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窗》2008,(2):11-13
在此次抗击凝冻灾害过程中,贵州电视台迅速反应,在全国最早向中央电视台传送凝冻灾情报道,及时、全面、准确发布灾情信息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对部署,真实反映贵州抗灾一线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适时、适度、适量地报道了贵州省的抗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2.
叶慧妩 《青年记者》2008,(12):71-72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大众传媒,在抗击自然灾害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要传递灾情,抚慰灾民,凝聚人心,而且要承担起向灾区传达许多抗灾决策信息的任务,成为党委、政府动员、组织、指挥抗灾工作的快速通道与有力助手。本文以温州都市报台风灾害报道预案为例,谈一下都市类媒体如何积极探索新路子,提升灾害报道的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18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迅速行动,从1月21日开始,打破既定节目编排,在覆盖全国的"中国之声"推出全天特别直播<爱心守望风雪同行>.全天直播持续到2月5日,先后有270多名编辑、记者、主持人、技术人员投到报道当中.从1月20日,尤其是1月29日以来,中央电台重点新闻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以二分之一左右的时长报道抗灾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春节期间,这两档节目重点报道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奔赴南方灾区考察抢险抗灾,慰问灾区群众的情况;及时全面报道国家应急指挥中心、国家各部委各机构、各行业、各地的抢险救灾举措和行动;同时结合广播特点,组织设计了一系列录音报道,展现各地加班加点保证煤电油运,保障市场供应,社会稳定.<全球华语广播网>多次与地方广播电台并机播出,重点关注重灾区的抗灾救灾工作.<国防时空>从1月23日开设专栏<军徽闪耀风雪同行>,集中报道奋战在抗灾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的事迹.  相似文献   

4.
《新闻窗》2008,(2):F0002-F0002
今年初,贵州遭遇50年罕见的凝冻天气。面对灾情,全省新闻工作者迅即奔赴抗灾一线,将雪凝灾害情况和全省人民抗灾救灾的感人事迹及时全面地进行报道,生动展现了贵州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这里选登的几幅图片,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大众传媒,在抗击自然灾害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要传递灾情,抚慰灾民,凝聚人心,而且要承担起向灾区传达许多抗灾决策信息的任务,成为党委,政府动员,组织、指挥抗灾工作的快速通道与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6.
搞好战役报道 县市级党委、政府处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关键地位,既要把中央、省、市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贯彻下去,又要对上级的决策进行“微调”,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上级的决策得到贯彻落实。县市党报必须贴近这样的实际,研究如何使上面的精神贯彻下去,使下面的情况及时反映出来,把两者的认识统一起来,正确地引导干部群众的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本地工作的开展。开展战役报道是县市党报完成这一任务的最好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抗击自然灾害则是人类坚持不懈的行为.作为社会重要的"公共"资源--大众传媒,在抗击自然灾害中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传递灾情,抚慰灾民,传颂精神,而且要承担起向灾区传达许多抗灾决策信息的任务,成为党委、政府动员、组织、指挥抗灾工作的快速通道与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8.
2013年4、6月间,我国先后发生了雅安地震、吉林宝源禽业公司爆炸等特大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灾情发生后,全国各种媒体及时报道灾情,披露死伤情况,并刊发了各级政府的抢险救灾措施,行动之迅速,反映现场情况之详细,得到了全球新闻界的称赞,也起到了稳定人心、凝聚力量、提出警示等积极作用。看到新闻媒体的迅速反应,我不禁想起了当年报道唐山大地震死伤人数的一段难忘经历。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统计显示,10年间中国因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逾2万亿。当不可抗拒的灾害发生时,提前半小时的准确预报和实况报道都可能避免巨大人身及财产损失,中国气象频道对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直播报道,能在第一时间向后方有关部门传输重要的灾情信息,为抗灾防灾抢得先机。但是灾害性天气现场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一是节目制作环境特殊,二是偏重于指导防灾抗灾工作。还直接导致对现场直播技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增强现场感     
作为一名外勤记者和驻地记者,现场会议报道是经常碰到的。有些现场会是上级党委、政府召开的,采访会议是上级领导安排的,会议精神必须见报,没有任何折扣可打。因此,如何做到既把现场会报道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现场感,又能起到传达会议精神之目的,是新闻界探讨的问题。几年来,本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摸索,写出来与新闻界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1.
熊萍 《声屏世界》2008,(5):14-15
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突然来袭,让中国人有些措手不及,有关雪灾的新闻报道更是铺天盖地、直入高潮,各大媒体迅速出击,将最新、最重要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受众,既增强了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也使得社会大众广泛的关注这一灾情,积极参与到抗灾的行列。雪灾过后,政府和民众都在总结抗灾的经验和教训,新闻工作者同样也在沉思报道中的成功与不足。笔者以为这次新闻报道有三大亮点,也分明存在三大遗憾。  相似文献   

12.
熊萍 《中国广播》2008,(5):39-40
五十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突然来袭,让中国人有些措手不及,有关灾害的新闻报道更是铺天盖地、直入高潮。各大媒体将最新、最重要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受众,既增强了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也使得社会大众广泛关注这一灾情,积极参与到抗灾的行列。雪灾过后,政府和民众都在总结抗灾的经验和教训,新闻工作者同样也在反思报道中的成功与不足。笔者认为,这次新闻报道有三大亮点,也存在三大遗憾,在此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与同行切磋,以促进今后的灾隋报道。  相似文献   

13.
九江月圆     
1998年,我国长江及嫩江、松花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灾害发生整个过程牵动全国有良知公民的心,一时间,新闻工作者奔赴抗洪一线,用各种媒体传达大洪灾的水情、灾情,抗灾的实况、灾情发生原因,以及有关环境恶化的思考等。灾情最  相似文献   

14.
本台记者黄盐冈易俊阜报道: 我市继十一号上午普降暴雨后,十六日、十八日又降了大暴雨,全市已接近历史最高水位。重点泄洪河道射阳河水位达一点八五米。围水受涝面积达400万亩,房屋倒塌20366间,造成六人死亡、三人重伤、轻伤百余人。灾情发生后,市、县、乡各级领导亲临受灾地区,组织指挥抢险抗灾斗争。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史看,党委机关报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喉舌”功能,公开报道;二是“耳目”功能,内参报道。党报的耳目作用主要通过内参报道来体现。办好内参和办好报纸同等重要。党委机关报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开报道,一手抓内参报道,才能喉舌灵,耳目明。 内参报道是一种不宜公开发表或暂时不宜公开发表,又是上级党政领导机关需要了解的、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内部新闻报道。 内参报道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它和公开的新闻报道一样,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中内参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从1991年起,由人民日报牵头,连续召开了三届全国性的党委机关报内参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新时期党报内参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月10日上午11时50分,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尚义一带发生里氏6.2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武警河北总队官兵闻风而动,火速投入抗震救灾战斗。总队前指连夜驱车奔赴一线组织抢险。总队新闻报道人员也随队星夜急驰灾区采访报道。随着军民抗震救灾战斗的打响,一场紧张、激烈的新闻大战也在灾区拉开了帷幕。据有关部门统计,当时全国有近百家新闻单位的上千名记者云集灾区,抗震报道一时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面对强手如林的报道形势,河北总队广大新闻报道人员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总队党委和前指首长的正确领导下,在总部各记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多次遭受洪水、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认真搞好抢险救灾新闻报道工作,对及时传达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决策指示,坚定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与抢险官兵并肩奋战、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决心,展现中华民族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为圆满完成救灾任务、克难排险、战胜自然灾害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抢险救灾报道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记者》2008,(4):F0002-F0002
2008年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低温雨雪灾害席卷了南中国,造成交通中断、电线摧折,旅客滞留。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军民携手取得了抗灾救灾的胜利。解放军报社记者根据社党委的安排,深入抗灾一线,吃苦耐劳,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报道任务。这里刊发部分记者在抗灾救灾一线采访的镜头。  相似文献   

19.
丽水日报曾经成功地报道过不少典型人物,但是过去的典型人物,大多是上级党委、政府已经定下基调,要求宣传的典型人物,报道这样“自上而下”的典型人物,往往有既定的程序,甚至连详细的策划都已经敲定。左秀俊事迹的报道却不同,可以说它是“自下而上”式的。  相似文献   

20.
大地震中新闻媒介的突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记者亲临抗震抢险前沿,以目击、高效、透明的报道在第一时间筑起抢救生命的热线,把惨不忍睹的灾情、军队抢救生命的冲锋陷阵告诉全国和世界人民,获得了全国、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