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校内专业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客观评价专业建设现状、完善教育管理和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开展校内专业评估的目的及意义,探讨了校内专业评估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专业的教育教学评估立足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核心在于以评估促发展。遵循评估的 基本原则和要求,立足专业发展规律和特征,对校内专业评估精准定位,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 校内评估机制则是推动评估活动的根本依托。基于专业评估的理念,华东师范大学坚持以“问题发 现”为导向,借助“外部智慧”帮助专业对标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瞄准“问题解决”,通过校内评估 形成专业发展解决方案和计划,破解专业建设中存在若干瓶颈问题。经过历时8 年的探索与实践, 先后完成10 批共57 个专业评估, 构建起基于校内专业评估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可持续发 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制度进行的工程专业评估。专业评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校内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笔者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的实际,提出了从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校、学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组织和制度;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德育和体育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努力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水准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校内本科专业评估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化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物资学院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建立了校内专业评估体系并面向全部本科专业(方向)开展了评估工作,力求通过客观、科学、全面的专业评估体系设计并深入评估实践活动,寻求专业建设的创新思路,达到以评促建的目标,不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对校内专业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对学校专业发展状况进行准确判断,并为学校内部质量监控提供管理平台和考核依据。通过考察专业运行的一般过程,得出由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资源满足度、学生学习性投入、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5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构成的校内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将具有权威性的评估结论嵌入到学校治理体系中,有助于专业评估制度发挥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教育评估以其独立性、专业性和公正性“三性”而著称,能够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 提高。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第三方教育评估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滇池学院在多年的现 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中,于2012 年开始了第三方评估教职工的实践:第一阶段是校内“准第三方”改 革教师评价新模式;第二阶段是校外专业评估机构的第三方教职工岗位绩效评估,实现评估的独立 性、专业性和公正性;第三阶段是学院、第三方以及各管理部门协调合作实现“管评聘分离”新机制。 滇池学院第三方评估机制“萌芽—形成—发展”探索成长的历程,实现了“学院管理、第三方评估、部 门聘用”的“管评聘分离”现代大学人事管理制度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本科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内专业评估是高校发挥专业建设积极性、能动性,实施专业“自我诊断”,自觉推动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对教育部门组织的由外部专家实施的(校外)专业评估的重要补充。校内专业评估目的在于:通过校内专业评估实践,构建专业持续发展的促进机制;凸显专业评估“常态化”,构建“低重心、常态化、开放式”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通过专业评估,构建“招生一培养一就业”联动机制。作为一个“立体”的运行机制,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必须以“理念创新一一机制设计一一实践探索”为基本模式。在设计的理念层面应围绕“内涵建设”,立足“学生”与“专业”的共同发展;在具体的评估体系的设计上,应以专业特性为导向,凸显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评估体系的运行上,应凸显评估体系与实践的互动(并通过互动完善评估体系),实现“上行”与“下行”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开展校内专业评估是提高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开展校内专业评估重点在于构建适合高校自身特色、有利于揭示专业内涵、能够充分挖掘办学潜力、促进专业持续改进的指标体系。根据价值链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第三代教育评价理论探索可以构建出以专业内涵要素为主体、以反映多方利益相关者要求为主旨、以揭示影响专业发展潜力关键因素为目标的专业发展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尝试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9.
专业评估是保障专业建设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可行的手段。浙江科技学院借鉴国内外专业评估的经验,确定了专业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结果表明,学校的专业排名与国家和社会机构的专业评估结果基本一致,虽然部分指标还有待继续完善,但对于其他高校的专业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专业评估及建设具有显著的整合特性,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理应由整合思维来支撑并置于整合性原则之下,做到观念与权力、指标维度与遴选方法、过程与结果、专业条件与条件利用等的整合;藉此可编制出一套包含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及42个观测点的校内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能将校内专业合理地区分为发展、扶持、保护和优化四类,有效性强,适合审核评估背景下高校自主开展专业分类评估之用。  相似文献   

11.
专业内部评估是指我国各个高等院校组织专家对校内专业进行的评估,是一种为提升和改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估。目前专业评估在我国刚刚起步。民办本科院校专业内部评估中存在各种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成因分析,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构建具有民办教育特色的专业内部评估模式,对于促进内涵发展、构建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实施高职教育专业评估。鉴于高职教育专业具有企业产品及其生产规律的特征,专业评估应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来设计实施。遵循从毕业生、用人单位等消费者角度评价专业人才质量,以行业相关标准及人才市场需求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以注重专业实施过程规范和监测为专业评估基本要求等原则,从专业设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资源、课程实施、教学管理、人才质量六个方面的一级指标构建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更新评估理念,规范专业评估管理标准,监督各高职院校自觉实施常态化专业评估工作;依据相关质量标准,指导各高职院校开展校内专业评估。  相似文献   

13.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内部专业评估可促进本科专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竞争力。以X大学校内专业评估为案例,分析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校内评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评估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建立校内评估机制是加强高校“自律”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建立校内评估机制的重要性及其特点,阐述高等学校校内评估机制的设置、组织体系以及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北京工业大学在校内开展了全面的专业评估,通过这次评估,旨在引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对专业办学状况进行梳理,将专业办学从经验和粗放推进到科学化和精细化,落实专业内涵建设。本文从现状与目标、指标体系设计、评估实施3个方面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保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措施。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近十年建设,建立了校内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估、住建部专业评估委员会专业评估及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教学督导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专业评估,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改革的要求与产物,也与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传统息息相因,是促使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要、实施开放办学的重要手段。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高等教育由两个层次构成:大学和学院,两者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在大学专业评估方面,自70和80年代以来,由魁北克大学校长联合会负责对大学要求新设的专业进行审批评估,对已设的专业进行周期性的审核评估。在学院教育评估方面,以1993年政府设立学院教育评估委员会为起始。魁北克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的经验对我国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评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评估机制是高校巩固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校内评估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的组织体系,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的日常运行机制,确立恰当的评估主体,设置科学的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当然,要保证校内教学评估的效果,还必须严格执行评估制度,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闵敏  张夏雨 《职教论坛》2012,(31):20-24
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是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基于反馈、诊断、改进目的的指标体系,是实施评估的首要条件。文章从评估维度设计、评估价值取向、评估内容指向以及评估标准衡量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本评估为例给出了专业建设质量评估具体的指标体系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分析当前连锁经营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及不足,总结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