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的外出务工而存在生活、学习、心理、安全、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虽然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下,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还不尽如人意,社会支持网络还不健全,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必须构建包括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工作者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出现农村大量留守群体.以安庆市镇江村留守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状况、精神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得出如下结论'留守老人总体上对物质生活比较满意,但是在生活照料、医疗保障方面仍面临着困境;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时常感到孤独抑郁;留守老人对幸福晚年生活的期望不高,希望子女对自己付出更多情感.因而,应该提倡传统孝道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筹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加强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我们以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儿童孤独量表为工具,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是否是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的各个项目和孤独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农村小学儿童不存在明显的孤独感,是否是留守儿童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支持项目上,性别差异显著,在客观支持上,年级差异显著;在留守儿童中,孤独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年级差异显著;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留守儿童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提高留守儿童对主观支持的感知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改善其孤独感状况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98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个别维度得分和检出率偏高;社会支持状况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而且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预测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妇女作为民工流动的保障前提,她们的生活状况却往往被人忽视。文章描述了农村留守女社会支持网现状,分析缺社会支持网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其社会支持网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升学机会的增大,农村外出务工、求学人员大大增加,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一亿,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流动人口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农村各地出现了大量留守老人。留守老人是留守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由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农村养老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而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处在改革探索过程之中;再加上留守老人群体自身的特殊性、相关社会制度支持度的不足,使得留守老人所能获得的养老资源日渐匮乏。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经济方面的养老保障状况,文章以安徽省怀远县永红村实地调查为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早已引起社会关注。力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建构"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最大发挥社会支持网络功效,需要依托政府主导、加快制度建设、实施多方参与支持,借助社工模式、创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家庭内部支持严重不足,家庭外部支持严重缺乏。本文在认真分析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把其理论应用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青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外输出,现今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而留在农村的老人们承受着沉重的劳动和抚养孙辈的压力,由此引发了经济贫困、照料缺失、精神生活匮乏等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不同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以及自编的《人口学变量及社会支持调查问卷》为工具,对528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268名)进行调查。结果:当留守儿童遇到困难和麻烦时,朋友、父母亲是其寻求安慰和帮助的首选;随着朋友数量的增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遇到困难时主动倾诉和寻求帮助的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结论:采取积极主动的应付方式,能更好地获得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破解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老人这一弱势人群正日益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从心理学角度关注留守老人,分析儿女远离给他们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亲情疏离、生活无助、文化贫乏、交往单调、心态悲观等方面,并主要从心理关爱的角度提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两方面的建议,并具体提出6点措施,以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数据,分析农村流动人口家庭的家庭代际向上经济流动,发现:在农村地区,子女对于老年人的赡养是受到子女和父母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老年人是否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以及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多少,受到他们自身健康状况和年龄的影响,而子女是否支持老年人则更多的取决于子女家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还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庭”类型主要有单亲监护型、祖辈监护型、亲朋监护型和自我监护型4种。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品行问题、安全防卫问题和身心发育问题。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以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尊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潮汕三市农村地区的760名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均在外打工组、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2)在留守儿童群体内,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学生,而初中一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学生;(3)留守儿童的自尊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家长和学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以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现状与特点,为改善其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参考。以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测查695名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生379名。结果提示,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上不高且显著低于非留守者;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留守类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1):119-123
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对B村的实地调查发现,留守老人存在热衷保健品消费的现象,不仅会给健康带来危害,也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老人热衷保健品的原因有身体健康不佳、经济条件改善、日常照顾缺失以及精神慰藉匮乏。通过送诊下乡、防诈骗讲座、子女关爱留守老人身心健康、引导老人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等,可以积极改变农村留守老人热衷于"三无"保健品消费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或半离开土地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大部分的农民进城后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本文主要选择留守儿童群体中初中年龄阶段作为研究的对象,重点考察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现状,试图通过对宿迁市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以得出目前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现状,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云贵 《重庆师专学报》2014,(4):110-112,152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究“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一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维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前测。第一组参加“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第二组不参加。12个月后,对参加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非留守儿童施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组留守儿童的客观支持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参加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没有显著不同。“留守儿童之家”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农村留守老人精神赡养需求强烈,但现实中存在着经济、观念、法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困难,因此需从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养老观念、精神赡养立法完善和社会支持角度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精神赡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