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惠芳 《零陵学院学报》2004,2(4):236-236,232
不读书、不屑于读书正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时尚”或者说“时髦”。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就曾指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本文即针对目前学生不重视读和背的现象,谈一谈两者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解恒英 《现代语文》2013,(9):111-112
好读书、读好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背诵是读书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章背诵能力尤为重要。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背诵教学,认为引导学生背诵就是让学生多读、多记、多写,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迫学生记住佳旬名篇,这种僵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文章背诵产生厌倦心理,背诵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重视背诵的重要作用,积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背诵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背诵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将“丰富语言的积累”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积累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景美、情美的文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读书读书,顾名思义,书就是要读。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史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义自明”。读,是我国长久以来学习语文的一种传统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加强朗读教学的要求,并把朗读列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加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好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是相当不错的。但还是有不少学生不会读书。具体表现,一是唱读成风,不少学生不讲普通话,一口“宜春腔”;二是读得不顺口,结结巴巴,有的学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背诵 ,人们往往就会想到“死记硬背”这个词 ,脑海里便会涌现出“三味书屋”里的私塾学童摇头晃脑读书的情景 ,觉得这是一种极初级甚至是低等的学习方法 ,对它不屑一顾 ,特别是一些高中以上的语文教师 ,几乎要把背诵这一基本功当作传统教学方法的糟粕予以“摒弃”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而背诵则是这一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然而 ,一些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教学中对背诵缺少应有的热情 ,常常是一不强调、二不检查 ,致使多数学生不能完成背诵任务。长此以往 ,提高学生的听、…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背诵,人们往往就会想到“死记硬背”这个词,脑海里便会涌现出“三昧书屋”里的私塾学童摇头晃脑读书的情景。觉得这是一种极初级甚至是低等的学习方法,对它不屑一顾,特别是一些高中以上的语文教师。几乎要把背诵这一基本功当作传统教学方法的糟粕予以“摒弃”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背诵则是这一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然而,一些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教学中对背诵缺少应有的热情。常常是一不强调、二不检查,致使多数学生不能完成背诵任务。长此以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势必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7.
如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很严重。针对考试,老师整天讲题目、提问题,“讲”和“问”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太少。不读书,知识无由丰富,视野无从扩大;不读书,写作无所借鉴,语言无由多彩;不读书,知识无法提高,智力无能发展。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读书,读中理解、吸收、转化为能力。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研读方法,进一步发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要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是不读书!语文课堂上学生不读书,课下学生无法好好读书。本来应该是声情并茂的“响亮语文”却成了条分缕析的“哑巴语文”,使语文教学陷入了“少慢差费”的困境。所以,重视朗读与背诵,让朗朗读书声回归课堂、回归校园,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阅读和识字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又以朗读、默读和背诵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指导得法,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力。作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不只是简单的“读”,还侧重以声传情的朗读和深入细致的理解。“诵”“读”结合,相得益彰。诵读法运用得好,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因为,诵读法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有利于体验和理解文本材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背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者,背诵也。熟读方成诵。一提起“诵”字,便想到了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对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诵诗三百”。后人大概由此概括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等至理名言。于是,背诵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致以认读,背诵为起点。著名诗人臧克家,八九岁入私熟读书,一上来就“啃”名著典籍《论语》,起点如此之高,现在看来似乎有点荒唐,可臧老先生却深有体会地说,当年读书的时候,尽管“食而不知其味”,但幼学如漆,一经背得,不易忘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1.
沈铁 《现代语文》2008,(12):27-27
朗读与背诵是最实在、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经常读背会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读”占鳌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读背这个重点环节,以人为本,正面引导,采用激励性的评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奇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始终香清味浓,孕育着龙的传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有着重要地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古诗文教学的探索,以请教于大方之家。一、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什么是诵读?朱自清先生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以看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老师的“范读”,学生的“跟着读”、“练着读”、…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读、说、听、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不二法宝。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李拥军 《成才之路》2010,(15):38-38
专家说:“语文教学.若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也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再看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让孩子们读书,自己也读得很有兴致的描写:“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沉浸在读的情境之中。”由此可见,“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运用朗读,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呢?本人根据多年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没有‘读书’的课不算是语文课”这话不无道理。因为语文课是一种以“读”为原型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活动,它通过读书,让学生认识事物,明白事理。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强调了“读书”在语文课中的重要地位.种种语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话都是在说读书的好处。“开卷有益”强调的也是要多读。 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蓬蓬勃勃的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特点的回归,强调多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小学毕业生必须阅读的总量:五年制小学毕业生必须阅读100万字、六年制小学毕业生必须阅读150万字;必须背诵古诗文80首。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对阅读、背诵作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 从大的方面讲,中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母语,母语是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  相似文献   

17.
“读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多年来被人们所忽视,“讲”和“问”代替了“读”。其实,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记忆久,效果好,收益高。重视读书,研究方法,进一步发挥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多读书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求具有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阅读不但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到精读深思紧密结合就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巧妙做法如下:一、“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习惯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平时学生读书时,我便要求学生养成这一好习惯,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圈画…  相似文献   

19.
张静雯 《学语文》2003,(5):19-19
背诵 ,在学生眼里 ,被看成是“死记硬背” ;在不少的头脑里 ,背诵被认为是一种不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利于开拓青少年的思维。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却认为 ,背诵其实就是“吟诵法 ,“熟读成诵” ,是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一直强调学生的阅读活动 ,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的、长期规范的朗读训练 ,积累读书经验 ,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他们的语感就会渐渐形成并有所提高。但这种多读多背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否则只是囫囵吞枣 ,品不出其中滋味。其次 ,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诵读,简单地说就是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朱自清先生曾经对诵读做过这样的界定:“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的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宋人郑侠有《教子孙读书》诗云:“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