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坡生物防护技术是一项涉及公路、岩土、生物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主要是采取科学选择植物种类,增设坡面固定网及绿化基材.改进植物播种及养护手段等多项技术,使活性植物能够在岩石坡面自生自长,和坡面固定网、绿化基材及岩石风化层等共同组成坡面生态恢复系统,以便中长期防护岩石边坡。根据边坡的特点例举四种边坡防护技术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速。这也让城市的配套设施的建设速度不断的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许多土地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边坡问题。这个问题几乎是任何城市建设都会出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难,只要进行绿化就可以了。但是边坡绿化却和普通的绿化不同,它需要依靠一定的规划,采取全新的绿化技术才能保证绿化彻底的完成。本文就针对当前的边坡绿化情况,进行探究,来得出如何更好的完成边坡绿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深圳抽水蓄能电站交通洞明挖复杂地质高陡边坡绿化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施工技术入手,通过结合工程现场施工,对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有效解决高陡边坡绿化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大量的现场试验及转体施工技术研究,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合本工程及其他类似工程边坡绿化施工工艺,从而实现了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并得到广泛应用,对今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地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工程对边坡强度、变形和稳定的要求,探索对丘陵、山地自然边坡进行工程分类,具体分类为纯岩石边坡,基岩加横向堆积物边坡,基岩加纵向堆积物边坡,以及披盖于不同古地貌上的竖向堆积物边坡。其中对全、强风化岩石边坡、碎块状和散体状岩石边坡,横向堆积物边坡和纵向堆积物边坡重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对上述边坡应加强地勘调查,以及对该类边坡必须进行精心设计和认真施工,特别注意横向堆积物边坡与纵向堆积物边坡的区别,避免和减少设计和施工误判,确保边坡安全稳定,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5.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防护与绿化是高速公路边坡处置的难点之一,通过调查渝东北7条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绿化防护情况,发现该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形式包括挖沟填土植草绿化、喷播植草绿化、刚性骨架植草、垂直绿化等。该区边坡绿化存在缺乏系统的防护设计方案、草种单一致使景观效果差、重建设轻养护等问题。根据边坡绿化现状提出了如何根据坡比、岩质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建植技术及植被组合方式,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兴建已成为各个地区相互联结的重要纽带,这些建设工程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设计建设集生态、环保为一体的高等级公路对改善和保护公路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玉铜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实例,对现行高等级公路绿化中的一些常规边坡绿化设计作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7.
喷混植生技术是当前工程创伤的岩石边坡生态修复的最新模式,是岩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绿化并重的新技术,能使植物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覆盖。该技术利用锚杆加固铁丝网技术,运用特制喷混机械将土壤、有机核心料、粘结剂、植物种子等混合干料加水后喷射到岩面上,形成近10cm厚度的具有大小孔隙的硬化体。  相似文献   

8.
通过南友高速公路友谊关隧道口边坡绿化方案的现场实施,介绍喷混植生技术的特点及施工工艺流程和材料参考配比,对喷混植生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后的具体情况及景观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广西高速公路喷砼坡面或石质边坡绿化采用该技术的一些看法和切身体会,供业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滑坡山体的地形地貌、岩石产状、岩性结构等地质条件及滑坡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路基边坡滑坡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在工程实践中,选择合理的路基边坡处治方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南友高速公路友谊关隧道口边坡绿化方案的现场实施,介绍喷混植生技术的特点及施工工艺流程和材料参考配比,对喷混植生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后的具体情况及景观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广西高速公路喷砼坡面或石质边坡绿化采用该技术的一些看法和切身体会,供业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边坡绿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我国边坡绿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初步开拓、缓慢探索和高速发展3个阶段,简述了目前典型的边坡绿化技术(铺草皮、三维植被网、液压喷播植草、挖沟植草、植被混凝土、骨架植被护坡),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及我国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是在坡面构建各种各样的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它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复合材料系统,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坡功能主要通过植被、引导基质与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可形成基岩-基质-植被的有机整体,达到稳固坡面的目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和潜能,现已逐渐替代传统的护坡技术而成为岩石坡面防护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技术通常有框架内植草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厚层基材喷射护坡。同其他几类技术相比,厚层基材喷射护坡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且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为我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江西省德兴至南昌高速公路B6标段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防护绿化采用客土喷播技术进行经验总结,阐述了客土喷播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前景以及客土喷播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对我国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绿化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强调了公路边坡绿化防护的重要性,根据公路边坡绿化防护形式,确定边坡绿化防护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的类型着手,就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稳定性评价方法,对广西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失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绿化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路建设及矿山开采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建筑层次和密度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土地资源严重紧张的形势下,边坡生态防护显得格外迫切。以现浇网格生态护坡为基础的边坡生态防护以其优良的技术优势适应了这一需求。通过边坡生态防护对道路边坡、矿山边坡、河道边坡及办公生活区边坡进行治理,保证边坡的稳定的同时,美化了环境;通过对城市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墙面绿化,在不占用土地面积的条件下达到了生态防护的效果,实现了建筑业发展与生态防护双赢的效果。利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从不同角度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宜居小区,实现了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对于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3)
边坡的稳定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经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来软岩边坡的主要外观特点分别是坡度较陡、坡高较矮、坡长较大等。通过对软岩边坡的研究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的因素有SM R值、边坡倾向、边坡坡度、岩石回弹值等。经过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客观的研究软岩边坡稳定性,从而避免了一定的主观因素,这样使评价的结果更加的客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对软岩边坡的研究上已经运用地上了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这样对软岩边坡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宁夏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年来高速公路绿化的实践,总结宁夏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施工时期,草种选择及施工的方法,针对本地区特定的自然气候条件对绿化效果的影响进行浅要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绍才  孙海龙 《资源科学》2004,26(Z1):61-66
该文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及我国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是在坡面构建各种各样的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它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复合材料系统,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坡功能主要通过植被、引导基质与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可形成基岩-基质-植被的有机整体,达到稳固坡面的目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和潜能,现已逐渐替代传统的护坡技术而成为岩石坡面防护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技术通常有框架内植草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厚层基材喷射护坡.同其他几类技术相比,厚层基材喷射护坡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且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为我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实际工程为例,通过对锚索对公路灾防中使用的施工措施进行了分析。其施工方法主要是利用强度相对较高的砂浆低端锚孔,再和周围的岩石组成强度较高的锚固体,最后通过锚索施加预应力的方式,将稳定边坡与不稳定边坡组合成一个整体,从而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最终起到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