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宗法制与儒家伦理的限制之下,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往往被一道"屏风"禁闭于闺房之内而丧失了关注社会、参与政治的权力,但从先秦时代开始,就不断有女性中的翘楚人物,厕身"屏风"之后探听世事,表现出令男性不得不为之折服的才智。文章溯本求源,探寻中国古代敢于在屏风之后关怀时事、展现自我的女性的踪迹,进而揭橥暗流涌动的封建时代女性的叛逆风采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周时期对于"男女有别"的强调,使当时的女性地位有了明显的下降,她们的生活为家庭的环境所包围,成了家庭的人.她们开始从心理上对自己重新定位,把自己安排在男性的附属这一位置上,完成了一个从外在压力到内心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女性发展与社会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性别意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当代女性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当代女性虽然已从古代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中挣脱出来,但在思想观念上仍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始终没有得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所以,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的主流,增强全社会的性别意识,促进女性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生殖崇拜和原始墓葬的视角考察男女两性之别,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出中国古代女性社会性别角色衍生的基本脉络。对于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最初定位,由于其原生性和本源性,成为数千年间人们对女性"德美"内涵界定的基石以及人们对女性文化品格的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化是伴随父权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女性文化逐渐融入统治理论中。随着封建制度趋向没落,古代女性文化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男性中心的社会里,作为本体性、自主性存在的女性一直是缺席的,或者说女性始终是作为在场的他者而存在的,同时女性的历史也是男性的创造史、书写史。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是由男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欲求构想出来的。由于男性在塑造女性时,所持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和情感态度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女性形象往往很难体现出任何稳定统一的属性,而总是趋于两极化的呈现形态:天使与妖妇。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女神"地位、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女主"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的"女人"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和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女奴"色彩地位四个方面探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解析建构与被建构的性别权力关系,说明女性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重构性别文化来推动达到最终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9.
犹太文化发展至今已有四千年历史。在犹太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男性一直居于主导而女性往往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并不仅是"附属品",更是"救赎者",在男性世界面临崩塌之际,女性起着拯救男性的作用。本文首先从传统的角度对犹太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探讨,进而通过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以及《死而复生的人》深入分析女性在犹太社会中所扮演的"救赎者"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0.
教育平等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性别平等则始终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中心理念,教育性别平等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已成为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逐步塑造观念的过程,教育水平已成为女性参政执政的重要条件之一,高等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先进的性别意识、提升女性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需要适当渗透先进的性别文化理念,并开设专门的性别教育通识课程以及参政议政的选修课程,从各方面为女性提供良好的高等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理论将人的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加以区别,强调性别的社会建构性,认为社会对两性角色和行为的期待往往是对两性生物性别规定的延伸,人们现在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是可以改变的。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我国当前女性就业权现状,认为在该领域不仅存在显性性别缺失,更主要的是存在着隐形性别缺失,从而提出应对我国传统男女平等观的内容重新界定,以及在立法决策中引入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3.
她是继鲁迅之后最伟大的寻求者,她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与寻求可以穿越时空,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朱慧 《文教资料》2008,(14):26-29
本文以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的"他者"理论为指导,按照剧本创作的时间顺序逐一分析了田纳西·威廉斯创作于1945-1961年的六部剧作中的女性角色,发现这六部剧作中的女性话语呈现出一种逐渐增强的趋势,显示这些女性角色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和对男权社会的价值标准的认同度在不断减弱,实现了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商业化报道中,由于受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媒介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存在着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现象。大众传媒的这种性别成见导致女性形象的固定化和非真实性,女性成为弱势群体,容易被忽视。本文通过分析传媒关于女性形象的偏差塑造,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解析了湖湘女性文化的概念,提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中运用湖湘女性伦理文化、湖湘女性政治文化和湖湘女性教育文化的基本构想和具体案例,初步探索了女子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性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以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性别盲点问题引起同仁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女性休闲体育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既面临传统伦理和性别意识的制约,又受制于女性个体社会角色的依赖性以及教育和自身观念的影响。然而,人类社会前行的车轮总是发轫于先进文化的沃土,作为标识妇女发展维度的女性体育休闲也正是根植于世界领域内“女性主义”思想的逐步繁荣而走向主体的自觉。中国发展现代社会性别意识下的女性体育休闲文化必须坚持本土化的道路,构建价值多元的、有利于两性和谐发展的体育休闲文化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女性是生态环境变化最大的受害者,也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但女性在环境领域的社会地位,与其付出远不成正比。女性主义学者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成因,生态主义与女权主义相结合诞生的生态女性主义揭露了女性和自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是由父权社会制度所引发的。出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而出现的生态文明,要求当代环境法律制度在构建中应当把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纳入其过程,以法律制度形式提升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地位,进而实现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当代文学女性形象总置于"被看"的位置。由于社会、时代的变化,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学中的女性也渐次成为社会的中坚和主角,女性形象被女作家观察、思考、打造成"看者"强健的姿态。在放逐男性之后,她们成为体验者,体验生活,体验自己。  相似文献   

20.
女性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社会性别差异导致女性消费成为一种“代理消费”,这揭示了消费化所隐藏的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关系以及女性的弱势地位。女性消费化具有竞争性、功用性美丽和功用性色情以及媚俗的社会特征,这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塑造女性消费化的社会化机制有:生产消费化、媒体消费化和都市消费化。女性消费作为一种化,其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社会意义的欲望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