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发展回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形成至今 ,一直是运动训练界关注的焦点。多年来 ,各国从事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家学者 ,不断对传统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提出质疑和挑战 ,使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发展的回顾与评述 ,作者认为 ,对不同项群年度训练分期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与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状态问题和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一直是运动训练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竞技状态形成的周期性客观规律及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周期性特点的分析研究,得出竞技状态的形成和运动训练分期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改变的。并针对当今现代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赛系统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末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对高水平运动员全年参加重大比赛而一贯遵循的"周期"训练理论形成了冲击,一些学者针对"周期"训练理论部分观点不适应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现象提出了质疑,并相应提出"板块"训练理论以期适应现代高水平运动员全年多次参加比赛的需要。在介绍两种训练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冲突的同时,力图从方法论的层面揭示训练理论变迁的逻辑必然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参加1995~1996年度中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12支球队的周期安排与竟技状态的调控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篮甲级联赛同期的划分与传统的单周期、双周期理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其显著不同的是竞赛期相对较长,整个竞赛期又由许多小同期(“三天型”和四天型”小周期)构成:男篮甲级联赛准备期的时间跨度为2个月左右比较适宜:赛季中“三天型”小周期的训练时间为3d(连续2场在主场比赛)或2d(在客场比赛),“四天型”小周期的训练时间为4d或3d。男篮甲级联赛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表现出“波浪型的特点;在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时,应正确处理好大周期与小同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篮球运动赛前训练与竞技状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形成竞技状态的规律,结合篮球运动的训练、竞赛实践,和中国男女篮球队参加世界大赛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赛前训练安排与形成竞技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赛前安排不同模式,不同的运动负荷组合类型其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从运动训练周期的"板块结构"理论看刘翔的训练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已经无法解释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在分析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不足之后,引出了训练周期最新的“板块结构”理论,对“板块结构”理论进行了解释,并结合刘翔训练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阐述其理论的优越性,为现代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个人隔网对抗性项群年度训练周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调查、访问,个案分析等方法对个人隔网对抗性项群高水平运动员的年度参赛次数及运动成绩变化、年度训练内容安排、年度运动负荷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了高水平个人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国际田联公布的博尔特在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内参加的比赛为研究对象,对其比赛成绩、比赛次数、竞技状态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1)博尔特BMI指数相对偏小,体重相对偏轻,反而有利于其获得卓越的比赛成绩,同时,他的身高与步长、步频做到相对完美的结合.在选拔中国田径短跑运动员方面,应该重视步态参数,在保持一定步频的基础上,注重把提升运动员的步长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突破口.(2)博尔特参加100 m、200 m比赛获得冠军的概率分别为80.00%和93.33%,获得亚军的概率分别为15.56%和6.67%,成绩发挥率均在97%以上,呈现出非常强劲的竞技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运动员的薄弱环节,培养其具有强大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的心理素质,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必备保障.(3)博尔特在夏季奥运年和田径世锦赛年度的参赛次数相对较多,大多为8~9次左右,两次比赛的间隔天数大致呈现出以"7天"为倍数的时间间隔特征.运动员训练应该合理地安排大赛前的时间间隔,增加比赛经验,才能够有利于调整和提升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从而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成果回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3年中国运动训练学研究在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得较为活跃并取得较多成果:多维度、多视角透视竞技能力问题;在运动训练中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项群理论继续完善并日益呈现出方法论意义;批判性与质疑性文献增多.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骨骼肌损伤后修复再生的生物学机制,根据受损肌肉获得张力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描述了在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中机体内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将训练周期划分为静止期、增长期、稳定期和调整期更直观合理;骨骼肌适应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是训练周期划分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形成过程、竞技状态、训练对象、赛前减量、阶段划分等方面对周期理论和板块周期理论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板块周期理论是周期训练理论的一部分,板块周期理论促进了周期训练理论向更深入、更细致的方向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周期训练理论全盘抓的不足,能够有针对性地发展某一项或几项短板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运动训练与竞赛实践,在初步阐述竞技状态基本内涵之基础上,对竞技状态的理论基础、竞技状态和竞技能力、竞技状态和一般状态(训练状态)的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竞技运动中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的层面对竞技运动与游戏的内在同一性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竞技运动的内在精神与外显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剖析竞技运动各类"异化现象"的合理性及其产生根源,理清竞技运动的发展脉络,提纯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的精神实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即通过竞技运动中所特有的教化功能促进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项群理论的研究大多是在运动训练方面,结合项群理论指导体育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技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项目、格斗性运动项目、隔网对抗性项目、表现难美性项目的分析,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竞技武术发展的代价理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发展的代价问题是竞技武术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竞技武术的发展代价是指人们为竞技武术的进步所做出的牺牲、付出,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后果。竞技武术发展的代价主要表现为:嫁接变异层出不穷,新编长拳“一枝独秀”,文化内涵逐渐削弱,过度竞争日益严重,学校武术枯燥乏味、传统武术竞相模仿。代价是竞技武术发展的内在、必然环节,是对竞技武术发展的理性反思,它显示了竞技武术发展的局限性;代价以否定的形式蕴含着竞技武术新的发展成果,是推动竞技武术发展的特殊形态、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摘要: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的主线,对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为深化对于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认识,运用文献资料法,在认识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概念、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要求和支撑条件。研究认为:1)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为集约、均衡、和谐、常规化的发展等。2)要求为科学认识转向、转幅、转速问题,合理处理旧发展方式与新发展方式的关系,正确处理转变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的关系。3)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条件为人才资源、科技和管理创新、变革的共识性认识等。为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提供学理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旨在通过特异性的持续发展,创造优于竞争对手的高收益。研究认为:1)我国竞技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存在高成本低效益、国际体育竞技竞争和体育事业其他领域资源竞争问题,关注资源配置的效益是我国竞技体育今后发展的目标和管理的基本理念;2)以成本优势战略为指导,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首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定位,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要素水平,以22~26枚奥运金牌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目标;3)在项目选择上,以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含蹦床)、射击、举重柔道和跆拳道为优势发展的项目,实施歧异化发展;4)发展战略设计以优势项目和国家队等重点管理领域为工作重点,进行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国家、市场与社会资源,实现发展目标积聚。与此同时,在竞技体育投入渠道、资源分配、管理体制、“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竞争理念方面简要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萌发了一元训练理论。通过探讨运动训练的基本事实,分析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存在的差异,得出结论:一元训练理论对促进高水平运动训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角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研究对象,发现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发展和制约因素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态势需要高水平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潮流,运行数十年竞技体育体制的强大惯性,现行竞技体育体制既得利益集团转变观念的难度,以及社会力量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分析,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点理论,试图为这种渐进式改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