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在入关以前,已经通过蒙古接受了藏传佛教的一些影响。那么,人关后北京的藏传佛教情况如何?八旗蒙古人的信仰是怎样延续的?清廷对藏传佛教的政策又有何调整?针对以上问题,挖掘研究有关察罕达尔汉绰尔济即后来的察罕达尔汉呼图克图的历史,意义重大。此外有两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首先是在清代驻京呼图克图当中,察罕达尔汉呼图克图的前世察罕喇嘛是首先来到北京驻锡的。  相似文献   

2.
康、雍以来,准噶尔部少数头人经常煽动西北各少数民族进行反对清政府的叛乱活动,清廷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西北边陲的安定,雍正七年三月派出西北两路大军出师征讨准噶尔,对噶尔丹策零的分裂活动予以有力打击.  相似文献   

3.
三世章嘉呼图克图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死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四月初二日。是清廷所封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驻京掌管京师及内蒙古地区喇嘛事务。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乾隆皇帝巡幸五台山,与章嘉呼图克图一同参加了在菩萨顶举行的隆重的祈愿颂经法会。会后,乾隆皇帝特意到普乐院看望章嘉呼图克图。本专题史料除一件为汉文奏折外,其余均选译自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及满文上谕档,主要反映了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在五台山祈祷颂经法会后受寒生病,乾隆皇帝派御医为其诊治,以及章嘉国师圆寂后清廷为他制造灵塔、举行超度亡灵等法事活动的过程。本组史料可对章嘉呼图克图在清廷及藏传佛教中地位的研究有所帮助。——选译者 张玉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经历了对外政策的反复。《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原以为协议已经达成,但由于条约在非正常状态下签订,清廷朝野掀起了强烈的悔约思潮。咸丰皇帝曾寄希望于在上海税则谈判中挽回公使驻京等四项条款,但英法并没有遂清廷的愿,坚持履约。清廷也进行了战、和两方面的准备,大沽口一战的胜利一度让其燃起重塑天朝上国尊严的希望。然而,清廷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正基于此,清朝统治者才改变了对西方国家和外交体系的认知,中国开始逐步向现代外交靠拢。  相似文献   

5.
<正>准噶尔原为漠西蒙古的一部,清朝初年在天山以北建立了准噶尔汗国,随后不断向南扩张。为维护统一,康熙皇帝在位时曾三次亲征准噶尔。雍正即位后,延续其父对准噶尔的政策,于雍正七年(1729),任命领侍卫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岀师北路,任命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  相似文献   

6.
一 清初,清政府在推出一整套政治、军事、经济政策的同时,在思想、文化方面也推出了一整套政策,来加强意识形态的控制。清廷一方面大力推崇孔孟之道,提倡程朱理学,把孔子奉祀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并组织编辑了《康熙  相似文献   

7.
马云 《兰台内外》2022,(28):58-60
1763年是凉州与庄浪满营迁驻伊犁的关键时期。在清廷的大力推动下,两地满营实现了整体挪移。在此过程中,间接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币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拟从这一史实中总结迁移的历史动因、历史过程、衍生效应,以期对清廷治边政策进行比较具体的梳理概括、分析研判。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日甲午战争开战之前和战争期间,清廷内部的清流派出于理念差异、权力争夺,持续地对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和北洋海陆军将领丁汝昌、叶志超等进行弹劾、参奏,对北洋海军、陆军军事行动进行掣肘。这种政治斗争的内耗对于中国一方甲午战事的进行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清末政局中有一支活跃的政治力量——清流派"。这派力量以清廷中枢的京官为主,大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传统科举出仕的官员,  相似文献   

9.
死海古卷     
姜安 《出版参考》2004,(3):22-22
在藏传佛教的佛像造型中,还有一种以酥油制作的佛像,这是为藏传佛教独有的佛像造型艺术。它的用料,是加进了不同颜色的酥油。这种酥油雕塑艺术,相传起源于吐蕃王朝时代。在公元822年时,吐蕃与唐帝国在拉萨会盟,按惯例应以饮血的形式会盟。然而参加会盟的吐蕃一方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交融的特殊空间,租界承载了古老中国迈向变革的先锋力量,其中革命报人的办报活动尤为凸显了个人及组织借助现代传播媒介与清廷管制和外人压迫的较量。在"《楚报》案"中,尽管革命报刊沦为租界与清廷交易的砝码,主笔张汉杰被判入狱十载,但该案的发生即意味着清末舆论管控的松动,而审判过程中报人、清廷、租界的三方交涉与博弈则映射出舆论管控从松动走向失控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初期,康熙帝实施南洋禁航令,清廷的海疆政策为之一变,随后无论是雍正的废除南洋禁航令、恢复四口通商,还是乾隆一口通商的海疆政策,其都是一脉相承,清代防范限制的海疆政策得以确立。东南海疆的保守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宗教法事活动当中,藏传佛教创建了内容繁多、形式多样的宗教音乐和演艺制度。时至清代,随着藏传佛教在统治阶级中占据关键性地位,其音乐形式和艺僧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咸丰十年闰三月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后,至七月,其势力逐渐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遂利用长江各通商口岸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外商人进行物资交易,以补充军队所需,这给清军造成巨大威胁。清廷为了杜绝这种商务交往,一面严密稽察江面上的来往商船,一面通过外交途径,制定种种措施,对外国商船的活动加以限制。现公布的这组史料,选自馆藏外务部全宗总理衙门清档,对咸丰十年八月至十一年十二月间,太平军在长江南北等地之活动及清廷此时的对外商务政策均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4.
刘泱育 《东南传播》2013,(6):119-121
抗战胜利后,控制不住物价上涨,是国民党失去政权的重要原因。而供给与需求因交通不畅而脱节、投机行为与法币贬值互为因果、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失当,则是南京国民党政府当年控制不住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尤为重要的是,在当时的局势之下,仅靠南京国民党政府一方,无论出台何种物价调控政策都不可能成功——物价的有效调控,其必要条件为国内政权的统一,其重要条件是调控政策与措施不但制订要得当,而且,贯彻执行也要得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叙述清廷在东北地区实行参务政策的过程中,提出了清朝统治者具有急功近利思想、与民争利思想和地方官员借机以权谋私的三点认识。本文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史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叙述清廷在东北地区实行参务政策的过程中,提出了清朝统治者具有急功近利思想、与民争利思想和地方官员借机以权谋私的三点认识。本文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史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本人有幸参与了《藏族文化在北京》课题,通过对这些藏族文化遗址的实地考查和相关文献的考证,对13世纪中期西藏地方归附蒙元政权,随着元大都的建立,元朝统治者推行尊崇藏传佛教政策,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藏族文化开始在北京传播有了粗浅的认识和了解。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和实地考查对元代喇嘛庙的建立考述如下,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掀起了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热潮。藉此波澜壮阔的形势,新闻媒体也掀开了宣传西部、宣传开发的热浪。对西部大开发这样一项关系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大政策、大战略,新闻媒体必须做到政治方向正确、政策水平较高、视野开阔、观点鲜明,才能形成与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舆论导向。 一、形成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作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舆论氛围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工作,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目前,西部大开发刚刚开了个头。在开局中,国家采取中央财政支持加快西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与此同时,国家还支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西部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在义务  相似文献   

19.
清入关后承袭明制,维持长城一线的镇戍制度,充当"以汉制蒙"的工具。清廷西征准噶尔,会根据战局变化调整沿边防务。雍正九年(1731年),清军在和通泊战役惨败,蒙古局势岌岌可危。雍正帝为保障京师安全,急令京北古北口、宣化、大同三镇增兵,其中直隶6055名,山西4271名,相当于新设一个大同镇,可见当日北疆震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周康 《大观周刊》2012,(34):36-36
藏传佛教诞生于神奇的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立出很多世所罕见的制度,如活佛制度、政教合一制度等,其独特的完整的自我,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本文从藏传佛教的传入与发展、独特的佛教系统和社会功能三个层面来介绍这个神奇的藏传佛教,进而引出一些现实思考,对维护统一和繁荣西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