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知行     
<正>谢育华先生看了《古庙敲钟录》之后对我说:"你的理论,我明白了,是‘知行知’。知行底下这个知字是安得何等有力!很少的人能喊出这样生动的口号。"我向他表示钦佩之意之后,对他说:"恰恰相反。我的理论是,‘行知行。’"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从"知行"改为"行知",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从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到他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的转变,也是他始终遵循的要做真人的人格的体现。我想,今天学习陶行知首先就要学他的知行观和做真人,因为,这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有着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为我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勾画了宏伟  相似文献   

3.
行是知之始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应该是"行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22,(2):8-9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我之鲍叔乃杨师也."这个杨师就是杨武之. 关于"杨武之",鲜有人知,但半个多世纪以前,真是"天下无人不识君".在学术界或者在清华园,他的名字雷霆贯耳.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数学科学,培养出了无数人才.  相似文献   

5.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分寸的力量     
一位叫迈克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会忍耐。结果很多孩子欺负他,推他,甚至打他。迈克对父亲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  相似文献   

7.
父亲     
我有一个很特别的父亲…… 小学时,我在家中看外国电视剧,觉得韩国人既绅士又浪漫,便产生了一个念头--好好读书,将来留学到韩国.于是,我就把这个美好的愿望告诉了爸爸,没想到他却一盆冷水泼过来:"你?你没发烧吧!你能不能实际点呀!真是'燕雀不知天地之高远,坎井不知江湖之辽阔'."妈妈反驳说:"有理想的人才会有出息."可他却"哼"了一声.从此,我开始和他赌气,成天埋在书山、题海中.  相似文献   

8.
知止     
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 我们一般说"知足",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  相似文献   

9.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和合思想渗透于他的"无为"思想之中.而其中的"不争"堪称核心.不争,即安于现状,不与人争.从个人修身方面来讲,老子主张知和知常,少私寡欲,勤俭节约.在交友方面,他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子主张人性回归,像婴儿一样"不争".同理,在治国方面,他也提倡统治者"不争".主张不争之争,即通过不争的手段达到争得效...  相似文献   

10.
19年前,我第一次来北京,一脚踏进琉璃厂东街的一家画店.画店不算大,老板是地道的北京人,善谈.一张嘴,老板便知我不是北京人,问我从哪里来.我告诉他,我来自蓬莱.他感叹道:"蓬莱是出画家的地方."于非闇、许麟庐、王明明等等,他一口气说出一大串蓬莱籍画家的名字.那天,老板说的其它话我都记不得了,当时作为蓬莱人的自豪感却让我至今难忘.王明明先生是蓬莱籍画家阵营中杰出的代表,他是蓬莱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1.
素材连接 "低"有低的韵味 世上事,宜高则高,宜低则低.高薪、高寿、高兴,高科技、高效益、高速度……人皆爱之,"诺奖"级的精英、精彩、精品,越多越好.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高明的建筑师,也得从夯实地基开始.一切"高"都是从"低"处起来的.一座城市的文明评价,不在于其楼多高、街多宽、富人多阔,而在于其小街陋巷是否平整,公共厕所是否洁净,平民收入是否小康.一位官员的官德评价,不在其公共场合的侃侃而谈,而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私底下,他是否光明磊落.  相似文献   

12.
中指的距离     
"哥……"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哥没有回头,但我知道,哥哭了。其实。我知道哥不想的,他不想去打工,那个城市没有爸,没有妈,也没有我。  相似文献   

13.
每次接新班,我第一个学期的工作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周课间,我就发现擦过的黑板,字迹仍然清晰可见,讲台上有化学课留下的火柴棍、水渍,黑板刷随意仍在讲台上,粉笔灰到处都是.我想,下节课上课的老师进来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一定很糟糕!于是,我把值日生请到讲台,手把手地教他,一一打扫干净.我发现他做得很好,问他为什么开始没做好,他说:"我以为做好了."显然,他对值日生的工作职责还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14.
刘虎臣 《教育》2011,(33):53
人们都知周汝昌先生是著名"红学"家,殊不知先生背后还有一位更钟情"红学"的人,他就是周汝昌先生的哥哥周祜昌。了解他的人说,当年周祜昌研究《红楼梦》如醉如痴,别的事一概不放心上。"文革"时他对造反派们"交代":"我就是要为这个人  相似文献   

15.
可怜小学生     
对于儿子,我像天下许多父亲一样,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结.在我的理想中,儿子是聪明绝顶的,他应该在学校、在班里出类拔萃;他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刃有余……于是,当儿子考试归来,垂着头,泪流满面地对我说"爸爸,我考得不理想,你打我吧"时,我总是怒从心头起,圆睁了一双眼高叫:"你怎么这么笨!怎么总是考不好!"我一遍遍重复着失望的表情,到最后,他自己也跟同学们说,我很笨,都是我爸抽烟把我熏的!  相似文献   

16.
徐易老师的教龄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开始的.1949年,他刚刚二十五岁,而今已雪染双鬓,历时三十七个春秋.在这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他潜心探索教学的规律,不断总结教学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一、变讲书为导学,教以学法具体做法如下:(一) 以"疑"为诱,导其"知疑"解疑"学起于"疑",须导其"知疑",怎么导?他是这样做的:第一,把预习纳入课堂,上好预习指导课.就是通过课堂预习,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目的是让学生去"知疑".第二,重视激疑.上预习课,使学生有了"知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乐知舟教育"的领导:您好!再过一个月,我的孩子金东炫学习的"乐知思维数学"课程就要结课了。回想这半年多来,与东炫一起在"乐知舟教育"快乐的学习过程,尤其是看到孩子的飞速进步,心里真是感到非常高兴。报名学习这门课程的初衷,是因为东炫一直在幼儿园,对于小学学习的储备欠缺,因此,想让他做好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语言活动我并没有要求孩子们表演,可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却主动请缨要求表演"小红帽".这点小小的要求,我当然应该满足啦.刚想分配角色,谢逸顺就大声说:"陈老师,我要演‘小红帽’!"听了他的话,其他孩子都笑了起来:"‘小红帽’是个女孩.""你是男孩,不能演!"准知谢逸顺仍倔强地说:"我就是要演小红帽!"  相似文献   

19.
家长朋友们:你们好!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们希望孩子学习进步、能力提高的愿望是一样的.我的孩子楠楠在最近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科都在95分以上,老师表扬他自控能力增强了,还说他不仅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思维力、注意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知道,孩子的这些进步都离不开"乐知舟教育"的珠心算课程,以及那里的老师们对他的耐心辅  相似文献   

20.
杀手     
"知……知……"野外的草地,蝉鸣仿佛烈日下的呻吟,夏日无情地烘烤着大地,欲烧灼一切.河边,草丛一角,出奇的安静.我--一个杀手,在草丛中前行,全神贯注,寻觅我的"暗杀"对象--熊,所有活着的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