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五四新化运动由开始的思想启蒙最终转向了政治救亡,这与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层面上的矛盾、冲突,以及艰难抉择是密切相关的,民族主义搞扬迫使个人主义不断内敛;对西方明的怀疑导致辞了新一轮化道路的选择;而根植于知识分子心中的传统精神驱使他们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五四新化运动的倡导们就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中探索着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力图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代是中国"破旧立新"的时代,也是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又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当时的知识分子纷纷叛离传统,走入西方,学习西方文明,以图改造发展中国社会.本文即以胡适和傅斯年为例,从他们幼时接受传统教育到青年叛离传统再到暮年回归传统,来分析"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与传统文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自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始终是一支影响我们民族盛衰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无论是洋务工业化尝试、戊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还是“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中国知识分子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他们呐喊、呼唤着中国的现代化,并在实践中起着先导和先锋的作用。从现代视角说,在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型中,知识分子始终影响和规范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发展状态。我们党历来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到革命队伍中来,认为中国革命不能没有知识分子,中国的建设也不能没有知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正确地认识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他们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做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作出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人口中占的数量不多.但由于它占有知识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制定自己的方针和政策时,就不能不重视知识分子问题。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的创始人、缔造者们自身都是知识分子.他们运用知识改造了社会,也改造了自己,形成现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最诸熟知识人…  相似文献   

5.
在建国后十七年新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中,郭沫若作为有着五四背景的“左翼”知识分子,其私下的思想言论与时代的政治内容似有断裂之处,这为今天的人们在多个层面解读郭沫若提供了可能。但是,如果深入到郭沫若政治心态的内部,我们将会发现,作为有着五四“自由主义”思想背景的“左翼”知识分子,其政冶价值取向恰恰是理性和信仰层面双重选择的结果。其盲从与崇拜也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心态之中。因此,对断裂的颠覆性解读,就可能不仅误读了郭沫若,而且,还将导致对近现代史上中国政治文化走向的肤浅化理解。这显然是对历史的悲剧意蕴缺乏深刻领悟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刘佳 《华章》2010,(16)
葛兰西以前的学者主要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作为划分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的界限,将知识分子等同于脑力劳动者.葛兰西则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待知识分子.他认为最通行的方法论的错误是企图从知识活动的本质上认定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的一般的总体之中.他认为从某种程度看,人人都是.知识分子"因为在体力劳动中,哪怕是最机械最简单的劳动,都有少量的技术上的要求,也就是有少量的脑力劳动.同时,葛兰西也看到,知识分子如果不与政党相联系,就仍只能是"知识分子",而不能成为现代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这样,知识分子和政党之问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五四"前夕,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剧作的翻译介绍,引发了中国人对封建的性爱伦理和婚姻家庭制度的反思与叛逆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在"五四"思潮和文学中,深蕴着文化人拯救社会与自我关怀的双重情结,但随着社会改造意识的增强而忽略了国人精神与人格改造的任务远远还没有完成,不能不说是当时认识上的一种偏颇和误区.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18,(1):68-73
"进化"与"启蒙"是理解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线索,而鲁迅的深刻正在于深信进化而又深疑进化,倡导启蒙而又警惕启蒙,达到了五四时代现代性的最高度。《狂人日记》是表现知识分子"二次觉醒"与鲁迅式"辩证的启蒙"精神的典型文本。但在五四以来激进的新文学主潮中,鲁迅式"二次觉醒"并未得到有效继承,对于进化、启蒙与革命自身的反思往往被延宕或清除。新时期开启了新的时代,但对进化与启蒙的崇尚仍是埋藏在新时期内部的一条主线索,从新时期至新世纪,知识分子对于20世纪80年代精英启蒙的反思也是滞后的,《废都》的畅销、误读与批判就是启蒙反思滞后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论“五四”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不同态度:启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推崇,民族主义意识下知识分子的非基督教的倾向,基督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弘扬。“五四”时期有关基督教问题的论辩,促进了中国社会对于救国救民问题的思考,促进了国人对于基督教问题的了解,促进了中国基督教会本色化的进程,加强了非基督徒与基督教知识分子的交往,也应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著者提出应将人类文化视为一个整体,不仅要站在本土文化之中观照异域文化,更要超脱本土文化观照理解异域文化,观照与理解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的联系与接触。  相似文献   

10.
自辛亥至"五四"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启蒙运动,走的是"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途径"."五四"前后两代知识分子均面临关注个体的人本位观念与建立现代国家的集体性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对后者的强调带来了"个人性"命题在整个近代改革构想中先是被忽略、被冷落后是被误读、被转换概念,始终未能落到实处.并且很快的,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夭折.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一条最基本、最成功的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俱进地对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做出科学精准的定位。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到"参政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民主党派科学的价值定位,极大地提升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发挥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实践表明,只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科学地定位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彰显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才能顺利推进我国政党制度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的系统建构,是民主革命时期全党实施理论动员、开展干部教育、实现理论自觉和应对党际话语挑战的时代要求。党建理论刊物《共产党人》杂志的创办,为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领袖的话语建构、知识精英的话语诠释、核心媒体的话语推介等路径,建构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话语,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创设了重要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并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的科学建构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艰苦奋斗的最终选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同时,实现主旋律文艺作品多元化、年轻态、民族性的创作转型。《觉醒年代》以有筋骨的主题阐释、有道德的艺术表达、有温度的情怀叙事,还原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历史,展现中国人民和一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关头,求索拼搏、觉醒奋斗的故事,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完成了主旋律电视剧严谨与诗意并存的"觉醒"表达。  相似文献   

15.
善治理念的推广让政民双方地位的平等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执政能力,从而推动政民关系的和谐发展。文章指出新型政民关系的调整需要执政党自觉来保障,重点剖析了我国执政党角色缺失的原因,探讨了执政党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积极探寻对策思路,并对我国执政党自觉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共产党联合各民主政党的策略思想;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马克思、恩格斯联合民主政党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民主政党采取不同联合策略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不同时期,将马克思主义联合民主政党的策略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合作形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并加以制度化,实现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邓小平是对知识分子问题讲述最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强调解决人才问题之关键在于发现人才,认为实现干部年轻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组织保障,重视在知识分子中选拔和培养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的诸多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转移工作重心、密切联系群众、实行民主集中制和“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等一系列执政党建设思想,为我党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继续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把重点放在进一步完善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上;要以(前)苏联共产党的教训为鉴戒,坚决克服并彻底解决"苏联共产党模式"的执政体制及其党内生活规则中存在的严重弊端。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涉及到"四制"、"四权"的问题,为此必须搞好四个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王艳飞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1):25-31,4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贯彻"团结、教育、改造"的知识分子改造方针,通过对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从最初实行"全包下"的政策,到初期的理论学习、"知识分子洗澡"、"人人过关"思想改造运动、参与革命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的全面改造运动,造就了新中国的知识分子队伍,增强了知识分子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一改造过程对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