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以锦,从事新闻工作42年,从基层驻站记者到南方报业的掌舵人,他亲历了文革的动荡、改革开放的巨变和广州三大报业的白热化竞争,组建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三大报系,提出了“龙生龙、凤生凤”的媒体多品牌滚动发展战略,引发全国业内关注.  相似文献   

2.
传媒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建构着传媒自身形象.本文即希望通过考察<东方早报>、<兰州晨报>、<南方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四家都市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近三个月的报道,对都市报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所建构的媒体形象作一个整体呈现.  相似文献   

3.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灾难性事件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不同定位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框架不同,对于国外灾难新闻,中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的?不同类型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是否存在不同的报道视角?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以《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对两大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框架分析,发现党报对境外灾难报道旨在国家形象塑造,而都市报更多的是新闻本位主义,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4.
今年两会期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和奥一网等10多家媒体共派出86名记者赴京城,组成报道组,以融合新闻的形式增强两会报道效果.本文以南方日报、奥一网、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手机报为研究对象,从受众视角分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两会期间融合新闻报道的特点,并探讨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魏东 《新闻记者》2000,(6):27-29
作为一个面向市场的新兴媒体,南方都市报不像其 它一些媒体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和地位优势,因此在采访中,特别是追踪报道的采访中,时常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和困难。如何在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发掘一些重点新闻事件,并将其步步引向深入、掀起高潮、善始善终呢?南方都市报经过几年的风雨锤炼和摸爬滚打,在各类社会热点新闻事件追踪报道的策划操作上,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套路,本文对此作一点粗浅探讨。 所谓追踪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对一宗新闻事件连续不断地跟踪报道,天天见报或几乎天天见报,…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9日,全国十余家省级都市报老总齐聚广西南宁,共同探讨虚假报道的应对之道.在这次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与《中国记者》杂志联合主办、《南国早报》承办的研讨会上,与会都市报老总们以及来自中央媒体驻广西同行、新闻专业期刊负责人共同分享了与虚假新闻"作战"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7.
谢苗枫 《新闻界》2003,(3):42-45
本次研究选择了2003年一月份的《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将一月份刊登在《广州日报》头版和要闻版的新闻报道与一月份刊登在《南方都市报》的头版和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作分析比较,希望通过对两份报纸的数据分析和个案研究,描述广州新闻媒体对广州地区新闻的报道特征,讨论优化传播效果的策略。一、研究范围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月31日《广州日报》的头版、要闻版和《南方都市报》头版、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包括政策解读、成就报道、活动报道、事件报道、人物报道和生活服务报道。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上半年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频发,媒体的大量报道使其成为全国热点事件.本研究通过对《南方都市报》和《羊城晚报》5月份相关报道的详细分析,梳理出在该事件中媒介的报道特点及缺失,倡导对新生代农民工自杀报道媒体应有社会学视角,提出媒体应该引导社会重视重建家庭和工会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两会历来是各大媒体新闻竞争的焦点.6000多名代表,委员给两会创造了丰富的新闻资源,也带来如何创新两会人物报道这一课题. 有别于其他新闻事件,两会集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于一体,拉近两会报道与普通读者的距离,充分解读两会上传达出的执政信号,是两会人物报道需要承担的使命.本文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齐鲁晚报三家都市类媒体的两会人物报道为文本,从报道对象的选择、主题切入、形式展现等方面比较分析2011年的两会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10.
彭柳 《中国编辑》2015,(2):55-58
文章通过分析《南方都市报》优化升级后的新闻文本,探讨了《南方都市报》报道形式变化及其表征出来的新闻理念,提出其力图达到回归新闻生产专业化的核心理念和创新新闻呈现方式、深内容与轻阅读、"顶天"与"立地"三方面平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例,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相关评论的分析,解析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引导公众、促进社会民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内输入特点以及媒体的政治属性,媒体参与公共决策困境重重.近年来媒体公共话语的兴起、新媒体的推动、参与性社会的形成,使大众媒体在公共事务上逐渐发挥其功能.本文以2009年<南方都市报>垃圾焚烧事件的报道为例,指出当城市公共政策出现公共性偏离时,大众媒体进行公共政策监督与调控的空间与路径,由此探讨社会转型期间如何建构与张扬媒体公共性,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电视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出现,促使报纸新闻报道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体育新闻也不例外,有学者认为体育新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体育新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而且报道的特点与独立性越来越明显,在内容与范围上出现边缘化倾向.<南方都市报>的体育新闻在10年的不断创新和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闻报道风格,这一风格不但符合"体育新闻报道出现的娱乐化与分众化"①的发展趋势,而且符合主流媒体的发展趋向.<南方都市报>体育新闻的报道风格受到新闻主体、客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面笔者主要通过其新闻策划创新的基本思路、新闻策划主体思维创新对策划创新与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吉曼 《新闻知识》2012,(3):61-63
本文以春运报道题材中《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的新闻图片运用状况为例,分析、探讨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党报与都市报在新闻图片使用数量、报道体裁、图片内容、摄影语言等方面所呈现的异同,旨在为今后春运图片报道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冲突事件频发的当下,“乌坎事件”因其独特的气质受到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BBC和《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中新社六家媒体报导“乌坎事件”的语料展开对比分析,认为:在新闻事实的呈现上,中西媒体分别采用了遮蔽/凸显的操作策略;在新闻拓展部分,借互文、评论等手法实现与社会现实、社会语境的互动;媒体拥有话语权力,但应以弥散的方法发挥作用,而非表现为与权力结构同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重庆晚报>与<南方都市报>的国际新闻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重庆晚报>国际新闻版问题所在,对其如何改进国际报道提出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17.
张晓辉 《今传媒》2005,(9X):37-37
7月11日,《南方都市报》独家报道了深圳“砍手党”同乡的打工仔阿星,因被工厂开除并克扣工资,而怒杀主管的事件。随后几天,该报又对此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多家报纸转载《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报道,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纷纷建立了“透视阿星杀人事件”的新闻专题。一起并不复杂的杀人事件,经《南方都市报》报道后,  相似文献   

18.
舒彩红 《东南传播》2012,(9):165-167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研究都市报与党报的社评(头条、社论),以《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在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的社评为例。一则《南方都市报》作为全国报纸中排名前十的都市报之一,曾经在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反响巨大,《广州日报》在党报中算得上办得较为出色的报纸之一。二则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因此笔者选取这两份报纸作为都市报和党报评论的样本。  相似文献   

19.
方朝春  邓晓旭 《东南传播》2014,(12):118-120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媒体间的竞争已由信息的竞争转向观点的竞争。都市报要提高媒体竞争力、与电视网络等媒体形成多元共存,首要措施是转战新闻评论"战场"、提升本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探索新路径以提升本报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为例,分析提升都市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佳芝 《新闻世界》2009,(9):100-101
本文以《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和《文汇报》三家报纸2008年9月12目至12月25日间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国内媒体如何建构“三鹿奶粉”事件。分析资料表明:三家报纸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主要呈现的版面是国内新闻版;报道类型以消息为主;新闻来源以本报和新华社为大宗;最主要的报道主题为事件追踪、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和相关社会议题探讨;消息来源的选取仰赖政府单位、相关业者和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