的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图探讨访谈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文章首先通过梳理访谈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来概括教育研究中的访谈法的主要特点。其次,文章集中分析访谈案例,考察访谈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文章以陶行知研究为个案,以“无结构式”的深度访谈的方式采访了相关专家,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陶行知的日常生活细节和生活教育的现场感。文章认为,访谈法丰富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内涵,使我们对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对他的教育思想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对还原一个客观、生活化、人性化的陶行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最后总结了访谈法的优点和局限。认识这种优点和局限,能够让教育研究者更好地发挥访谈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是出生和成长在中国土壤上的大教育家。一生为教育尤其是为我国职业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陶行知先生对职业教育中开展"校企合作"也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学习、研究、实践、创新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当今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雪芬 《教书育人》2013,(24):22-23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民教育实践家、理论家,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其"生活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对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和体统的研究,对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本身是一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研究中的“晓庄学派”是以陶行知创立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老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学术共同体,在地缘上,源于晓庄师范学校;在学缘上,由陶行知亲授;在业缘上,共同推进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对“晓庄学派”的研究,是陶行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黎君 《生活教育》2011,(5):31-3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基本原理共同构成。在现代社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仍然充满时代的气息,对推进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创新教育体系都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广西陶行知研究会现有80个陶行知思想实验学校,在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上,做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