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柳青的《创业史》以生动的人物形象、严谨的布局,巧妙的给读者提供了答案。不仅如此,《创业史》还开创了一种叙事的范本,对之后的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在“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方面的意义不可小觑,甚至在整个“十七年文学”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其所塑造的梁生宝形象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2.
孙斐娟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44-47,65
在20世纪40-60年代出现的一批反映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农村题材小说中,《创业史》是一部取得突出文学成就,有着承上启下功能的作品。它成功建构了当代中国农村叙事的规范,对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创业史》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进行个案解读,由此探讨它在农村题材叙事模式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业史》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变,文学观念的不断调整更新,学界开始对其进行再认识和再评价,但重评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很大,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看待《创业史》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生活-农业合作化运动,作品是否存在严重缺陷,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对当时政治文化影响之下形成的作者的政治人格的理解入手,这是得出正确的结论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5.
在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渗入乡村干部和农民日常生活用语中,从阶级敌人口中也能听到一些新词汇,小说人物话语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可称为话语殖民,主要分析它在小说中的表现,所体现的程度及其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丽 《文教资料》2009,(18):95-97
<创业史>以其宏大的叙事和厚重的历史感成为十七年文学中的重要成就之一.小说的主要特征是虚构,它的真实性只需要基于作者情感的真诚,在此基础上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分析<创业史>中人物形象及主要情感取向,并以此来关照作者柳青在文中的情感叙述.  相似文献   

7.
叙述结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作家对叙述对象的主观安排。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叙事结构由于作家不同的文学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而出现不同范型:《三里湾》以家庭为纽带的平行交错结构;《创业史》以内部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艳阳天》以敌我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从三部作品叙事结构的演变中人们不仅看到那个时期"左"倾社会思潮和政治文化规范对作家创作心态的日益严重的干预过程,而且看到在政治权利话语的挤压下,充满亲情、乡情的日常生活叙事一步一步地退场,作家的主体意识也逐渐失落了。  相似文献   

8.
朱云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38-41
《创业史》在塑造人物时更多遵循了叙事逻辑的真实,而非现实的真实。面对农村土改后的贫富分化,小说反对剥削、阐扬集体致富,既体现了当时历史的选择,也体现了作者关注弱势群体的文学理想。但作者未认识到统购统销政策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伤害,体现了他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是对当时正在发生的农村社会主义合作运动的跟踪描写,作品展示了一个北方乡村互助组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初期的成果,描写了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各种社会力量.同时,也因作家忠于现实的信念,作品在细节与立场之间留下了许多缝隙,给今天的读者提供了重新解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参考金圣叹等人的评点和西方事学理论,可以对《水浒传》的叙事角度进行如下的分析:在叙述声音方面,《水浒传》充分发挥了全知视角模式的特点,利用全知全能的叙述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从多方面进行了评论,具有预告故事内容,提供背景知识和必要信息、深化主题、注明事情原委、解释人物动机等作用。在具体运用全知视角时,《水浒传》主要透视了主要人物和正面人物的内心,为了弥补全知视角损害真实性和戏剧性的弊病,叙述有意识地采用了临时变换为人物有限视角的方法。此外,还采用了故意“隐瞒”人物身份和必要事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不断追求文艺政策的时代性,“十七年文学”中的许多小说在初版后便处于不断修改的状态,柳青的《创业史》便是一个典型。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创业史》的修改主要涉及传播主题、传播主客体、传播载体和传播内容等四个方面的变化,《创业史》不同版本的修改历程,清晰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文艺政策演变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创业史》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变,文学观念的不断调整更新,学界开始对其进行再认识和再评价,但重评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很大,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看待《创业史》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生活——农业合作化运动,作品是否存在严重缺陷,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对当时政治文化影响之下形成的作者的政治人格的理解入手,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柳青及其代表作品《创业史》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传记电影《柳青》表现了在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作家柳青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刻画了柳青在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中,心系家国、沉潜乡土、一心为民的伟大形象以及乡土之上朴实坚韧、勤劳肯干的农民群像。传记题材电影使红色经典文学、人物生命体验以及历史与当下的互文建构,在现实与虚构的影像艺术方面具有更为丰富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开启传记人物主题研究的新视角,也呈现出新时代重塑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语境下国产电影创作的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潜伏》剧情紧凑,悬念频生,其"理解性认同"的视角彰显出强大的叙事张力。《潜伏》在革命叙事中张扬了对人性的关切,在危机四伏的历史语境中彰显出对信仰的价值关怀,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叙事中寻求着理性的艺术审视,在爱情叙事中回归崇高情感的抒写。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里湾》与《创业史》的比较,凸显了赵树理的乡土社会立场与柳青的主流意识形态立场的迥异,从而肯定了赵树理写作的平民性。  相似文献   

16.
在结构主义思潮下产生的西方当代叙事理论和文学符号学,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于作者的客观对象来研究。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中篇小说《忒修斯》,通过内叙述者和零聚焦的叙述机制,在现实和神话世界之间建立了一个可以自由出入的通道。小说对高度编码化的忒修斯神话进行了多处改写,将神话人物转化为新的文学符号。  相似文献   

17.
阿来在写作《尘埃落定》时,试图唤醒沉淀于民族历史中的文化碎片,从而编织出他心目中的原乡神话。由于小说文本对原乡想象与狂欢化书写之间张力的精彩呈现,这种神话建构并未如愿以偿。然而,这种张力叙事不仅使自然丰富的人性得以从文本中浮现出来,也从文学史的角度重写了乡土小说的传统叙事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创业史》的思想立场、人物塑造和小说语言进行了逐一分析,从而反映了柳青思想中民间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冲突,以及面对这种冲突时的复杂心境和试图借作品予以调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呼兰河传》是萧红写于生命之尾的一部作品。她以悲剧性的生命体验,着力于故土的景物人的书写,表达了她对呼兰河小城的追忆和回顾。萧红以成人与儿童的双重叙事视角,欢乐与凄凉的情感基调,明净与阴暗的文本色彩,展示了一幅幅明暗交织的生存图景。文本叙事元素的多重变奏使得文中的叙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张力,拓展了文本的审美意蕴的同时,也给予读者丰富的审美想象,传达了不尽之意。  相似文献   

20.
《平原枪声》的英雄叙事具有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对马英的英雄叙事上,叙述主体通过对于其所包蕴的美学意蕴的展示,揭示了抗日战争这样的二元对立的文化语境下,个体在进行二难抉择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过程。马英在对于现实的抗争中,高扬人的主体性,从而完成了自我英雄形象的铸造,具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蕴。这一切,标明了《平原枪声》这一文本在“十七年”文学叙事中具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