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公消费"早已是社会的关注对象,而真正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并由媒体大规模报道,却是在去年2月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谈及"三公消费"之后.因为人们的关注,"三公消费"成了新闻焦点,关于它的任何作为和不作为都是新闻,各大媒体大面积,不间断报道,颇有"席卷而来"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人消费在当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重要,我们进入了消费社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消费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深入到物质消费领域,也深入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作为精神文化消费最主要途径的媒介消费也被打上了消费社会的烙印.伴随着传媒产业市场化变革,受众逐渐被视为市场中的商品"消费者","受众即消费者"的受众观也在学界一度盛行起来.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并不认同"受众即消费者"的受众观.那么,消费经济时代的到来究竟带来了哪些变革,受众在消费社会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消费主义诞生于上世纪的西方世界,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它宣扬消费至上,注重物质享受,旨在通过消费来满足感官体验,并将此作为生活中的重要追求.这种消费观为商品推销带来了动力,在今天这个视觉文化的时代,消费主义在新媒体传播中产生了更加丰富的形式,比如短视频、网红带货...  相似文献   

4.
马尔烈  马峥 《出版参考》2006,(17):50-51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1998年春节过后,忽然从新疆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人们在大漠边缘的米兰,发现了原属楼兰王国臣民的古罗布泊人后裔!他们真是谜一样的"楼兰遗民"吗?  相似文献   

5.
叶雷 《传媒》2001,(6):35
央视每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晚会历来是亿万观众瞩目的焦点。人们总是满怀期望地把一年来对消费问题的困惑带到这个晚会的荧屏前来寻找说  相似文献   

6.
马显光 《新闻知识》2005,(12):40-41
作为消费权益保护日的“3.15”,随着大家消费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而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大家需要“3.15”。近几年来假新闻泛滥,屡禁不绝。笔认为,新闻界也需要“3.15”,好好搞一搞新闻打假。  相似文献   

7.
时下,人们对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特征的研究,逐渐得出了一些结论,即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存在着某些共性:这些消费者在继承某些传统特征的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80后"人群正在成为引领消费潮流的主力军。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生于二十世纪80年代、被统称为  相似文献   

8.
数字参考咨询的本地问题指需要提供本地知识或检索本地资源才能解答的咨询问题。文章通过对温州大学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问题的案例分析,找出本地问题在咨询总量中所占比重与产生原因。认为咨询馆员利用本地知识解答咨询问题的形式固然不容忽视,但在理想的网页设计前提下,如果拥有必要的本地信息、清晰的网络导航和专业的检索系统,许多本地问题是可由合作咨询组织加盟成员馆进行异地回复的。  相似文献   

9.
"节俭"小考     
郭立珍 《兰台世界》2006,(16):56-57
“节俭”一词在先秦汉代的文献中就已经时常出现,作名词表示在人们在生活或消费上的克制、约束行为。“节俭”为什么能表示人在生活、消费行为上的克制、节省行为呢?本文旨在对这个词进行一点浅显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化传媒的重要视觉载体,以影像叙事为主的电影和电视剧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消费产品.在给人们带来娱乐、提供信息的同时,它们所传播的文化内容也日渐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好的电影和电视剧不仅能传播优良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还会给人们以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11.
又到一年一度的消费维权“3.15”,作为为消费提供现场新闻援助的记,听到电信行业利用人们对新技术、新业务的生疏,预设消费陷阱,肆无忌惮侵害消费权益的投诉,看投诉无奈又无助的愤愤然表情,置身其中,让人顿感血脉贲张,很快《消费权益日电信投诉居多》一稿在本人所供职的《大众日报》刊出。  相似文献   

12.
王妍璐 《东南传播》2022,(2):120-123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互联网媒介消费文化中存在着价值疏离和价值拒斥的特征,笔者称之为互联网媒介消费文化的“价值缺陷”。这一价值缺陷使得人们在媒介消费中缺乏一定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产生出主体性的“异化”“削弱”以及“被让渡”等问题。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唤醒和重构人在媒介消费中的主体性,加强主流的社会文化景观建构,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统一,从而弥合互联网媒介消费中存在的价值缺陷。  相似文献   

13.
有句话说:“看本地丑闻.请订阅外地报纸;看外地丑闻.请订阅本地报纸”。有个成语叫隔岸观火.上面所述的新闻界相互“瞄准”的怪现状恰合其意。早些年.《南方周末》一纸风行的时候.也是“隔岸观火”的老手.比如报道张君杀人案.湖南本地媒体甚至连轻描淡写都不够格,可《南方周末》居然可以做好几个大版.甚至连民间小饮食店广告招牌“张君包子.吃了解恨”这样的照片都见了报。这是典型的隔岸观火,让湖南媒体自叹不如。  相似文献   

14.
赵媛 《传媒》2017,(17)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手机端已经超越PC端成为第一大社交平台,由于其便携、移动、可视、私有等特点,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大.根据腾讯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计8.89亿月活用户,而新兴的公众号平台拥有1000万个.微信这一年来直接带动了信息消费1742.5亿元,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54%.可以说,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数亿网民组成了一条制造传播互联网信息的"长尾",而这条"长尾"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中会产生哪些作用?带来哪些改变?笔者通过对"长尾理论"的研究,总结其发展趋势,以期对期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的中心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消费?它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对于物的分析,解释了什么是物与物的生产;二是人们消费物的原因。透过研究,它发现消费已经控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被异化了,社会成了消费社会和符号社会。它对于广告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揭示了大众媒介与广告配合背后的无意识劝诱。  相似文献   

16.
郭珊 《新闻大学》2005,(2):87-91
2003年,一个词语忽然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美国,从高级时尚杂志到沉稳的《纽约时报》,从CBS 人物专访到NBC的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 真人秀节目,从畅销书the Metrosexual Guide to Style:A Handbook for the Modern Man(《都市型男风格指导:现代男性手册》)到The Future of Men:USA (“美国未来男性”)在线调查,metrosexual/ metrosexuality[1]正在形成一个新人群,他们活跃在巴黎、米兰的T型台上,漫步在纽约高档商城和写字楼中;他们是人们谈论的焦点,麦迪逊大街追逐的目标,或许还是好莱坞下一个影片的主角。权威的新兴  相似文献   

17.
《南方都市报》 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蔡志松的雕塑作品《故国·颂1》、《故国·颂2》被一些观众批评为"丑陋的中国人"、"毫无阳刚之美",主要原因是其中有一组跪着的人像。两个星期过去了,已经冷了的舆论之锅里忽然爆出了一个热栗子--这些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得到了全国美展的铜奖,而且是北京地区唯一进三甲的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关消费安全的问题不断被媒体报道出来,这对人们的生活大有好处,给人们的购物消费提了个醒。但在这些报道的最后,记者先生们往往都要说些什么"希望有关部门给我们一个交代"之类的话语,这些话语看似义正词严,其实却无丝毫之力,因为它没有提供任何的有关信息,是朝天放空炮,是虚张声势,是一种偷工减料的伪批评,是记者偷懒不尽职的表现。媒体其实肩负着社会调查的重任,社会调查本身就是媒体监督的前提,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搞批评报道更要调查。调查不只是要指出一种现象, 更要揭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和机理,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发生提供一个参考,这才是媒体社会守望功能的实质所在。国内媒体对自身功能的认识还很不到位, 往往还停留在一个浅的层次。《南风窗》杂志最近推出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邹浩)伴随着韵律健身操、有氧运动等新兴健康运动的风靡,一些古老的健身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瑜珈"冥想"功.瑜珈功是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健身法,练习后可达到增强肌肉弹性及身体协调性的效果,其特有的保健及医疗辅助治疗之作用更深得大众喜爱.而"冥想"是瑜珈中的精华,深受办公室一族的厚爱,更让人们在忙碌枯燥、复杂多变的社会以及工作中觅得一片净土,求得一份安宁.那么此类图书零售市场表现如何?是否能满足读者对这类图书的消费需求?而这类图书的出版机构又是如何运作的?  相似文献   

20.
当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多地是在消费明星时,有关明星的报道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陈坤:不吃牛肉》、《陆毅:女友是最忠实的》、《刘若英:不爱奶茶,爱可乐》、《许巍:吃饭不忘打拍子》、《粱静茹:最爱大闸蟹》等等,都在明星的生活细节中寻找“非常”。更有名为“目击”版的明星报道打出《足球队员从“头”做起》的标题.刊出上海中邦球队队员在美发厅精心打理的大照片.内容着眼于他们集体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