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淑惠 《班主任》2001,(4):31-32
一天中午,我接待了一位高一女生,她在我对面坐了很久,一言不发.在我耐心的等待中,她终于开口了.以下是她的主诉.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遗憾     
母亲,扫盲班夜校文化.但她一向很重视家风,她用自己最朴素的言行教导了我很多道理,指引我一次次在迷雾中找到方向. 母亲曾不止一次地向我唠叨过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她总向我抱怨外公在她小时候重男轻女,只给舅舅上学不给她上学.她痛恨这种男尊女卑的家风,剥夺了她奋发图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她,抱着琵琶静伫,轻捻抹复挑,切切如私语.她一生辗转,辗转在男人之间,也辗转在民族之间.她仰起明艳的脸抬头看秋月,脸上有着让人心疼的神色.这月,已不是汉家月.她已离开汉宫多年了,她是《汉宫秋》中的王嫱,是一个我爱的温艳女子. 唤她昭君该比较亲切,呼韩邪待她可好?世人总叹息她如此韶华,却被推出去担当民族责任.可我知道她从未被折损,她只是勇敢地跨出了一步,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与其做一位深宫白发的寂寞美人,呼韩邪是她的好归宿.爱她的人都不希望她在汉宫中干等着褪尽芳华.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是一位创作中自传色彩鲜明的作家,源于童年时代爱的缺失,她对真爱充满了希冀,为此,她在作品中对形式多样的爱进行了探讨.在她的作品中,父爱、母爱、男女之爱、博爱、自爱都曾呈现出异化特征,造成了一系列悲剧.她在作品中对真爱充满了希冀,也对理想型的爱进行了构筑.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眼泪     
紫菀花下,一只破坛子在落叶中滚动.栖息在坛底的一只雏燕,又冷又饿,瑟瑟发抖.她孤苦伶仃,两个姐姐已经南飞,母亲也远走高飞了.又湿又冷的夜晚,谁能给她温暖呢? 她孑然一身.她们离开了她,因为她身残,飞不动.夏天的时候,她们栖息的房子突然失火了.母亲赶回来抢救,但为时已晚.一颗红红的火星飞进巢穴,烧伤了她的翅膀.  相似文献   

6.
薇拉·凯瑟在弗吉尼亚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初的九年.她的作品中不乏南方主题.然而评论界对此一向冷漠.通过解读她的三部南方小说,对它们的南方主题进行梳理,指出南方特质和南方情怀其实早渗透到凯瑟的心中,并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她站在三米跳台上,恐慌写满了脸.尽管老师和同学不断地鼓励她,但是她还是害怕得流了泪. 她的腿抖得非常厉害,她看着跳台,后退了一小步,又前进了一大步.她的泪从闭着的眼里流出,还挂在腮边,但是,身体却已经飞下跳台. 从水里出来,小伙伴问她是怎样战胜胆怯的.这时,她还没有从恐惧中完全挣脱出来.她颤抖地说:“爸爸说过,遇到困难的时候闭着眼睛也要往前迈一步.”  相似文献   

8.
1 岑烟第一次见到奚汀,正陷在吹泡泡糖的窘境中. 4岁的岑烟第一次吹泡泡糖,她努力地噘起粉嘟嘟的小嘴"扑扑"地吹着一个个不成功的泡泡.突然,一个核桃般大小的泡泡挂在了她的嘴上,她又惊又喜,缩同到她嘴里的泡泡糖差点被咽下去.她控制住泡泡糖的滑落,又开始卖力地吹.正当一个大泡泡冉冉地从她双唇中冒出来时,门铃响了,她的大泡泡被吓得"砰"的一声碎了,薄薄的白色片片儿和丝丝儿糊在了她的嘴上和脸颊上.  相似文献   

9.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写了十几年的日记了.真正让我坚持下来的,是记住女儿珊珊成长中任何一点变化的想法.珊珊出生后,我变得勤劳起来,点点滴滴地记下了她许多的第一次,这也成了她了解自己的第一手材料——她时不时就会翻翻我的日记,日记里的内容也会不时出现在她的文章中,成为她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0.
纳丁·戈迪默的短篇小说《城市与乡村恋人》中的第一篇《城市恋人》描述了在种族隔离的南非,不公正的等级制度甚至扼杀了爱情的萌芽.这名有色人种女孩受到来自残酷社会和男性的双重压迫,在爱情中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在这位白人男性心中,他各方面都优越于她且从没有爱过她.她的幻想最终在残酷的现实中幻灭了,这给她造成了最深重的打击,同时也是她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一 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伤心,伤心欲绝.她一出生,外婆便和母亲一起照顾她.记忆中,那么多年,似乎是外婆的照顾更多一些.不是母亲不够爱她,而是外婆硬生生地要去分担--搂着她睡,半夜起来照顾她喝奶或者撒尿,一步步搀扶她学走路,甚至上了幼儿园,也是外婆早晚接送.她和外婆在一起的时间,比和母亲在一起的多.  相似文献   

12.
春节期间,我随家人去了日本. 这次日本之行,颠覆了我原先对日本人的看法. 在日本吃第一餐时,我不小心撞上了一个服务生,她盘子上的一根筷子"哒"的一声掉到地上.她毫不迟疑地说了声日语,虽然我没听懂,但从她那谦恭的神态、真诚的语气中,便可领会她是在道歉.我愣了一下,不知她为何反向我表达歉意,匆匆地说了声"sorry",抢在她之前把筷子捡起来给她.  相似文献   

13.
我很幸运能认识她,我觉得她身上的气质与谆谆教诲使我的心灵境界得到了提升. 她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但举手投足间却透露着一股非凡的气质,她的儒雅,她的和善,吸引了每一个学生. 她从来不会惩罚学生,不会像数学老师那样——做错的题目抄十次,以至于我们在抄题中浪费时间,在抄题中失去思考.她会轻轻地点一下:"某某,作业没交吧,待...  相似文献   

14.
心灵的剪刀     
自从生了一场病之后,她失去行走能力,她整个人就变了,沉默,寡言.偶尔也会笑,但是笑容里全是苦涩. 多少个午夜梦回,她从梦中惊醒,泪水沾湿枕头.虽然第二天像个没事人一样,正常生活着,可谁知道在漫漫长夜里,她苦涩的眼泪流了多少遍. 某个没有阳光的午后,她对父亲说想剪头发,父亲听后提出带她上理发店,她想了想拒绝了.父亲看着她沉默的背影,紧抿着唇,双手紧握在身侧,不语,而后转身离开.  相似文献   

15.
真实案例: 小希现在5岁半了,聪颖、漂亮,可做事缺乏耐心,容易受挫.她在3岁时参加了舞蹈班的学习,5岁时父母尊重她的意见,让她参加了钢琴专业班,取消了舞蹈专业课.在钢琴学习中,她的接受能力很强,每一次都有进步.  相似文献   

16.
1.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辞退,她的主持风格曾被人贬得一文不值。2.最早的时候,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但是,电台负责人认为她是一个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拒绝了她。3.她来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语,为了熟练语言,她花了三年的时间。在波多黎各的日子里,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访.只是有一家通讯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暴乱,连差旅费也是自己出的。  相似文献   

17.
阿鲁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7):19-21
现实生活中,背井离乡的打工者几乎都在遵循着这样一种人生轨迹:辛辛苦苦地打工,点点滴滴地攒钱,然后衣锦还乡,过上殷实的日子……然而,现今生活中却有这样一位打工者:她打工也是为了挣钱,但有了钱之后她却不吝钱财周游世界各国.在短短3年时间里,她的足迹已经遍布了日本、韩国、新马泰,走遍了半个亚洲.作为一个有心人,她周游各国不仅陶治了情操,开阔了视野,而且还从中提升了打工的技能,增添了创业的本领,实现了既开阔眼界又创造财富的目的.她的朋友羡慕她活得既充实又潇酒洒.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毕飞宇长篇小说《玉米》中塑造得最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她既是权力的受害者,又是权力的施暴者.爱恨交织是对她最为准确的描述,不管主动或被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她都被卷入了权力的漩涡中无法脱身,欲望、爱情和亲情在权力的斗争中被异化,她对权力的痴迷既埋葬了自己的幸福,又断送了别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因为她的文章,我们认识了她.并记住了她。她令德育充满思想的光芒,她令德育变得具体、触手可及。在鄂伦春族聚居地——黑龙江省呼玛县插队时.学校的孩子们翻过大山在路口等着她返乡,那情景、那情义令人终生难忘:在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她的足迹踏过四个省市、八所院  相似文献   

20.
专业作曲家徐晓林老师对古筝音乐有着特别的洞悉,她的作品继承了传统又进行了创新.在这些作品中,她常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国外作曲技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古筝作品中,使得作品颇有她个人音乐的独特风格.她自幼生活在西南地区,那里的少数民族风情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致使她的古筝作品也涉及了很多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少数民族音乐多姿多彩,富于魅力,与筝乐的结合必然会给其作品带来独特的风情,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特征,使其作品更加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