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另一个加数的一步应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第一册应用题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文字应用题。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文字应用题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求总数”和“求剩余”的一步应用题;第二步是“求另一个用数”的应用题,也就是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从题目的结何上来讲,它是“来总数”应用题的变化和发展;从解题方法上讲,它是“发剩余”应用题的深化,因此,“求另一个加数”的一步应用题(课本第116员例3\例4)弓“来总数”和”本剩余”的四用题有着路切的…  相似文献   

2.
工程应用题在小学数学课本里只出现一个例题.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工程应用题中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只通过一个例题的教学和课本中有限的习题练习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补充一定数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清工程应用题的实质.现对工程应用题进行变式训练提供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应用题这一单元,共有五个例题讲述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题1、2讲述求比一个数少(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例题3、4讲述  相似文献   

4.
求平均数应用题起始课例题(五年制课本第五册,六年制课本第六册),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最近看了一位教师对本例的课堂教学,有一些独到之处,教学效果较好,现将教学过程记录和评析如下。一、上课时教师板书课题“求平均数应用题”,接着介绍求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  相似文献   

5.
读了《这样讲解例题和安排练习行吗》以后,我认为文中介绍的讲解例题和安排练习方法,有三点不足。首先,它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课例中的例题是,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它是学生已学过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发展。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知识迁移过程的教学,应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例题的数量关系作较为详尽地剖析。可是课例的教者在揭示例题后,没有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单位1的量及怎样准确寻找“量”与“率”的对应关系,就让学生回答“这道题属于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这显然有急于将M×P%的解题规律硬塞给学生之嫌。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前,找准联系,作好铺垫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见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00页)是由简单应用题发展而来的。教学前要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熟悉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为学习两步应用题作好铺垫。1.例1和例2教学前的铺垫练习。100页的例1,是由“求剩余”和“求和”这样两道简单应用题纽合而成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102页的例2是连续“求剩余”问题。在解题思路上,这两个例题都是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本数学第四册“两步应用题例5”属减除应用题。教师通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列式解答这种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可让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  相似文献   

8.
为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求百分率”应用题的解法,教学时我自己设计、编写了两个例题: 例1。甲数是20,乙数是4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例2。金盆小学五年级有学生40人,四年级有学生34人。四年  相似文献   

9.
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与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一样,其基本数量关系反映在总数、总份数和平均数之间,变化形式大量地表现在总数和总份数之中。教学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记住公式“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机械模仿例题解法解题,而应抓住求总数和求总份数这两个关键,充分揭示题目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72页的例1,是课本里出现的第一道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例题。教好这道例题,对于今后应用题的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突出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教学开始,教师可用三张纸条(或三块条形小黑板)拼成如右表格形式,让学生分别说出每张纸条上的内容。随后将表格里的三句话连起来,用色笔在两个羊图后  相似文献   

11.
“九义”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是第四册中两步应用题的延续,又是以本册“笔算除法”中的简单倍数应用题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按照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为四组。第一组应用题都必须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求第三个数;第二组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都是比多(少)求和(差)与求几倍数相结合。这两组应用题中都有三个已知条件。第三、四两组应用题中已知条件都只有两个,求解时其中一个条件需重复使用,两组题的基本结构相似。第四组又是第三组应用题的逆向题,难度逐步增大。可见前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重点,后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难点。每组应用题的编排都是先复习一道与例题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将题中某一条件变化一下便引入两步应用题(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先求什么,求解后,再运用“想一想”出示例题的变式题组,最后设置了“做一做”和练习。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不同类型的题目容易混淆,加上课本中从基本题到较复杂的题之间、从例题到练习题之间又有较大坡度,学生往往难以掌握。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学中在重视突出单位“1”的概念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的同时,在讲授例题之后,在基本题与较复杂的题之间适当补充一些辅垫性习题,架起连贯知识的“桥梁”,减少坡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小学数学第九册第49页例1“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书上介绍了两种解法: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用去多少吨,再求剩下多少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编排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学习有关两数进行比较的重要基础。所以,教材在既能使学生透彻地了解数量关系又不增加学习难度的前提下,共安排三个例题(课本中万以内加法的例3-例5)。这三个例题虽然各自的要求和作用不同,但都为着同一个目的:即巩固“同样多”的概念,明确谁和谁比,哪个数量是比较的标准,谁多谁少,并结合题目中的具体事件总结出“求比…多…”用加法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复合应用题的特征.2.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二、教学重点:“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复合应用题的特征.三、教学难点: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部编六年制第四册第36—37页准备题、例4、例5。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在数量关系上是一组,学生有了前面两种应用题的基础,这种应用题比较容易掌握。但把类似的应用题混合在一起,学生解答时容易发生混淆。因此例题教学的设计,突出了题目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复合应用题的教学。现以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9页例2:“一个煤矿上半年原计划产煤66万吨,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2.2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上半年计划要用几个月?”为例,谈谈复合应用题教学中的四个注意点。一、备课时,要注意分析难点由于复合应用题较简单应用题复杂,增大了思维的难度。为此,备课时应认真分析,找出疑难所在,进而想法排难。对于这道例题,存在下面五个  相似文献   

17.
教学生编题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类型较多 ,教学难度相对也较大。我常采用让学生模仿例题编题的办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 ,我先精讲一道典型应用题(如“归一” ,“归总”应用题) ,然后让这生模仿这一类应用题的基本特征 ,编应用题 ,让学生互相解答 ,并将编得符合要求 ,切合实际 ,能引发兴趣的应用题收集起来 ,公布表扬。例如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P108例3 ,我在讲解这道例题之后 ,让学生模仿例题编题 ,结果很多学生当堂编出了题 :1 学校买6个足球 ,一共用180元。照这样计算 ,买12个要多少元?2 红日学校每星期3个班节约用电7…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每个新知识点的教学,都巧妙地设计了复习题、例题、练习题,其中例题教学是重点。教师如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活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关键。本文就灵活运用例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谈些做法与体会。 活用例题,培养“思序”。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应用题”例①“同学们做黄花 25朵,做紫花 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 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1)复习铺垫,奠定基础。这道例题是由“求两数和”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来的,其中“总…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第九册47页例1(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二、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和记忆 认识,熟记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理解 理解一个数乘以纯小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扩展乘法的概念。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具体意义。 (三)掌握 进一步掌握各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综合等基本方法。 进一步掌握复合应用题结构。 进一步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较复杂的归一问题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四)熟练 熟练地列综合算式解答三四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和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