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时期的内蒙古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这里既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园,也是中原王朝与匈奴军事争夺的焦点,还是秦汉王朝经济开发的新区。特殊的历史时代、地理位置与民族构成,形成了这一地区独具特色的多元的文化类型与文化特点。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尚武文化、移民文化和商旅文化在这里同时存在、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开放的、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秦汉文化丰富了内涵,提供了动力,也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内蒙古地区在这一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特殊的历史时代、地理位置与民族构成,使这一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早发性与延续性、多元性与丰富性、冲突性与融合性、开放性与创新性的特点。秦汉时期内蒙古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增添了中华文化的活力,而且也奠定了内蒙古地区文化的基本格调。影响了内蒙古地区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为以后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并称为中华文化三大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大众文化的产生、形成及其本质 大众文化最早出现在西方,直接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对意识形态的构建,大众对文化的创造与享有,以及经济、社会与文化之间非常复杂的关联与互动。在文化上,与之相对峙的是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开始,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所区别,大众文化似乎包含更多的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海尔文化与张瑞敏、微软文化与比尔·盖茨,联想文化与柳传志、杨元庆等,下大力气打造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提高了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论校本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学校文化事关学生文化素质的形成,传统的学校文化强调群体性、服从性,缺少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质。而建立适应时代要求,以人为本的校本文化,是学校文化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需要。本文围绕校本文化的地位与价值、校本文化的基本特征、校本文化的发展取向与建设策略等方面论述了校本文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的演进中河湟地区作为中原与周边政治、经济、文化力量伸缩进退、相互消长的中间地带,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汉族、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撒拉族等各族文化建构出河湟文化多元鼎立与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多元性文化维护了河湟地区的社会稳定,加强了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了河湟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进步,最终也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同时创造了河湟地区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景观。  相似文献   

7.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形成了十分珍贵、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财富。高校应充分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新内涵、新功能,把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相结合、与民族情感融合相结合、与新时代发展特点相结合。文章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的关系,阐述民族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融合的价值,指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不止是一个“专业人”,更是一个“文化人”;不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堆砌,而是教师文化的建筑和作品。教师文化是教师独特的存在样式,是由文化图景与文化图式构成的有机体。教师文化存在的样态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自在文化、自为文化与象征文化就构成了它的基本样态。教师在文化创生中发展着自我,在自在文化与自为文化、技术文化与象征文化的相互构成中不断变革着参与教育生活的样式。走向自在自为式的文化生存,实现教育行为的自然性与自主性的统一,是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活》全书共分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和发展先进文化四个单元,其逻辑顺序是:先从一般意义上以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为起点,进而介绍了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再从个性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最后以发展先进文化为全书的落脚点。第一、二单元是从共性方面介绍有关“文化”的相关知识,可合为—个小专题,第三、四单元相应地列为第二、三小专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与学校文化着手,通过对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关系、学校文化结构即精神层、行为层、制度层、物质层分析,进而提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