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可以拉近心理距离,理性会让人更加信服,情感与理智是广告创作中最常采用的两种诉求类型。充满情感的广告语言更易打动人心,饱含智慧的广告语言则能劝服人智。广告因其促销的功利性目的而应攻心服智,攻消费者之心以夺其情,服消费者之智以占其理,用情与理博取消费者的认同与遵从。兼具功利性与劝服性的广告创作在语言上呈现为“情动人心、理服人智”--情理交融的特有色彩。  相似文献   

2.
借用修辞学中“题旨”概念,并将其细化为“题”、旨”两层次,来分析广告修辞的“宗旨”和“主题”。归纳分析了广告修辞的两种不同的“旨”:促销性与非促销性;在“题”的范畴里,探讨了“说多少信息”、“说什么信息”两个方面。辨析广告修辞之“旨”,确立广告修辞之“题”,将有助于广告修辞活动的开展,提升广告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影植入式广告又称“隐性广告”、“嵌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广告营销方式,植入式广告自90年代随着美国商业大片进入中国,随即以蓬勃之势迅速发展起来.一时间出现许多与广告“联姻”的中国电影,其中以冯氏的“非诚”、徐峥“泰囧”为翘楚.在电影、广告携手繁荣的表象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发展之危机.如何让广告与电影这对半路“夫妻”能和谐地一路走下去,电影《小时代》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雎》“寤寐思服”之下,《传》云:“服思之也。”四字当连读,共训“思服”。作诗时为了能更好地押韵,“思服”乃“服思”之倒,“服”当通“復”。“思服”非同义并列连,乃前正后偏之结构。“思服”,“反复思念之”之谓也。  相似文献   

5.
以古代戏曲小说为主体的俗文学的“商品”品格,表现在出版机构通过广告征购文稿与推销“产品”,藉之实现“射利”之目的.俗文学广告主要包括征文广告、评点广告、图像广告、音释广告、附赠广告、打折广告等形式,并渗入到创作、出版与传播的各个环节.广告是俗文学“商品”品格的历史呈现.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是“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对于“备”字,《汉书·司马迁传》的颜师古注,《文选》的李善注都没有加以解释。近人有的把“备行伍”解释为“备数於行伍之中”,大概就是充数的意思吧。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於义未安。“备行伍”的备,应该解释为服,“备行伍”就是“服兵役”。试论于下。首先,备与服是同音通用的。(?)字甲骨文作(?),象矢在器中之形,后来演变成形声字,就是箙字,《周礼·司弓矢》:“中秋献矢箙”。郑玄注:“箙,盛矢器也”。箙亦作服,《诗·小雅·采薇》“象弭鱼服”。郑笺:“服,矢服也。”鱼服即毛公鼎铭文“簟(?)鱼(?)”之鱼(?),由此可知(?)和服是通用的,(?)和箙是古今字。(?)的本义是一种盛矢的工具,所以《说文·三卷下·用部》说:(?),具也。” (?)在经典中皆作备,而与服通用。《史记·赵世家》:“今猗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战国策·赵策》中的这段  相似文献   

7.
1993年5月30日,天津市《今晚报》上刊登了一条中国广告史上“最权威的推荐”广告——在天津市雄宇矿泉壶的广告上,一只大手有力地按下一枚图章,下面赫然排列着天津市专利管理局、卫生局、地质矿产局、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及民间团体天津市消费者协会的公章,广告照片中“向少年儿童捐赠雄宇矿泉壶仪式”也被 改成几大部门“联合推荐发布会会场”。 5月31日,同样内容的广告再次出现在《天津日报》“专利之窗”专版上,占了一整版的面积,  相似文献   

8.
“奇服”不奇“余幼好此奇服兮”中“奇服”一词 ,教材注为“奇特的服装 ,指下文的长铗、切云冠等”。人教版教参也就据此理解为屈原自小爱着奇特服装 ,以示德行高洁 ,志向远大。这种解释或许本于王逸的《楚辞章句》 :“言己怀德不用 ,复高我之冠 ,长我之佩 ,尊其威仪 ,整其服饰 ,以异于众也。”殊不知 ,《周礼·阍人》中严格规定 :“奇服怪民不入宫。”而且先秦时期 ,“服以为礼 ,服以为仪” ,冠服与仪礼是密切关联着的。试想 :深谙礼制的楚大夫屈原 ,又怎会穿着奇装异服出入宫廷呢 ?也许有人认为 ,这只是诗人借机表露自身的高洁品质而已 ,…  相似文献   

9.
为吸引大众的眼球,广告中的“性”元素越来越明显,渐渐成为诠释创意、宣传商品的主角。性感广告往往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以传达一种切合现代情调的品牌理念,达蓟吸引消费者注意、传达广告信息的最终目的。在充满“性”元素的广告世界中不乏一些精品,但是一味突出“性”的广告也不少。所以,对于“性”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需要加以适当引导,应坚持健康、艺术的原则,与广告产品相关联,使之不低俗却让人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0.
《诗·关睢》“寤寐思服”一句作何训释,前人意见不一,如: 毛亨:“服,思之也。” 郑玄:“服,事也。求贤女而不得,觉寐则思已职事当谁与共之乎?” 孔颖达:“觉寐之中服膺念虑而思之。” 朱熹:“服,犹怀也。” 朱骏声:《诗·关睢》‘寤寐思服’,传‘思之也’。愚按:‘伏而思之也’。” 郑玄不同意毛享的训释,本《尔雅·释诂》文训服为事。服训事,思服则是“思事”或“思职事”,郑却说成“思已职事当谁与共之”,增字为训,辗转迂曲,龃龉不通。孔颖达本王肃之训(王  相似文献   

11.
论悬赏广告之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赏广告之法律性质目前学界主要有这两种观点,即“契约说”与“单独行为说”。对于悬赏广告法律性质之认定,应在未来的《民法典》总则部分或债权法部分明确加以规定,将符合契约特征的悬赏广告以合同来对待,将不符合契约特征的悬赏广告以单独行为视之;亦可直接在《民法典》或《债权法》中单设一节对涉及悬赏广告的方方面面一一予以明确,而不管它是契约也好单独行为也罢,统统将它们视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这样将会更有利于悬赏广告中各种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对屈原作品的解注,或失之轻率,或失之牵强。兹略举数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1、余幼好此奇服兮课本对“奇服”的注释是“奇特的服装”,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也认为是“与世殊异之服,喻志行之不群也”。其实,“奇服”就是“美服”。“奇”是“美好”、“美妙”的意思。闻一多《乐府诗笺》说:“奇事,犹佳事也。”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清王士祯《游摄山记》云:“予意山之奇,在登眺;登眺之奇,在烟雨。”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就注“奇服”为“好服也”,“言我冠带佩服,莫不盛美”。“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涉  相似文献   

13.
电视屏幕上,中央电视台一谈话类节目正接近尾声,此次的话题是“广告”,各位嘉宾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总结呈辞。轮到陈村了。但见这位上海作家沉吟片刻,缓缓吐出十二个字:“如果没有广告,我愿再活一次。”“哗——”现场掌声雷动。陈先生的拥护者之众,对广告持否定态度者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关上电视机,再想想陈村先生的发言,我不禁自问:广告真有那么可怕吗?广告,作为一种推销商品的手段,其实自古就有。“自相矛盾”这个成语不就是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商人不甚高明的广告吗?鲁迅、老舍等人也曾为自己的作品撰写过幽默而精辟的广告词。  相似文献   

14.
馀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此句中的“奇服”之“服”,有的注本同文相训,如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简称《章句》)注:“奇服,好服也。”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曰:“奇服,奇伟之服。”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下简称《山带阁注》)曰:“奇服,与世殊  相似文献   

15.
AIDA原则被视为广告中的黄金法则。在借鉴许渊冲先生的“使人知之,使人好之,使人乐之”的“三之”原则基础之上,提出了英语广告翻译应采取直译、意译、修改、补充、调整等策略来实现AIDA法则。作者指出,一条成功的广告翻译,不仅取决于翻译者的翻译水平,更取决于翻译者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释“偃蹇”     
《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偃蹇一词,王逸注:“高貌。”《楚辞》中“偃蹇”共出现五次,王注均不同。除上面一条外,《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王注:“众盛貌。”《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佼服。”王注:“舞貌。”《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王释此两句为:“驷马駊駥而鸣骧也。”《招隐  相似文献   

17.
陈平 《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35-136,140
“寤寐思服”之“服”义历来学界有诸多不同的解释,有“怀念”“郁结”“慕”“反复”“得”“事”等说法。通过对“服”的词义系统的研究,指出该“服”为“依附,围绕”义。  相似文献   

18.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开展的特色“广告实习就业拓展训练营”在其推进过程中,建立起了“任务导向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受益匪浅,也通过实践中的改良,逐渐的被应用到了课堂教学当中。广告文案课程作为一门广告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就这一教学模式在广告文案课程中的借鉴和运用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希望将之确立为更具可行性的某种基本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泛滥的“最中国”城市评选,催生了轰轰烈烈的电视城市形象广告“秀”。电视城市形象广告正以其独有的魅力绽放在中国广告之林。然而,如何从大同小异的电视城市形象广告中脱颖而出?如何形成自己的城市定位?如何利用媒介的整合扩大宣传力度?如何将电视城市形象广告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有机结合?对炙手可热的中国电视城市形象广告“秀”进行冷静的思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尚书·无逸》记周公告诫周成王“无逸”(不要贪图安逸),举“殷王中宗(太戊)、及高宗(武丁)、及祖甲(帝甲)、及我周文王”四个王作为“无逸”的典范。四个王各有其“无逸”的具体表现。周文王“无逸”具体表现之一,是“卑服,即康工、田工”。“服”,应该如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解为“事”(动词),《尚书》中“服”解为“事”是常见的,如《盘庚》“不服田亩”、《康诰》“子弗祇服厥父事”之类。“康工”应如郭沫若同志《周易之制作时代》(见《青铜时代》)解为“糠工”,“康”是“糠”的本字,“康(糠)工”就是春米的劳动。“康工田工”和《无逸》一再说的“知稼穑之艰难”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