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写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 逯钦立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一文中说:“又诗中或言‘秋菊有佳色’,或言‘凝霜殄异类’,或言‘弊庐交悲风’,或言‘被褐守长夜’,证其为由秋及冬之作。又诗言‘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不惑,代指四十岁。向不惑,乃三十九岁。又证此组诗乃陶三十九岁之作。作于三十九岁,与诗中所谓“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正相吻合。向立年,  相似文献   

2.
讽寓作为一个翻译学的术语能否运用于中国诗学特别是汉代《诗经》阐释活动中,西方汉学家有着不同看法:或认为中西方诗学话语有着根本的差异,讽寓的概念不能用于中国文学上;或认为讽寓体现了文学语言言此意彼的普遍特征,能够运用于中国文学诗学解释活动中。本文认为,讽寓概念可以运用于中国文学诗学解释活动中,但这种运用不在于它是否符合西方的讽寓批评传统,也不能只从文学语言言此意彼的特征来认识,而在于它符合中国古代以经学为本位,将《诗》道德化、寓意化的诗学传统,同时也涉及到《诗》自身的一些特点,如情感性、历史性的认识与肯定。  相似文献   

3.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讽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相似文献   

4.
南宋朱熹注的《诗集传》是一部有很大影响的书,明清以来流传极为普遍,如此朱熹对《诗经》“赋比兴”的解释也随之深入广大读者的认识。朱熹之说出,一般学者大多摈弃了郑玄之说,①而以朱说为依归。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词也。”朱熹从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姜夔《扬州慢》一词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语,全国通用语文教材老版第五册对该句的解释是:(人们看到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对其的解释也与之大同小异:人们看到被破坏的城池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设想】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不难,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歌行体"的诗歌,并且"歌行体"的特点明显。句子以七言为主,间有二言和九言,句式灵活;用韵自由,随着韵脚的变化,所写内容或表达的意思就有所改变。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歌行体诗歌的节奏韵律,快速把握文章  相似文献   

7.
比兴手法是诗经六义之二 ,朱熹的《诗集传》云 :“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手法是诗经的固有特色 ,关键在于运用得是否贴切。如果二者恰当结合 ,更会使诗歌既有比的鲜明有力 ,又有兴的若隐若现 ,取二者之长 ,避免了直露 ,没有韵味 ,又避免了上下文之间的捉摸不定。下面举几例作具体分析 :《雎鸠》中“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以诗人眼前所见的自然景物起兴。“兴者 ,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本诗先言的“他物” ,是雎鸠在洲中的关关鸣叫声…  相似文献   

8.
提起和谐社会,人们就会想到1600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何谓和谐?从字面上看:和,左边是个禾字,禾者,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右边是口,口者,人所以言食也。禾与口结合起来,可以解释为人有饭吃而内心平和。谐,左边是言字,说话谓之言;右边是皆,皆  相似文献   

9.
<正> 王国维认为论诗该以“境界”为标准,古人或以“气质”、或以“种韵”论诗,不全面,亦未能中其肯綮。他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人间词话删稿》)王氏之论,寓理深邃,影响宏钜,为后来一些高明的诗论家,诗人所理解、接受,并予以丰富和发展。那么,  相似文献   

10.
对于赋、比、兴,古代学者曾经做过许多阐释,其中宋代朱熹的解释最为简明,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泳之词也”。(《诗集传》)而李仲蒙的解释则较深入,他说:“序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物动情也。”(王应麟《困学纪闻》引)可以说,赋、比、兴是诗人形象思维和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它使《诗经》不仅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  相似文献   

11.
从语法角度考察,戴侗《六书故》中对"辞"的说解有两义:一是句子(所谓"合言以成辞"),二是语助("所以贯其文、达其辞而畅其志也")。戴氏直接或间接解释的辞助字有几十个。在解释语助字时多用"借为"一语,明示了辞助的来源是文字的假借。戴氏又是最先提出虚词有"合言"形式的人。  相似文献   

12.
《型世言》中"虚撮脚"、"撇呆"、"找截"、"间壁"、"隔夜"、"锅边秀"等六条没被解释或解释不确的词语,其义当为:1."虚撮脚"的本义是"空拉架势,作出要干某事的样子",引申义是"敷衍,虚于应付"和"阿谀奉承,假奉承";2."撇呆"即"发呆";3."找截"即"简捷,利索";4."间壁"即"隔壁"之意;5."隔夜"意为"昨天","前一天"或"前一天晚上";6."锅边秀"也做"锅边转",本义指厨房中烧火做饭的人,后引申指"粗使丫头"、"女孩"等。  相似文献   

13.
屈原的《天问》是一篇奇特的长诗,不仅许多诗句很难确解,而且它的题意,诸多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解释。大体有这样几种意见: 一、认为《天问》,是屈原问天。如:最早对《天问》作注释的王逸,就这样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这种意  相似文献   

14.
<正>书号:978-7-04-042951-0定价:45元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1月第一版,2017年7月第二版特色:以我国公司法的规范解释和应用为中心,借助真实的诉讼和非诉讼案例,展示法律适用,激活法律解释,检讨法律学说。本书是对话式课堂教学的成果:与讲解型教科书不同,本书贯穿大量有待探讨的案例和基于案例引申的问题;本书也不同于案例教材,所引案例与原理阐释和规范解说紧密结合,案例的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发现,在评价冯梦龙时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他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倡导者。他在《三言》以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评价《三言》时,也往往只把它看成是由冯梦龙编选的包括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小说集。因此,在论及冯梦龙时往往很少涉及《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在论及《三言》时,也很少涉及冯梦龙的思想和小说理论。基于这  相似文献   

16.
程莹 《学语文》2005,(2):46-4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文言文收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一文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文中“毋吾以也”一句 ,历代注家解释相当分歧 ,归纳起来 ,大致有两种倾向 :第一种 ,释句义为 :“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就不敢说话了。”这一解释可以汉孔安国、宋邢、朱熹为代表。孔安国注说 :“言我问女 ,女无以我长故难付。”邢疏说 :“言女等侍吾 ,以吾年长於女 ,谦而少言。”“今我问女 ,女等毋以吾长而惮难其对也。”朱熹《论语集注》…  相似文献   

17.
生活需要片刻积累,幸福则需要点滴回味。自从呱呱坠地,我们所获得的幸福何曾言少?我们所拥有的点滴,也曾汇聚成小溪,生活本来就是如此,不经意间常常会失去很多,①幸福就需要细细地去回味,去品尝。②什么是幸福?谁能解释得清?谁能概括得尽?但它却一直在人们的心里,③那无法用任何言语表达的感觉,那任凭你再妙的笔不能把它描摹得完整。幸福,它需要用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若干概念释疑——《物权法》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物权法》相关概念的解释,应当立足于文义解释,结合其他解释方法探讨其意义。比如,财产“利用”包括物权性的和债权性的利用关系,《物权法》所规范的财产利用关系以及主要限于物权性的利用关系;查询物权变动登记资料的“利害关系人”也并不限于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对财产的“处分”,应当具体分析,它可能包括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处分,也可能限于法律上的处分甚至仅仅是转让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19.
《警世通言》是明代短篇白话小说代表作“三言”中的一言,是一部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的世情小说。在《警世通言》中,不仅有表现侠骨义气的作品,也有宣扬封建道德的篇章,更少不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才子佳人小说。  相似文献   

20.
<正> 对屈原《国殇》中的“矢交坠” 的解释,似无大争议,但很有进一步研究商榷的必要。先将诸家的解释引录于下: “谓作战时双方流矢交加。这四句(指开头四句)言战况的剧烈。”(《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说彼此对射时,流矢交坠。”(《楚辞选》陆侃如、高亨、黄孝纾选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