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师型”教师的出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以后,人们对其内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本文从国家教育政策的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以及双师型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特征。具有较强的教育培养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教育类型的存在.是由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决定的.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的需求又具体体现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培养目标是反映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按照要求达到的状态和标准。它规定了对受教育者的培养方向.层次与内涵等。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富有成效的理论标准。  相似文献   

3.
一、英语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点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而英语素质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向学生传授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现代技能开发》2010,(7):63-63
高职文化是在学习和实践发展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内涵和精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文化,应该包含区域文化。其内涵和外延有别于从属企业组织管理的企业文化.也有别于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不断磨合与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高职内涵积淀成果。  相似文献   

5.
高职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过分狭窄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为背景的。高职教育虽有其专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职业适用性等诸多特征 ,但毕竟不是教育的全部内涵。高职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进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 ,提高教育质量。一、注重高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 ,目前的高职德育工作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有些家长和学生崇尚“学科本位”,而鄙视高职教育 ,而企业急需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却难以得到求学者的青睐和社会的认可。有的学生宁愿花几万元要将专业改为没有注明“高职”的相同专业。有些学校尽管反复…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完善人,教育对象是有个性有差异的人,这是实施差异教育的基本前提;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是要求实施差异教育,应确立差异教育理念;差异教育的实施是素质教育的落实和体现,其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7.
面向新世纪,美术的基础教育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美术教育的特殊性是审美和传授技艺,是精神与实用相结合,应更好发挥其作用,发掘出更丰富的内涵,服务社会,培育人才。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在于学校的教育文化深厚和教师的教育素质提高。因为内涵是人的素质所在,也是学校的质量所在。我们天津路小学在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把立足内涵发展,深化课改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而教师这一职业也经历了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如今只有具备了较高信息化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在高速发展的教育领域中有所作为。而具有较高信息化素质的教师是通过各种途径培养的。在诸多的培养途径中 ,校本培训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培养方式之一。校本教师教育 (School BasedTeacherEducation)又称为校本培训 ,其主要内涵在于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应始于学校 ,每一所学校都应将其教师的继续教育视为其任务的一个必要部分 ,学校的每一成员都要对此负起责任。校本培训就是要使中小学承担起…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知识型和复合型人才,以前的教育模式存在许多缺点,而现行的素质教育也未达到理想的状况,文章通过对物理新课标的分析与研究,着重介绍新课标的内涵及其细化与实施,以期从事该课程的学习者和教授者对新课标有全方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刘生全 《教育学报》2007,3(4):14-18
立足于当前教育领域对和谐主题的关注和讨论现状,对和谐主题进入教育的可接受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就和谐作为“外来”教育话题而言,是可以接受而且应被接受的;就和谐作为社会主题而言,无法从和谐思想本身的传承出发证明其当下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惟有从反向路径即从当前我国社会秩序生产的现实需要角度,方能证明和谐作为社会主题的可接受性;同样,虽然无法从和谐思想以及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脉络与教育变迁过程来寻找和谐主题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却能从反向路径及和谐主题对教育发展可能具有的多重意义角度推导出和谐作为教育主题本身所具有的可接受性。同时还对和谐思维用于教育的有限性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朱春花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01-103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现象,社会需要教育的支持,教育需要社会作依附。教育的和谐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帮助社会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又会推动教育的进步。社会和谐与教育和谐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相互依存、交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的开放教育各项研究工作已涉及教学和管理的各个领域.而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对开放教育进行探讨是一个新的话题。文章通过对开放教育的特点及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一是加强教育生态环境的和谐建设,二是保持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三是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从而促使开放教育环境的构建与和谐发展,为人才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校园和谐主要体现为学校教育培养模式、校园内人际以及校园综合环境和谐三大方面。寓美育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之中,以美育视角着手探析美育与高校和谐校园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基础教育要立足于“四个率先”实现的重任,大力推进改革,实现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进行先导性、开创性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上海基础教育必须大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坚持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和谐,关注与国际大都市定位匹配,推进基础教育促进城市发展的和谐;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诸育和谐;追求教育内容统整,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建设和谐;加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推进以教育领军人才为重点的师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在分析中西方和谐教育思想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包括人的心智的和谐发展、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真正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谐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或相互脱离或仅仅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本文在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育理论实践化、教育实践理论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本土化,使二者关系达到和谐、融合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应试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现象或教育模式,它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非正式的、隐性的制度,由一些包含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隐性规则系统组成,深刻调节着人与人、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特质——天人协调、取象比类、崇德利用、贵和持中,以及其衍生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决定了应试教育制度的生成,制约了应试教育制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教育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需要用新的视角进行解读,构建整体教育史观。在深度考究的“史料解读”的基础上,突出世界范围的“联结比较”。以整个世界作为教育史研究范围,通过纵向归纳与横向对比进行范式转换、整合教育经验,其发展过程分为“本相之境”“理性之境”“实践之境”和“圆融之境”四个阶段。根据教育史研究的现实问题与困境,进行交互与创生,实现教育史的圆融与超越,从“合而不同”走向“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在分析中西方和谐教育思想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包括人的心智的和谐发展、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真正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谐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