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沈从文独特的文化心态,追究其湘西系列小说创作的文化渊源;通过对其系列湘西小说的具体分析,揭示沈从文创作湘西小说的价值意义——试图重建失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反复叙事的手法运用的比较多,而在《长河》中尤其突出。《长河》中这种反复叙事手法的运用,体现出了沈从文所要表现的"常"与"变",表现出沈从文的国家认同、地方志书写以及对于湘西系列小说作总结的趋势,不仅如此,这种手法的运用,也构成他没能写完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出现过众多的少女形象,如《萧萧》中的萧萧、《三三》中的三三、《阿黑小史》中的阿黑、《边城》中的翠翠以及《长河》中的夭夭,这些可爱的少女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彩的湘西少女图谱,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沈从文笔下所描写的那个边远神秘的湘西世界提供了鲜活的可感性。而这些少女在作家的笔下又无一不是天真可爱、纯洁美好的,仿佛都是作家眼中"美"和"爱"的化身。本文意在通过对这些少女形象的分析揭示出沈从文在她们身上所寄托的一种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湘西系列作品以鲜明的人类学叙事风格,对湘西社会的地域文化进行了一场民族志式的文化书写。以文学的语言之美表现人类学文化事象之真,其作品,既是一组展示文学语言之美的“艺术创作”,也是一系列有关于湘西社会历史与文化事象的人类学的“深度描写”。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小说、都市题材小说以及湘西本土文化与都市文化两相比照的过程中.基本肯定了湘西本土历经数千年不变的恒定文化因素(“常”),而对湘西在朝现代转型过程中.自外而来并传染侵蚀的异质文化因素加以否定(“变”)。从而让人感受到沈从文小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在其以描写湘西风情见长的小说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艺术画面,可谓美之渊薮。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方面可以看到,和谐之美充溢于其小说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7.
在沈从文精心构建的"湘西世界"中,存在着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是"湘西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沈从文的"动物世界"具有烘托环境、渲染心境、推动叙事的多重功能,以动物朴实本真的生命之美映衬美好的人情人性,以动物鲜活生动的野性之美揭示城市文明的虚伪做作,构成了沈从文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少女形象通常有三个特点:一是外表带有自然特征;二是拥有独特的性灵之美;三是具有人性的素朴之美。这种湘西少女形象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偏爱与尊崇,同时也蕴涵着沈从文对现代性负面影响的审美救赎,即通过审美改造人心,拯救社会。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在故乡的河流中发现了整个人类,在河流中映见了整个人生。他对人类、对生命、对宇宙的体验通过《边城》在湘西的群山中那一脉静谧的水边达到了上下通融、与万物契合的崇高境界。作品阐释了人生之美,诠释了人生之纯,呈现了人生之憾,更渗透了理想化的生活构建。他希望通过作品重建理想王国,希望从道德视角出发,重造我们民族的品德,为湘西世界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创作长于想象和幻想,常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中的真实细节融在一起.他的湘西系列小说所营造的湘西世界其实是他的想象与幻想.他敏感而且善于捕捉个人感受、体验,把个人的种种感觉演绎成"湘西"这个优美的感性世界.  相似文献   

11.
作为湘西系列小说的典型代表,《边城》表达了沈从文对理想人生形式的情感诉求,同时开创了别具一格的诗化抒情小说的文体形式,从整体上呈现出清新柔婉的美学风貌。本文试从沈从文的人生观和美学观两角度入手对文本进行广义修辞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白先勇的所有作品都饱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浓乡愁,从早期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故乡人、事的怀念,到赴美留学期间创作的“纽约客”系列小说中对处于异质文化笼罩下的华人内心文化冲突的关照,再到《台北人》中对故园的眷念,对传统文化式微的惋惜,到现在对重现昆曲繁荣的热衷,文化乡愁一直伴随着他的生命旅程。  相似文献   

13.
在沈从文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那土里土气的湘西女性中,既有纯情稚嫩的少女,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甚至沉沦到生活底层的少妇、妓女,其人性的善良纯朴总闪烁着别样的光辉。那么为什么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如此之美呢?  相似文献   

14.
在沈从文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那土里土气的湘西女性中,既有纯情稚嫩的少女,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甚至沉沦到生活底层的少妇、妓女,其人性的善良纯朴总闪烁着别样的光辉。那么为什么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如此之美呢?  相似文献   

15.
乡愁情结     
乡愁是一种萦绕心际、缱绻不去的思绪,一个终生追逐的梦,一首追忆、憧憬的诗。记得上大学时,余光中先生一首《乡愁》勾起我们这些离乡背井的游子缕缕思乡之情。那份油然而生的眷恋情真意切。即使就读于美丽的花城,依然有“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感。这是一种质朴自然的想念故乡、亲人的由衷情感。毕业了,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短暂的欣喜、亲切之后,不几日回归之感荡然无存,漂泊感随着阵阵清风在夜里徐徐袭来。梦中又常回到花城,同学、老师的音客笑貌历历在目。真是“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度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乡愁就是这种排遣不掉的思绪。毕业许多年了,原来意义的乡愁已淡然。然乡愁依旧,变成了对过去生活的不能忘怀。慢慢地没有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这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对“人与自然契合”湘西世界的自然美、爱情美和人性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歌颂,极力追求一种古朴宁静的和谐共存的原始乡村人文景观。他在作品中构筑的“湘西世界”,以其独特的视觉,构建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积淀的“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的原型,满足了时代道德沦陷调节的需要,因此震撼了人们的灵魂,使其作品具有广泛的人类意义与世界意义,获得了不朽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着"湘西女儿"的命运,在作品中述说着她们的悲欢离合,展示着她们的隐忍抗争,以关爱之心倾力塑造"湘西女儿"的美好形象。基于此,主要从三个方面简析"湘西女儿"形象之美。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作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半个世纪过去了,那独特的艺术光芒仍熠熠闪亮,为中外广大读者所接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那巫与神交织的《神巫之爱》所展现的民俗风情,尤令读者神往而记忆深刘,这也是沈从文作品的一大特色。湘西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神秘的巫风楚雨,瑰丽梦幻的民情风俗,带给读者的是美的享受。文章以《神巫之爱》这个文本为例,从巫与神的角度来解读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民俗。  相似文献   

19.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虽不长,却构思精巧,读了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的美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一.情感美这首乡愁诗在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乡愁》一诗,侧重写诗人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游子的绵长的故土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中西文化的广阔背景下阐述了对沈从文作品的个人见解:沈从文的创作在整体倾向上带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湘西世界的构建是为了进行国民性改造,作品的核心是生命意识,对美——生命自由的炽热追求与对人类远景的幻想情绪,几乎涵盖了作家全部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