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6,(5):27-30
通过引入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智能家居的概念,介绍了自主研发设计的采用可见光通信作为主要通信方式的智能家居控制设备,该设备由中央控制器、分控器及LED照明系统组成,能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智能控制及居家安全的智能管理。文中具体阐述了这套设备的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主要参数,并总结了该套设备如何实现将可见光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以及该设备的特色与优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集成网关,提出了基于ARM920T的RISC处理器和ZigBee技术的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该网关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同时阐述了通过以太网,GSM这两种通信方式实现智能家居无线网络和移动电话、PC机等终端之间的可靠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身边的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智能家居"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智能网关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负责连接智能家居中各个智能终端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通过分析当前智能家居网络中常用的几种传输协议的优缺点,提出一种以树莓派板卡为核心,开发多模传输协议(WiFi传输、ZigBee传输、433 MHz传输)的智能家居网关来组建智能家居网络的系统。该网关功能完备,连接简单,遵循多种无线传输协议,适用性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智能家居面临日益严重的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无线组网智能家居系统及其安全通信方法,即设计组网方案,采用WiFi和ZigBee无线技术通信。家居设备节点采用ZigBee通信方式,其他设备采用WiFi通信方式。结合MQTT协议设计安全通信方案,路由器部署为MQTT服务器,并进行安全配置;家居控制设备为MQTT客户端,使外网中的控制设备可以采用安全内网穿透方案ZeroTier访问内网。同时,提出基于L-P混沌系统交叉扩散方法产生AES初始轮密钥,并用于ZigBee安全通信。实验结果与分析显示,所提通信方法安全,与标准AES算法相比,运行时间相似,分别为0.628、0.633 s本文方法所需时间更短,具有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智能家居是一个融合了通信原理、控制技术的控制系统。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机器人逐渐渗透到高端智能家居生活中。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通过IAR EWARM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实现基于ARM架构设计的机器人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的基本功能,介绍软件的开发环境和具体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的,充分利用了网络的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及自动实现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集合构建了家庭日常生活的管理系统和舒适的住宅设施。智能家居物联化的体现是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通过物联网,将住宅中的设备都连接到了一起,切实地实现了居住环境的艺术性、便捷性。为了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能家居这项技术,本文对智能家居的起源、国内智能家居发展及相关影视、智能家居的时间理念及原则、智能家居的设计、智能家居的现状这五方面内容进行相关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短距离无线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是成熟且流行的通信技术之一,在智能家居系统广泛使用。设计了一种低成本、易拓展、面向家庭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该系统以Android设备作为智能控制终端,通过WiFi实现各种设备间的通信,配合传感器和外围电路等模块,实现了智能家居的终端远程监控。20小时的持续工作测试结果表明,智能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均被正确执行,同时能够在系统中正确添加新的智能终端并控制家居工作。系统运行期间无任何Bug,验证了智能家居系统的高准确性、高稳定性和可拓展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智能家居中的无线组网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各种无线组网技术的优缺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智能家居的无线混合组网的系统架构,该架构以Zigbee无线组网技术与Wi-Fi无线网络传输技术作为系统设备的内部通信方式,Zigbee负责组建家庭控制网络,而Wi-Fi负责组建家庭数据网络,同时添加4G/3G/GRPS模块以实现智能家居系统在发生危险情况的时候,通过移动网络以手机短信的形式来通知用户.该架构同时拥有Zigbee网络和Wi-Fi网络的优点,对未来智能家居网络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一种人与外界交互的新型通信方式,可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一套基于可穿戴式脑电设备的智能家居系统,可适用于患有严重运动障碍疾病的患者或残障人士。该系统采用独立向量分析的伪迹去除方法、共空间模式的特征提取方法和支持向量机的分类识别方法,将用户脑电信号转换为指令信号以控制智能家居外设。身体残障的特殊人群通过佩戴脑电设备进行运动想象,即可轻松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内外发展情况,提取出智能家居的四大功能模块:家庭对外通信模块、家庭内部通信模块、家庭安全防范模块、家庭设备自动控制模块,通过分析、比较各模块现有的实现方法确定本文选型方案。该方案在保证方便性、舒适性、高效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智能家居的多样化性质。居民可以从自身条件出发,根据本方案适当增减智能家居功能模块中的子模块,实现子模块的可动态配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蓝牙技术的智能家居通信系统由三个主要元素构成,智能控制系统、网络和家居自动化.采用蓝牙技术的无线网络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智能控制系统将家庭中特定的设备链接网络,主要在安卓平台的手机端进行开发;家居自动化需要针对传统的设备进行更改,以便适应新的控制系统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居民安全的情况下,简单易操作的智能家居通信系统将得到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和搭建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降低智能家居的推广和使用的门槛,将目前日趋成熟和完善的物联网公共云平台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研究并实现了一套简单易实现且成本低廉的智能家居系统,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硬件中间层及其与物联网云平台yeelink的通信,以及应用层更加人性化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把无线通信技术引入智能家居系统,以实现智能家居的远程监控.本系统是一种星型和点对点拓扑的混合结构.网络硬件方面,采用TI公司的MSP430F449单片机和CC2A-20无线传输模块一起来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网络软件方面,主要对ZigBee网络通信协议的应用层中的数据帧进行全新的设计.GSM通信模块设计方面,通过TC35通信模块与用户手机等终端设备通信,发送系统状态信息和接收用户的指令.由此实现智能家居的远程监控,试验证明,系统功耗低、可靠性高、安装方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描述了物联网、智能家居的一部分特点,通过在物联网这个平台、这个大环境下,分析了为什么智能家居无法顺利的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智能家居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进行了前景和发展方向畅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智能家居产品规模小、配置简单、系统开销小等特点,结合ECC速度快、安全性高、运算和存储要求小等特点,提出基于ECC的智能家居感知层密钥管理技术方案.方案从RFID和WSN入手,通过ECC有限域选取、安全参数选取、初始化、密钥协商、身份验证、信息通信、WSN节点删除等阶段,对基于ECC的智能家居RFID和WSN的密钥管理技术进行详细论述,针对RFID和WSN的身份验证过程给出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入可信第三方、分簇传感器网络、混合式密钥管理技术等相关技术以提升性能.方案兼顾了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性和性能要求,有效解决了基于ECC的智能家居感知层密钥管理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也在迅速崛起,成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高效率、低成本和便捷的智能家居移动控制器终端,将ZigBee的通信模块添加到Android智能平台中,充分发挥ZigBee驱动模块在Linux内核中的作用,以实现物联网智能家居中的ZigBee网络管理和智能家电控制。  相似文献   

17.
对PyxosFT(自由拓扑)平台的设计流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总体研究方案;重点研究如何设计出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自由拓扑、高可靠通信等功能。该系统可使家庭内的任何电器设备之间形成智能的数字控制网络,在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智能家居将以更具专业化、低成本以及整体化的特点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具挑战性的机会。智能家具走进人们生活的重要前提基础便是安全性,这是当前人们对智能家居提出的一个最强烈的要求,因此,在智能家居中,安防系统成为了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必须要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力量来提升与完善智能家居的安防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当前智能家居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的智能家居云架构体系。该系统以家庭网关作为连通家庭设备、云服务器的桥梁,用户可以使用PC或移动终端对家居设备进行控制和监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家居远程语音控制系统并验证了设计思路.该系统通过讯飞云语音平台进行语音识别、用2.4G无线通信模块NRF24L01实现家庭环境下的信息通信,用户可通过Android手持终端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远程控制.该系统操作简便,组网容易,数据传输方式较为新颖,使用费用低廉,易于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