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加福  杨涛  胡森森 《科研管理》2020,41(8):248-257
知识流动效率对创新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在协同创新领域更是如此。为有效测度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向加权网络(Undirected Weighted Network, UWN)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首先,基于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节点特性、节点间关系特性,构建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UWN模型;综合考虑协同创新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效率的多重影响因素,提出一个新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并进一步提出该模型在成员管理中的延伸应用;最后,通过某智能手机开发企业的应用案例验证本文所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对各主体实现优势互补、成本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供需不匹配、沟通机制不畅通、政府协调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协同创新效应的充分释放。本文从树立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强化协同创新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协同创新绩效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越炜  黄贤群  陈宇 《科技风》2022,(5):148-150
当前欠发达地区高校实验室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问题,需结合实际情况,创新体制机制。为弥补中介机构缺失的不足,应因地制宜建立产学研的信息沟通平台;组建实验室虚拟团队,解决人员队伍组建问题;重视中试熟化工作,助力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改革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共享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同时抓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多种举措,让实验室的发展走上一条适合时代发展、又兼顾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的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5.
《软科学》2015,(7):45-50
基于协同学原理建立了一套协同创新的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构建了协同创新的协同度测度模型,以成都市"WSC协同创新复合系统"为例进行实证,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高校的微观面板数据,首先通过网络DEA模型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动态面板GMM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受政策影响较大;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且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追赶东部地区高校的趋势。(2)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2-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3)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获奖情况难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2012年以来中国奖励评价机制有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学研正迈向协同创新合作模式,但各省、市及自治区发展程度不同,协同创新效率有着较大的差异。文中运用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2010—2016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处于效率前沿面的较少,且呈现明显的东部高于中西部的态势。外界环境对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各异,环境变量的增加对效率值并没有完全的正向促进作用,多数省市在剔除环境变量之后效率值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受外部环境影响最为显著,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全国效率值总体有所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呈曲折上升的趋势,且环境变量只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数值,不改变其大体变化趋势,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多数省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值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且整体效率值不高,仍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都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的科研成果只有通过企业的生产实践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其服务社会的目的.针对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市场导向、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第三方服务平台构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度等对策建议,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决定区域技术创新绩效,因而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利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原因是多方面的,统计分析显示,劳动者素质、轻重工业比例结构等是显著影响因素。因此,要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必须更加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企业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制度效率与规模效率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不仅要从总量的角度进行,更应注重从“效率”角度的展开。利用研究效率的标准方法——DEA模型对我国29个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研究,从“人”、“财”、物以及论文产出、成果鉴定及科技服务6个方面构造了这些地区高校1994~2002年的合并DEA分析模型。运算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有两种有效形态,它们的驱动因素是不同的;②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差异并不悬殊;③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目前基本处于依靠规模投入带动的发展阶段;④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高校科技创新融入现实经济建设的程度还有待加强。根据这些基本结论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机理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提供资源优势、形成技术创新网络、加剧竞争和降低成本,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出口贸易、产业成长能力、研发资本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支持等条件下,高技术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6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5—2013年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解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教育部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2.8%,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年均下降9%,而技术效率年均上涨6.8%,追赶效应存在但增长效应不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部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度趋势是波动式上升的,综合类、理工类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东部地区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全局DEA-EBM模型、?收敛模型、?收敛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度评价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建设水平和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并检验数字建设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驱动耦合效应。研究发现: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较低,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并且东部地区下降幅度远超中西部地区;数字建设能有效驱动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加速各省份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差距的收敛速度,并且对东部地区的驱动作用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全国数字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耦合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早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并逐渐迈向中级协调状态,而中西部地区整体仍处于濒临失调阶段,近年来才逐渐转向勉强协调状态。据此,本文从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推动数字建设发展和加强两者协同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3—2012年高技术产业进行动态变化研究,并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两部分。结论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TFP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并且发展不稳定;珠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长三角地区,两大区域的规模效率无明显增长,因此两大区域在提高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创新与转移:高校学术论文产出的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论文是科研活动进一步深入的必不可少的基础,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学术论文发表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计算了2001年至2004年4年间的高校学术论文发表效率.结果表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可以正确反映学术论文发表效率状况.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专利行为活跃度的不断增加,仅从申请角度进行评价难以客观反映高校的实际科研创新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价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本文选取陕西省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高校为样本,运用平衡计分卡法对高校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多维度多层级分解,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用AHP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合理性校验,并通过数据规范化和加权处理等过程对样本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展开定量与定性评价与分析,测算了样本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指数,剖析了其科研活动中存在共性问题和个性特征。最后,文章对如何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八大经济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为研究对象,应用SE-DEA视窗分析和计量分析技术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2001—2011年期间的均值存在区域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黄河中游、西北地区;从长期趋势看,效率值变化不稳定,忽高忽低;政府创新资金资助、国有产权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负面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企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考察中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高校在2001—2009年间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变化情况,并通过指数的分解分析高校科技创新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因。结果说明: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生产率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年均增长达到4.3%;技术进步是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追赶效应存在但不明显;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生产率的提升表现出时间上的波动性和区域上的不平衡性;地区经济是否发达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存在一定关联,但不是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为弥补现有关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中将转化过程单一化以及未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变量的不足,充分揭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静态差异、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和创新链,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基础研究和科技价值创造阶段,以长江经济带的2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核密度估计、托宾(Tobit)模型等方法测算其2014-2018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分阶段、分流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8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效率主要由规模效率拉动,并呈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价值创造”阶段递减的趋势,基础研究阶段与应用研究阶段的效率值逐渐提高,但科技价值创造阶段的效率值逐渐降低;(2)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高校的效率较中上游地区高校存在更明显的两级或多级分化态势;(3)效率影响因素存在阶段性差异,高校科研人员素质在各阶段具有影响正向显著,产业结构在基础研究和科技价值创造阶段有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在基础研究阶段有显著负向影响。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内高校要重视理论性研究成果向应用性成果转化、提高纯技术效率,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缩小区域内部差距,重视人力资本,并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等对策建议,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