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图书宣传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图书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辑的选题策划是否成功,最后都要落实到图书的终端效益上,即要看书出版后能不能受到读者的认可,能不能在图书市场上有好的营销业绩。而营销离不开图书宣传。一般来说,图书宣传工作做得好,做得到位,必定会大大推动图书的营销。尤其是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好酒不怕巷子深”已时过境迁,相反,好酒也要大声吆喝,好书也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2.
图书宣传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图书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辑的选题策划是否成功,最后都要落实到图书的终端效益上,即要看书出版后能不能受到读者的认可,能不能在图书市场上有好的营销业绩.而营销离不开图书宣传.一般来说,图书宣传工作做得好,做得到位,必定会大大推动图书的营销.尤其是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好酒不怕巷子深"已时过境迁,相反,好酒也要大声吆喝,好书也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3.
经营三题     
“好酒不怕巷子深”。因为“酒好”,虽然“巷子深”,总会有人光顾,所以“不怕”。 可是,将“好酒”同“吆喝”对立起来,就值得商榷了。 党报自然是“好酒”。它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其性质、功能和导向作用,决定了它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特别是近些年来,党报紧跟时代步伐,推进新闻改革,加强新闻策划,提高新闻时效,扩大信息含量,改进编排方式,可读性不断增强。它的权威性、可信度,绝非一些小报所能比。但是,有人认为“好酒不需多吆喝”。党报既然是“好酒”,就不用经常向社会、向读者宣传自己的办报宗旨、经营方略,不用宣传…  相似文献   

4.
跟上时代步伐──谈编辑工作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现代化是指编辑工作要跟上时代步伐,用全新的思想、理念和手段来从事编辑工作,使之达到现代化的要求和目标。一、编辑思想现代化这要求编辑具备超前意识、战略意识、竞争意识。1.转变观念。转变出版工作是“铁饭碗”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转变“编书不管卖书”的观念,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转变单一的图书出版观念,树立“大出版”的意识;转变“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强化图书宣传营销意识。2.确立战略思想,从战略高度思考编辑出版工作。(1)品牌战略。优秀的品牌向来都是巨型资产,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学出版社要办出特色,取得“双效益”,最根本的是要靠产品(图书)的先进性和高质量。为此,图书选题策划必须创新。近年来,我社种植业类实用系列书选题策划主要在创新上做文章。选题要做到创新,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编辑要有创新意识编辑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客观实际,产生于调查研究和经验的积累。首先,编辑要对图书市场进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调查研究,及时地捕捉新信息,以提高选题的准确性、针对性、及时性。其次,编辑要随时了解国内外种植业科学前沿的进展情况。第三,编辑要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尤其是广大…  相似文献   

6.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出精品、夺大奖、争市场已成为出版社的核心工作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要求是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出版需要的出版队伍,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图书编辑是图书出版的“孵化器”,出什么样的书直接掌握在编辑的手中。图书选题的确定、编辑加工的完成、装帧形式、宣传发行策略,甚至图书的作者选择、内容构成和特色、读者层次的定位,都要由该书的责任编辑确定。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图书的价值是责任编辑创意、学识、投入的综合反映。要想培育出精品图书,首先要有具有“精品”素质的编辑的“精心”投…  相似文献   

7.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人们一般认为,从选题策划开始,经过三审、编辑加工、校对、读样、印装成书、样书检查,最后进入市场销售,便应该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全部内容了。但笔者认为,读者监督也应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想就此谈点粗浅之见。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指出,要“倾听作者和读者对图书质量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倾听作者和读者对图书质量的意见”,就是读者(广义地讲,作者也是读者群体之一)对图书质量的监督。那么,读者监督有何作用,如何监督,这里想从两则实例谈起。一是《…  相似文献   

8.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在古代是否完全行得通,且不去说;在市场化的今天,“酒香”已不能总是安然于“巷子深”了。图书也是如此。要使一本图书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除了本身的内容具有吸引力外,往往还须借助一些广告宣传手段。现在,各大出版社已认识到图书宣传策划的重要性,纷纷加大了图书广告宣传的投入。目前,使用较多的广告媒体有报纸、期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图书等,其中,把图书作为载体在其上做的广告为书载广告。它将简洁的广告语言或形象直观的图案印刷在书籍的封面、封底、护封、书带、勒口或书末空页等处,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在著名的《美学》一书中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体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借助于外在的东西,人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同样的道理,一本内容精彩的图书,其整体包装的首要任务就是它的外在形式如何给读者创造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是引导读者去探究书的内容,形成富有意味的第二印象。图书整体包装设计包含了两大方面内容:首先是图书辅文设计工作,包括书名、主题宣传词、宣传文案、内容简介等的设计整理工作。在策划好选题,确定了作者以及稿件后,编辑需要根据对…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复合图书馆藏书建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分析了馆藏数字文献和印刷型文献被读者利用情况,提出高校复合图书 馆藏书建设要根据读者需求调整策略:印刷型中文图书仍然是馆藏建设的重点;从“舍书 保刊”转为“舍刊保书”;数字文献建设要更加理性、稳妥;要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市场营销学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传统图书编辑工作职能是寻找合适的书稿,并对书稿做技术性加工整理,是社会精神产品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随着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图书编辑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包含前期的选题策划,也包括后期的对图书产品的销售策划;不仅要对图书的内容负责,还要对图书的经济效益负责。这就要求编辑向既“懂书”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12月上旬,中宣部出版局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两次邀集在京的120多家出版社就加强书评工作问题举行座谈。与会的各出版社负责人和负责书评工作的编辑参加了座谈会并就书评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中宣部干部局局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伍杰同志就加强书评工作问题讲了话。他强调了书评对读者的导向作用和对出版事业繁荣的促进作用。提出今后《中国图书评论》杂志要评好书,评有争议的书,评热点书,评倾向性问题,文章要短,信息量要大,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拿出选题,容易;拿出好选题,不容易!这里边凝聚了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也是一个创作者。一本成品图书,它的出版就像母亲“十月怀怡”终于分娩一样,那种喜悦自不必说。因此由编辑去宣传自己策划的书,就像介绍自己“孩子”的孕育、成长过程一样,充满激情,也最具有说服力。图书出版后,编辑是最有资格对其进行评价的了,他(她)一般能相对客观公正地看待作品,在这里,编辑担当的角色是评判者。  相似文献   

15.
提起图书宣传工作,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好书用不着宣传,不怕没人买。不对路的书再宣传也没有用。有些书店的同志这样担心:宣传了半天,还是买不到书,反遭读者批评,不如不宣传。编辑同志也有活思想:好不容易组织作者写了书评文章,却不合报刊“胃口”,无处发表。因有以上种种想法和实际问题,大家对这一工作积极性不高,于是在一段时间里,报刊上只见影  相似文献   

16.
不少图书都有“出版说明”(或“编辑说明”),内容大致是从出版社(或编者)的角度向读者说明一部书(或一套书)的出版目的、编选意图、编辑过程等与成书有关的文字,目的是便于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情况。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无疑是迄今为止在断代诗歌总集中份量最大的一部诗集。这部书到1995年底已经出版了25册,但是,全书一共有多少册?编辑、出版者没有在书里交代过。偶然从一则图书广告中了解到,《全宋诗》一至二十五册北宋部分  相似文献   

17.
林林 《新闻爱好者》2008,(10):43-43
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人们面对诸多信息源。要准确迅速地找到自己想去阅读观看的内容,必须借助标题的引导。酒好也怕巷子深。一则好新闻,如果标题不够吸引人,往往会跟读者失之交臂,使记者编辑的心血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18.
大跃进中的广大群众,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党的政策、学习科学和文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了。理论和知识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但更多的来自前人的经验。在这里,图书是很重要的工具。我国每年要出版大批图书,读者一走进书店,各种图书琳瑯满目,哪些书好,哪些书不好。一般读者是不易选择的。图书评论可以帮助读者解决“读什么”的问题;而且,无论科学和文化的成果,一般都表现在图书上,通过图书评论,贯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是繁荣科学和文化的重要手段。报刊是每日向读者进行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工具,在  相似文献   

19.
邢剑飞 《出版参考》2021,(11):63-65
书评是作者、读者、出版社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好的书评读起来生动、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买行为.作为科技类图书编辑,写好书评,避免生硬、枯燥、平铺直叙,同样对图书宣传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图书编辑从原来只做指令教材“等米下锅”转变为自己走向社会“找米下锅”,组稿已经成为一个图书编辑必练的基本功。那么,怎样才能组到好稿子,怎样才能出有特色的图书呢?一、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编辑要分析市场需求,就要研究读者心理,既可以到书店、到图书市场上去调查已经有了哪些书,哪些书需求量大,也可以随意和周围的同事、朋友聊聊他们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对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希望出什么样的书等等,并随时观察他们用书的过程。将收集到的信息经过去粗取精,综合分析,对图书市场的需求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