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从词类和句法两个角度,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进行述评,分析它的句本位语法观、六大成分、实体词七位、图解法、词类系统和词类划分标准,总结它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贡献与局限,认为《新著国语文法》有套用、有继承,也有创新,为汉语语法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2.
《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名著,有筚路蓝缕之功,这是社会所一致公认的。但是,从它1924年2月商务印书馆初版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六十年,我国的语言学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部六十年前的“旧著”呢?它除了历史的功绩外还有没有现实价值呢?当前语言科学已经发展为一门“边缘学科”,有许多新课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新著国语文法》还值得我们去学习探讨吗?我们认为回答是肯定的,挖掘、继承、发扬它的成果,使其为  相似文献   

3.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以下简称《新著》)是汉语语法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语法著作,它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律,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些适合汉语语言实际的语法理论,而且在于它在析句法方面也开了汉语语法分析之先河,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语法教学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关于前者。语言学界评述甚多;对于后者,论述较少,且至今褒贬不一。我们认为以辩证的观点,从汉语语法学史的角度去正确地认识《新著》之析句法的历史贡献和不足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发表六十周年了。六十年来,语言学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这期间,产生过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等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语言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事实证明,我国目前的语法研究水平比六十年前前进了一大步。然而,作为我国语言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新  相似文献   

5.
1 《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有深远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到1954年印行了18版,到1955年印行了22版,近年又列入商务印书馆编辑的《汉语语法丛书》。虽然1921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许地山著的《语体文法大纲》(已使用图解法),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了孙俍工著的《中国语法讲义》,1920年上海太平洋学社出版了吕云彪、戴渭清、陆反白合著的《白话文做法》中也有《白话文的用词》(词类)和《白话文的句法》(重点在修辞)两章,但是这几部书的流传范围小,远不如黎先生的《新著  相似文献   

6.
1《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有深远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到1954年印行了18版,到1955年印行了22版,近年又列入商务印书馆编辑的《汉语语法丛书》。虽然1921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许地山著的《语体文法大纲》(己使用图解法),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了孙俍工著的《中国语法讲义》,1920年上海太平洋学社出版了吕云彪、戴渭清、陆友白合著的《白话文做法》中也有《白话文的用词》(词类)和《白话文的句法》(重点在  相似文献   

7.
《新著国语文法》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以前人们对此书价值和贡献的阐发多着眼于比较宏观的角度和方面。而对相对微观一些的方法层面上的东西.则发掘得还不够。后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汉语语法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重描写而不轻解释;善用比较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成功使用了一些今天还在流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评《新著国语文法》的语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专著,影响久远.本文分“句本位”、“依句辨品”、“位和散动”、“图解法”等几个方面,对其语法思想作简要的评析和讨论,指出得失.该书有些观点和方法今天看来,对我们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专著,在汉语语法史上乃至整个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诸多前辈关于这一语法名著的学习研究拟有针对性地对本论著的析句方法做一剖析,以辩证地学习这本论著。  相似文献   

10.
《新著国语文法》的学术地位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黎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发行,作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学术价值在于它开创了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教学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黎锦熙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其语法代表作《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开创力作。本文以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及其开创的句本位语法体系为研究对象,简介《新著国语文法》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探讨句本位语法体系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一部开创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新著》出版到现在,其间对它的研究和评论一直没有间断过。自《新著》出版80年来,国内外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语言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新著》中对某些现代理论已经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13.
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是一部描写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是一部借鉴西方传统语法并充分结合汉语实际的著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部著作一再受到批判。现在看来,过去对《新著国语文法》的某些批判是不公正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部著作进行实事求是、公正公允的再认识和再评价。《新著国语文法》的“句本位”语法从现代汉语的事实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和原则。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汉语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黎锦熙先生的伟大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出版,到今天已整整六十年了。在这六十年里,它先后出了二十四版(台湾出版的除外),在中外汉学界的影响,不言而喻。它给现代汉语语法建立了一个完整、详备而科学的语法体系,给汉语语法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九二四年,随着《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语法图解”。黎先生说:“图解法应当是我们对于自己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语文自已创造的一种研究和教学上的武器。”(《新著国语文法·今序》) “图解法如果运用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时期,“文学革命”与“国语统一”开始汇流,《新著国语文法》正是为了适应语文革新的需要而贡献于世。黎氏看到了汉语“词的本身上(即字的形体上)”不同于西洋语言,他山治玉而着眼于汉语社会,因“以句法为本位”。实践证明,黎氏语法符合汉语语法的自然规律和层次,用于学校最受欢迎,同时计算语言学专家也认为“最管用”。  相似文献   

16.
赵恒烈新著《历史教育学》,于1989年12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专著,提出了许多革故创新的见解,内容详实有据,文笔简练有序.拜读该书感到有以下特点:一、加强了历史教育的理论研究。作者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比较全面地总结历史学科的教育原理、规律、内容和方法。贯通中外古今,阐述了历史课程论、历史教学论和历史学习论上的重大问题,大胆地提出了构建我国历史教育学框架结构的蓝图。二、拓宽了历史教育的研究领域。该书以专章篇目研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形成过程。作者认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两种思维对历史知识都起着概括的作用。“形象思维是典型的再造,是选择和构思的统一,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因此形象思维对历史科学也起着概括历史本质的作用。在“讲授专题教材的方法论”一章中,作者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中外关系、时空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法>从调研起草到审议通过,经历了7年之久,该法以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劳动法>为基本依据,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体系结构、方针原则、办学职责、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等都做出了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18.
赵恒烈著的《历史教育学》系我国第一部历史教育学专著,它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发展史、历史教育原理、历史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编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理论上,它吸收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比较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力求引向当代教育科学的前沿;在实践上它总结了国内优秀历史教师的教学经验,引进了国外历史教育的最新信息。在建设新学科中,该书对历史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范畴,都提出了明确的见解和看法。该书适合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师生和在职教师进修之用,也可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自学用书。  相似文献   

19.
黎锦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其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山之作。《文法》中论及"论理的次序"和"文学的次序",这在结构语法尚未产生的年代,实在是很可宝贵的。借用今天的修辞语用理论,尝试对《文法》进行新的解读,以求教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20.
本校出版社新近推出王家范先生酝酿了近10年的力作《中国历史通论》。《通论》分“前编”和“后编”,前编梳理了上古至近世的中国历史,以“中国现代化艰难性的历史思考”作结,后编回顾了对历史进行评判的百年过程,以“对社会历史认识的若干思考”束尾。这本著作讨论的几乎全是历史学领域中重大的或前沿性的问题,例如中国文明史上的阶段划分问题;经济史上的土地所有制性质问题;对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评价问题,封建政治的官僚体制及对文化的影响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