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理论总是打上本民族价值观念的深深烙痕,与作为文学第一要素的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特性也有密切联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过程中,从西方借取了文学理论的术语和观念,建立起文学理论的体系,推进了学术的进展,但同时却在古代和现代文论间造成断裂。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竞争中,回顾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促进今天文学理论的民族化,是不应被忽视的课题。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尝试提出三点,借以引发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 大家知道,师专没有分门别类的文论选修课,师专的文学理论以一门课程总摄文学基本原理、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诸项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从这个角度说,师专文学理论教学的关键,乃是要在一门课程之内正确而科学地处理文学基本原理、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可是,师专现行文学理论教材的核心构架和主体内容是文学基本原理。在教材中,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都不以体系形态分章分节交织,而只在具体的专题层次上关联。因此我  相似文献   

3.
古代文论话语在当今只是一种知识形态,对中国文学日常生活缺乏影响。现代时期,一般性文学理论实际上可以区分为“古代文论型”和“西方文论型”两种类型。建立一种庞大的、包容中西的文学理论体系,将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立场以及不同的批评方法融合在一起,这不过是一种理想,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中西方文论之所以只能整合,不能融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是异质性的。“重建”不应该是推倒重来。“古代文论型”与“西方文论型”两种文学理论可以并行存世。  相似文献   

4.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中国古代文论在概念的应用乃至体系的建构方面紧密相关。追寻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渗透与影响,阐释其在塑造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审美理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期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高校的传统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有一种陷入纯理论教学而与文艺生活脱节的弊端,这也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文学理论课程群体中,古代文论的课堂教学更是有着一种与现实文艺生活渐行渐远的趋势。因此,本文以古代文论中的开篇之作"诗言志"为例探讨其与文艺生活关系,望能借此窥一斑而见全豹,为传统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论缺乏思辨理性其实是其自觉选择的结果。古代文论强调文学理论只是整个文学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理论理性是贯穿在实践理性中的,所以反对纯思辨的抽象分析是古代文论的自觉行为。古代文论思想就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在文学艺术观念上的具体反映,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背景,中国古代文论才不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去对客观对象展开认识,即不热心逻辑认识体系的建立,因而具有强调主体性、浑整性和会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论的教学,一方面要引入西方文论的观念和方法来分析中国本土的文学和文学理论问题,另一方面要运用古代文学理论分析当前文艺现象,尝试中西对话,古今对话,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论课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文学理论是文化的载体。深受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的中国古代文论是"深情"的,与之相比,主客二分、主客二元对立观念影响下的西方文论则显得较为客观,较为"无情"。这种"深情"和"无情"对比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善与真的不同,二是情与理的差异,三是文学与哲学的区别。中西文论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比较中西文论的不同,旨在展开中西文化的对话,求同存异,促进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从而使中国文论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9.
周薇 《文教资料》2012,(11):43-44
《文学理论教程》是国内高等院校的一本通用教材,作者对中国古代文论在《文学概论》教材体系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就该教材是如何吸收中国古代文论内容,以及古代文论在该教材中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三年十月初,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南京召开学术讨论会,专题讨论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问题.参加会议的有本省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和文艺部门的文学理论工作者约三十人,其中既有从事马列文论或文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学者,又有研究古代文论或西方文论的专家.共聚一堂,各抒己见.与会者认为: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以马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9年前的文艺学,虽然其名来自汉语文化圈对德国文学科学的汉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主要来自苏联的文学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学有三个阶段的演进: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模式为主,60年代开始加上中国内容的转型,改革开放后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革新。但改革开放后主要与英语文论互动,产生了文学理论这一新词新义,与同时存在的文艺学和文学概论进行总名的竞争,各显风采。以2010年为标志,文学理论作为文论的总名基本获得共识,其意义不但要从中国文论自身的演进,更要从中国文论与世界文论的互动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论具有多种形态。其学术形态,由理论体系的系统性、讨论问题的反复深入及趋向极致构成,是古代文论的理论基础。其实用形态,以密切联系大众需求而产生,由大量的指导写作的书构成,是大众从事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依靠。其资料形态,为有意识地系统化地收集诗史资料、编纂某一时代的文学纪事而构成,为文学史、文论史的资源性材料。其适性生活形态,为文论家自我撰作文论时的精神状态与成果展示,以赏心悦目为其宗旨。完整地把握古代文论的诸种形态,把握其相辅相成的统一性、整体性,才能完整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近年文学批评脱离作者、读者和中国民族文化的现象提出批评。指出文学批评必须走出象牙塔,贴近人民大众,即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又要继承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优秀遗产,建立中国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一直致力于建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探讨基础理论与批评实践、西方文论与本土理论、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相结合的新途径,在文学批评、文艺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论、古代文论等研究领域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专栏选自华中师大文艺学学科老师提交给“‘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四届代表会”的论文,这些论文或从文学批评的研究立场,或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或从古代文论如何实现现代转型等方面探寻当今理论批评的发展。在全…  相似文献   

15.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传统文论史上,把哲学之"气"引入文学理论,以"气"论文,始于曹丕。后来刘勰、韩愈、苏辙、等人对此都作了论述,他们不再是空泛地讨论文学,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问题,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承传和变易的特点。但不论何种性质的气,它都是人的一种活跃的生命力,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的体现。"文气"说经过数代文论家的继承和革新,其内涵渐趋完善,至桐城派已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论源远流长,结构复杂,要对它的发展历史作整体勾勒,并从中探索出其内在的演化轨迹,是十分不易的。因为:1、古代少数民族文论存在形态呈多样比的特点,其中之一是书面文论与口头文论并存,口头文论是一种集体创作,既无写作时间可考,又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因此很难甚至无法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少数民族全部文论的发展过程:2、尽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各民族文学事业日趋发达与繁荣,但直至中国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归纳与总结,分析了古代文论现代转型的不可能、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语境缺失、中国文学理论脱离现实生活的致命缺陷的各自原因,认为文学理论的发展应着眼和专注于我国的文学实践和文学现实。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文学”之树常青,那么“文学理论”是什么颜色?毋庸讳言,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大学课堂,理论与文学阅读经验为敌、批评与批评对象脱节、文学与文学性绝缘……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同时走入“灰色”困境。就文学理论的教学而言,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理论”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当下复杂多变的文学现象,而这种“传授”本身又晦涩枯寂得足以让学生逃之夭夭。我是教古代文论的,中国古代文论其实是一棵巨大的长青之树:从先秦的对话体到两汉的史传体,从六朝的骈赋体到唐代的诗体,从宋元诗话到明清小说评点……古代文论始终是诗意盎然,始终张扬着自己的文学性诉求。因此,这组笔谈中拙文的“依经立论”是要承续古代文论诗性言说的传统,而“借石攻玉”则是借鉴异域文论的视界和方法而实现本土文论教学的文学性诉求。冯黎明教授的《文学史:文学性故事》犀利地指出历史理性化给文学研究所带来的弊病,从而提倡一种故事化的文学史,让文学史的教学回到文学性诞生时的语境之中。文学性诉求并不排斥逻辑性思考,因而唐铁惠教授的《文学理论教学中辩证法原则的运用》,主张用辩证法解析文学本质的二重性,用辩证法说明文学文本构成的双重取向;而李松博士《诗性与理性的融合,人格与...  相似文献   

19.
马宗霍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著述极多.其早年所撰《文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初版于1925年,是五四以后最早出现、且很有影响的一部文学理论教科书.今天读来,仍有教益.一《概论》最大的特点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古文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古代文论家的思维方式也不同于西方文论家."中国历代的文论家,很少有人象欧洲文论家那样,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点,热衷于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而是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概念范畴,去阐述自己电光石火般闪现的精辟见解.这就使得中国文学理论,从个别理论家来看,好象是随感而定,不成体系;而就一个时代或全部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表现为理论言语的科学化与体系化.后现代主义思潮构成我国的文论现代性建设的语境,文论现代性建设应当吸收其理论资源并转化为建设性因素.后现代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中的建设作用表现在促进研究范式的更新从而促进文论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