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中国制造2025"重大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以契合行业标准、深化企业融合、分类强化训练为教育思想,以协同企业深度参与、强化工程创新能力、开拓人才国际视野为培养特色,以重大装备协同创新实践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为建设载体,从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工程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推进师资建设等4个方面,持续构建和完善了基于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的协同育人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一、关于弘扬"工匠精神"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在此之前,从5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即开播《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3.
引入"双元"教学理念,其目的是强化校企合作,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院紧扣电子制造行业发展对SMT技术岗位的需求,强化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在SMT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师培养等方面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聚焦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技术领域,重点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如何优化传统专业结构、如何培养多样化人才、如何强化教学条件支撑等三个难题,打造了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即通过产教贯通、供需畅通、校企融通,实现了专业体系吻合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多元需求、平台技术支撑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成果对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遵循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必需、够用,嵌入职业资格证书等原则.课程设置的具体思路是:CAD/CAM/CAPP软件应用课程不断线;合并理论教学,强化实训,实践训练不断线;紧跟技术发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制造设备的大规模数控化,对制造业人才的知能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和CAD/CAM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高职数控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在数控专业强化模具课程体系的内容,对强化数控专业模具实践教学的可能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2025》对目前尚处于工业2.0、工业3.0阶段的中国制造业提出了立足于系统化、集成化、数字化的"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新时期下的工业工程专业必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系统规划、系统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济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通过在课程体系设置、实践体系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实践实验环节,强化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理解,以实现对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提出"强化知识产权运用""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及维权成本的政策措施"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但我国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仍面临着诸多困局,要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与仲裁制度、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审查制度、强化对中国制造业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国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智能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岗位能力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更加需求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明确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内涵,调研分析了智能制造型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提出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专业基础知识、专项技术学习、综合实践模块强化、工程实践项目提升,构建了"核心技术技能+X"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安徽教育》2014,(6):47-47
<正>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是省教育厅直属普通中专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等三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三年来,学校紧抓建设示范校机遇,更新办学理念、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队伍素质、拓展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以文化融合为先导,强化校企衔接。为培养适应汽车制造及相关服务产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我校认真研究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温州市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经温州市科技局批准成立,起步阶段依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筹建,2011年通过验收正式挂牌。实验室主要针对温州地区电子接插件、汽车摩托车配件等产品制造行业涉及的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高新技术及机械零件表面强化技术开展研究,同时开展行业模具设计师、制造技师的培训工作。实验室服务场地总面积2000m~2,总投资2000多万元,其中服务仪器设备总价值1500万元左右。实验室下设模具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机械零件表面强化技术中心,拥有精密模具试制车间、模具技术研发室,现有专兼职研发人  相似文献   

12.
<正>"年年都要说技工问题,但依然看不到改变。""中国制造都说重要,讲创新,要资金,就是没人讲工人。"今天,农民工代表王钦峰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吁,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之下,迫切需要建设一个能够支撑起中国制造的技工队伍培育体系,提高工人地位,促进技工成长。正由人大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制造型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为了满足自身发展与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制造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倾向于选择灵活、弹性、成本低廉的劳务派遣方式,雇佣技术性、专业性人才。但是,在具体操作中,面临着用工制度不规范、突破"三性"岗位限制、对劳务派遣单位审查与评估力度不足、对派遣员工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等问题。因此,必须规范用工制度,界定"三性"用工岗位目录,完善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评估与筛选,并强化派遣用工的管理,以更好地发挥新形势下劳务派遣在制造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说叙事学认为小说存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余华小说以叙事时间策略为切入点,借助心理时间将故事时序弄乱,制造时间倒错和时间跨度的无时性;利用"空间化"时间强调人物在瞬间的感觉体验;强化心理时间,有意地淡化作品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重复的手段实现对时间形式的探索,显示时间在人的生命中的意义,实现对个体精神真实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5.
强化工程能力突出应用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构建了专业方向分流、课程模块分组,强化学科基础、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两分三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外实践"三个平台13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确立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三个层次,形成了学科基础、计算机应用、机械基础、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课外实践八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企业项目训练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基于项目导向的实践训练,能强化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该训练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最终,显著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思维,为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时期,高素质实践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是核心。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过程中的困境,提出了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的培养方法,从项目来源、团队组建、能力强化、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阐述该法的具体实施,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进给陕西装备制造业带来了产业升级再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性大机遇。本文以价值共创理论及DART模型为理论依据,从商业模式核心三要素出发,对陕西装备制造业整体商业模式所处境遇给予了分析。同时结合"一带一路"实际,提出"以价值共创为思想",建设陕西装备制造业跨境商务网站和云制造中心平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终端客户个性化需求,与客户开展价值共创,提升客户满意度、培养客户忠诚度;转变盈利逻辑思路,通过价值共创强化以发掘市场需求为基础的研发工作、提升加工制造环节的技术含量、打造综合服务品牌等路径拓展盈利空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山东理工大学实施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专业之一,《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认识机床、分析机床和选用机床的能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在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和我校多年来《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我们在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的若干探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既需要国家政策导向,也需要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教育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现实需求,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需求.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路径包括:转变价值观念,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依托课堂教学,打造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平台;厚植工匠文化,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浓郁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