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以来,苏州市在采取转户口、高薪资等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各类管理技术人才的同时,开始逐步引进技校、职校和工科中专毕业生这类技能型人才,充实蓝领职工队伍。引进渠道由过去的以劳务输出的职业中介机构为主,转变为以劳务输出的中等职业类学校为主,由中等职业类学校成批输入应届毕业生。据调查,外地中等职业学校输送到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应届毕业生,目前已有5000人。这些应届毕业生作为实习生,进入这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先实习。符合条件的实习生,毕业时正式加入外企蓝领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2.
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情况下,技校毕业生则走俏苏州,成为用人单位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争抢的人才。这表明,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也是社会紧缺的人才。近些年来,苏州市积极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组织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_广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以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已达到6800家。由此造成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剧增。尤其是外企,一开业就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为了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苏州国家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和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崛起,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及精密机械、新型家电、精细化工及石油化工、新材料及基础材料、轻型汽车及汽车配件等六大产业的带动下,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大量出现,对新增劳动力的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还有68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相继开业投产,急需大批技术工人。这就要求职业技能开发与之相适应。而苏州的技工学校,则是进行职业技能开发,培…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职业大学简介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毗邻,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横山东麓。古城悠久的文化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学校朝夕浸润于川原喧淑、人文荟萃的文化氛围之中。校园内花木扶疏,绿树成荫,一幢幢新建的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是莘莘学子探求学问...  相似文献   

5.
刘莉 《职业技术》2007,(9):51-51
湖北省教育厅日前公布了2006年全省应届初中毕业生流向情况。全省各类中职(含技工学校)共完成招生计划44万多人(含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招生46万人,两者比例达4.9:5.1。  相似文献   

6.
济宁技术学院崇文校区地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毗邻山推工业园区、小松工业园、同济工业园和捷马、重汽、如意嘉达、伊顿液压、明治鲁抗、世纪车轮等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均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协作单位。  相似文献   

7.
职业能力的培养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底,教育部职成司与江苏省教育厅联合组成调查组,对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等经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作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生产一线初中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仍然是企业乃至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是生产一线技术岗位操作人员的主体,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相吻合。因此,作为培养初、中、高各级各类职业技术人才摇篮的技工学校,必须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加强职业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8.
《江苏教育研究》2009,(5):F0003-F0003
苏州新区第一中学是一所在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片热土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学校,位于苏州高新区中心区域的苏州乐园狮山南麓,占地面积176亩,建筑面积62040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科技楼、体育馆、学生公寓和标准塑胶运动场等,各类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绿化精美,环境优雅。在校学生3000多名,教学班级60多个。全校教职工260多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优秀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达到430万人,广西中职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11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队伍,认真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各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为此,各中职学校纷纷对本校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传达国家就业政策,介绍当前就业形势,明确就业、择业原则等。对于各校直到学生毕业在即时才进行就业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应届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头脑灵活、可塑性强,能够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但同时应届毕业生的心态不够成熟,稳定性不足。稳定性不足,对于企业和学生,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从而导致企业不愿意再招收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所以,目前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总结他们就业不稳定的原因,更好的帮助企业认识和了解大学生,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的社会经济格局与教育发展的思考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柏涛,王胄,李凤祥,钟鹏明随着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开发苏州城东工业国区的序幕拉开,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城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新区)的启动运行,苏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已形成了以古城为主体,园区、...  相似文献   

12.
职业能力的培养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底,教育部职成司与江苏省教育厅联合组成调查组,对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等经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作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生产一线初中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仍然是企业乃至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是生产一线技术岗位操作人员的主体,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相吻合。因此,作为培养初、中、高各级各类职业技术人才摇篮的技工学校,必须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加强职业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职业能力,是指技校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  相似文献   

13.
“2000年迎春北京人才大市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专场”于1月25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这是北京市连续第15年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举办全市性、大型综合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共有600余家用人单位到会招聘毕业生,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占到了32%。  相似文献   

14.
北京通州、顺义、亦庄等新城毕业生落户不受指标限制北京市通州、顺义、亦庄新城产业重点发展区实行宽松的人才吸引政策,对于北京地区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学士及学士以上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只要受聘于新城的高新技术企业或现代制造业企业,可直接办理北京常住户口,不受进京指标限制等。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人事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苏州市2003年提供的就业工作岗位为20万个,单凭苏州24000多名应届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进一步加快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聚集,苏州市人事局专门聘请了高校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及数理统计方面的专家,组成联合课题研究小组,对苏州重点支柱产业人才资源需求走势、阶段性人才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编制了《苏州市2003年度专业人才需求目录》。苏州市2003年各专业需求人才的条件、紧缺程度、需求量、地区导向等几方面情况。《目录》以表格形式表现得非常直观,让人看了一目了…  相似文献   

16.
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安徽电子工程学校)是国家重点职业院校,位于蚌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在校生4585人,年各类培训8000余人次。学校开设有加工制造和信息技术两大类12个专业,拥有1个省示范专业,3个省重点建设专业;并建有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实训基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始,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据了解,推荐范围为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学校)和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当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推荐比例为: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中  相似文献   

18.
由于最近几年来学校中加强了劳动教育,特别是最近一年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影响,今年应届毕业生对于体力劳动与农业劳动的重要性的认识都有了提高,广大群众对小学教育的性质也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对于毕业后考不上学校就参加生产或进行自学的问题,今年应届毕业生及其家长都能有较正确的思想准备。同时今年初中招生的名额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多,应届高小毕业生升学的比例校过去任何一年都高,大部分的应届毕来生都可以升学。以上两种情况是今年指导毕业生工作的有利条件。但是,并不是说今年的毕业生指导工作就没有困难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末,由福州市教育局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福州教职专学校举行,120多家用人单位。5000多名中职应届毕业生参加。这是近年来,我市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专门面向中职校毕业生的见面会。用人单位提供了4500多个就业岗位,供需比例接近1:1。这次供需见面会开得十分成功,既为职技校毕业生和企业搭建了一个就业招工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互动发展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支持和推动作用 ,如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化氛围的形成 ;同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高等教育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如有利于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有利于增强高校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 ,有利于高校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等。充分地认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是促使两者相互支持 ,相互推动 ,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