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庄子》“体道”在思维方式上运用直觉思维、意象思维等具体思维方法,强调主这合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使其与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审美心理活动具有了同构性。“体道”不仅奠定了民族审美心理的哲学基础,而且直接孕育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王哲平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4):6-9
“道”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之间,其具体内涵和外延具有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审美理想,“道”理所当然地具有双重涵义:一方面,指审美对象本身所具的“道”的完美境界;另一方面,指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活动所展现的对“道”的领悟与揭示。两重涵义互为交织,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黄大启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2):104-108
本文从艺术作品的美学意义上,认为创意体道的本根之美、形式之美和内涵之美,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审美系统,它不仅影响和制约着艺术作品的审美知度与力度,而且还影响和制约着艺术作品的审美定性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审美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钮燕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1):73-77
本深入分析了审美教育中审美思维的内涵和形成,它从美育心理学和思维学等学科角度提出培养学生审美直觉思维、审美意象思维和审美灵感思维的教育特点及重要性,它评价了审美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直觉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含着重要的创造性品质,这种创造性品质对于当代研究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研究生在吸取中国传统的直觉思维形式的合理因素的同时,还应积极吸取其缺陷所带来的教训,把直觉思维的合理因素同逻辑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直觉思维的真正内化,促成创造性思维素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美学的“天人合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命题。在认知的意义上,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形上学说;在 伦理的意义上,它反映了古人善待自然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精神境界;而在审美的意义上,它又 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以物态度人情的审美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中,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万物生 命间是息息相通的,处在相互对应的有机联系中,存在于统一的生命过程中,体现出生命的某种象征意义。天人合一 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活动的独特特征和有机整体的思想方法,这对我们总结人类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乃至将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思想发扬光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传统的“天 人合一”思想中,其精华与糟粕杂糅着,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未来的文化建设, 特别是审美和艺术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8.
邓莹辉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1):36-40
“道”是理学美学理论最为推重的一个本原范畴,它主要是指思孟学派所言的那种个体精神价值或人格理想。理学家认为,从美学意义上说,道是存在本身,气是存在方式,道之美,是道德律令升华为哲学本体的美,是哲学本体本在于道德律令的美。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文从道中流出”,“道”借助“文”这一载体呈现其空灵幽渺之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易经》、《论语》、《庄子》等中国古代经典读本的阅读与分析,可以粗略把握到古代三种突出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意象思维、_声觉思维,并发现这三者既独立存在又交织在一起一现代科技在寻求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重建新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11.
郭淑敏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2):48-50
当前,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一下美育的功能:一、美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三、美育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之,美育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美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王锦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4):44-45
历史学是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它更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继承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民族科学辩证思维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富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9(3):6-9
本文不仅以《大学》三纲领为圭臬对冯道为官之精髓进行了合理解读,而且从反面加以佐证,对冯道做官的三大秘诀给予了合情合理的辨析,其为官三大秘诀无论怎样匪夷所思,其为官之精髓都是抹杀不了的。 相似文献
18.
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一书出版后,很快就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国内外的中国苏区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史料及思想观念。斯诺在书中揭示和阐释了红色中国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必然性,中国革命胜利的源泉在于民众,以及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等史学思想,从而得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进步力量的结论,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革命斗争的看法,也影响了美国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远东战略决策,这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以及对后来美国中国学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九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3):6-9
中国传统和谐思维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统一性;近代以来,“斗争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它惯性发展为建国后一段时期内的“斗争哲学”;现代和谐思维才真正实现了辩证和谐、理性和谐、法治和谐、动态和谐。厘清和谐思维的发展历程、树立辩证和谐的思维方式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