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北  黄山 《科教文汇》2007,(11X):155-155
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犯罪中止在共同犯罪中各种情况,以期明晰犯罪中止和其他各种犯罪形态的界限,希望对研究该问题的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犯罪中止在共同犯罪中各种情况,以期明晰犯罪中止和其他各种犯罪形态的界限,希望对研究该问题的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袁进华  黄倩 《金秋科苑》2010,(4):255-255
行为人主观的认识与客观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刑法上我们称之为认识错误。根据错误是关于事实本身还是关于行为的违法性质,可将错误分为事实的错误和违法性的错误。其中事实的错误包括构成要件的错误,也包括违法性的事实(或违法阻却事由)的错误,还包括期待可能性的错误;而违法性的错误是指行为人虽对事实本身有正确认识但对行为的法律评价(是否违法)发生错误。本文对这一规则的不同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实际对"不知者不罪"规则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4.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交出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袁进华  黄倩 《今日科苑》2010,(4):255-255
行为人主观的认识与客观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刑法上我们称之为认识错误。根据错误是关于事实本身还是关于行为的违法性质,可将错误分为事实的错误和违法性的错误。其中事实的错误包括构成要件的错误,也包括违法性的事实(或违法阻却事由)的错误,还包括期待可能性的错误;而违法性的错误是指行为人虽对事实本身有正确认识但对行为的法律评价(是否违法)发生错误。本文对这一规则的不同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实际对不知者不罪规则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
当今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危害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而其中,青少年团伙犯罪又是一种主要形式,它比单个的青少年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主要论述两类团伙犯罪:有人指使型和无人指使型。有人指使型种主要是特殊青少年团伙犯罪,本文根据笔者的经历具体论述了它的主要形式、特点、形成原因。同时还论述了公安执法部门及人员在处理这种类型的犯罪时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挑战。最后叙述的有人指使型青少年团伙犯罪的表现和成因。  相似文献   

7.
徐立 《科技创业月刊》2004,(12):226-227
犯罪的目的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主观恶性的体现,准确界定犯罪的目的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伪证罪是直接故意犯罪,其犯罪目的的存在是十分明显的,但通过对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仔细考查,发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不是特定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因此,关于伪证罪的法条规定有待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犯罪的目的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主观恶性的体现,准确界定犯罪的目的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伪证罪是直接故意犯罪,其犯罪目的的存在是十分明显的,但通过对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仔细考查,发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不是特定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因此,关于伪证罪的法条规定有待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秦湖 《知识窗》2014,(21):47-47
乔治·布什洲际机场是美国休斯敦三大机场之一。几年前,乘客由于取行李时等待时间过长,感到痛苦和焦虑,以致于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10.
卢红生 《大众科技》2010,(7):205-206
交通肇事案件多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深刻了解交通肇事犯罪的成因,并对症下药,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了交通安全管理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故意失真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故意失真是我国政府信息管理中的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从行为科学看,一方面,政府官员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状况造成了他进行政府信息故意失真的引力和压力,进而形成政府信息故意失真的动机;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制度和政府环境也为之提供了进行政府信息故意失真的客观条件,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政府信息的民主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未成年人团伙犯罪问题日渐凸现,由于其危害之烈、消极影响之广,已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当前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特点1.犯罪率递增,年龄趋小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1995年审理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案件28起,1996年审理34起,1997年审理48起,1998年审理70起。这三年中,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3.
张楠 《中国科技纵横》2010,(18):280-28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中国社会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在我国法律法条中还未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但作为青少年这类特殊群体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青少年违法犯罪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这是社会诸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简要介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态势,特别是大学生犯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针对大学生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犯罪率的逐年上升,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危害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犯罪也越来越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犯罪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本文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未成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及原因角度,分析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共建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人口犯罪随之增多。城乡经济上的差距、文化背景以及农村基层管理均是引发农村人口犯罪的因素。预防和治理农村人口犯罪的根本在于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以及一些不良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使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越来越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入手,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通过对间接故意犯罪形态与直接故意犯罪形态的深刻论述,进一步阐述了间接故意犯罪的构成因素、表象特征。愿能够对间接故意犯罪的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樊传斌 《科教文汇》2008,(21):189-19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类经济犯罪也随之泥沙俱下,如何规定、惩治“单位犯罪”便是在新形势下对净化改革开放经济环境的重要立法拳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