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音识字:颤(chan)抖脸颊(jia)请柬(jian)一撂(luo)书词语解释:扁桃体:分布在呼吸道内的一些类似淋巴的组织。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  相似文献   

2.
1.关于注音方式新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对轻声音节的注音方式没有统一的格式。大体存在以下两种方式:①标注原调,如第六册P_(23)“宽敞(chǎng)”、第八册P_(36)“吆喝(hè)”。②标注实际读音,如第七册P_(123)“麻烦(fan)”、第六册P_(50)“豆腐(fu)”。  相似文献   

3.
阅读指南注音识字:泪腺敏捷步骤踹嫉妒赎罪呼哧嘻皮笑脸蔫了摊开铆足劲词语解释:讳莫如深:指隐瞒得很严实,唯恐泄露。软硬兼施:软的硬的手段问时并用(含贬义)。沾亲带故:指多少有点儿亲朋之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注音识字:野蛮诧异垂涎三尺词语解释:夸大其辞:说话与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不偏不倚(yi):指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或中立。也形容不偏不歪,正中目标。  相似文献   

5.
主编:莘乃珍副主编:詹垣乙审定:崔峦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科书,是由“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与素质教育课教材改革研究”课题组教材编委会,在原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材基础上,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重新编写的。分彩色和黑白两种版本。  相似文献   

6.
王克峰同志认为“婀娜”的注音“ēnuó”音节界限容易混淆,应加隔音符号为“ē'nuó”。我拜读之后,认为原课文的注音不必加隔音符号。其理由有二:(1)它虽是  相似文献   

7.
四、五年级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小学语文教改实验的提高阶段。提高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国家教委编发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中指出:“提高阶段,在保证一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在教学高语第五册《百年孤独》时,对文中的成语“胼手胝足”的注音颇觉困惑。该书122页对“胼手胝足”的注音是:胼(pian)手胝(di)足,意思是手和脚都磨出了老茧,形容极其辛苦。我认为此处的“胝”应读为“zhi”,  相似文献   

9.
老班吴达     
阅读指南注音识字:峻晕侃抿岚霍狄恪噘怵哽咽词语解释: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别人。霆:响雷。搜索枯肠:形容动脑筋极力思索(多指写诗文)。枯肠:比喻肠子里很空。再接再厉:唐韩愈和孟郊《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后用以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接:交战。厉:同“砺”,磨快。  相似文献   

10.
我市1985年秋开始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以下简称“注,提”实验),已进行了两年,实验第一年的小结,载《宁夏教育》1986年第11期。现将第二年实验工作小结如下: (一) 传统小语教学与“注,提”实验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是“先识字,后读书,再作文”;后者则是通过注音识字,解决读写与识字的矛盾,使“识(字)、听、说、读、写”同时起步,同步发展。因此,“注,提”实验的出发点,就在“提前”这两个字上。而要提前,就必须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通过“注音识字”达到“提前读写”,早期  相似文献   

11.
这里议一议有关辞书注音的一个问题,问题的提出是由探究中学语文课本对文言文中“行”(“性行”的“行”)和“偻”(“伛偻”的“偻”)的注音引起的。因此,就从课本对这两个字的注音谈起。对“行”的注音出现在诸葛亮《出师表》一文。本文中有一句:“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课本编者为“性行淑均”加注释道:“[性行(xì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编者在此条注释中特意指出“行”这里应读xìng,即去声。课本注释对“性行”之“行”的注音,是否妥当?根据此注释对词义的解释,“行”这里是“品德”的  相似文献   

12.
汉语音韵知识的运用第九章解读反切一、反切的产生 (一)反切以前的注音法: 1.读若法: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注音的方法。“读若”、“读如”、“读似”、“读近”、“音如”、“音若”、“音相近”、“读为”、“读日”等均属此类。“读为”、“读曰”有兼注义的作用。这种注音法并不准确。 2.直音法:用同音字相注的方法。注音虽较准确但局限性也较大。 3.描述法:用“长言”、“短言”、“缓言”、“急言”等对难字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作描述性说明。由于描述含混,难以确读。  相似文献   

13.
案例片断一:谈话导入,铺垫揭题师:(板书“小”字)这个字,念——生:小。师:(擦去“小”的钩,用红色粉笔,在“小”字底下,添写“隹”用红粉笔写的这个字,读什么?生念不出。师注音:zhui师:这个“隹”字,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小”和“隹”俩字合起来,念——生:雀。师:雀字,从“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滕王阁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 :“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其中“吴会”的“会”应读什么音?课本上没有注音。据我调查 ,一般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 ,认为应读“吴会(hu尙)” ,理由有二 :1、有特殊读音的字 ,课本上应有注音 ,如课本上没有特别注音  相似文献   

15.
一、注音(共9分) 要求: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必须标调)。 1、给下列词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标音: ①反省②可恶③参差不齐 (xing)(wu)(cenci) ④句读⑤单于⑥破绽百出 (dou)(chan)(zhan)  相似文献   

16.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及运用 (一)根据下列拚音写出一句话:Fēndòu shì lǐxiǎng de jiē tī。 (二)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有一个是正确的,有一个是错误的,在正确注音上打“√”。  相似文献   

17.
日前,我去几处小学听课,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竟有这样的题目:“给下列词语和句子注音”、“拼写下面词语”。这说明某些语文教师语法基本功不扎实,不懂得“注音”和“拼写”的含义。笔者认为,对此很有必要拙言几句。“注音”是指给单个的汉字或词注上汉语拼音。通常情况下,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所以,小学语文的巩固练习题,平时的基础训练,课后练习、作业及有关读物,时常会遇到“给下面的汉字注音”、“给下面词语注上汉语拼音”、“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等题目。“拼写”是指…  相似文献   

18.
反切浅说     
壹、反切是怎么回事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例如“东,德红切”就是用“德”和“红”这两个字给“东”字注音。这种方法有点象是拼音,但又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拼音。用来注音的两个字,前一个叫它做反切上字,后一个叫它做反切下字,而被注音的那个字叫它做“被切字”或“所切字”。反切注音的方法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同反切下字的韵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音节,便是“被切字”的念音。“反切”本来是指这种注音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称“××”,唐代以后一般均称为“××切”,后人因而把用这种方法所表示的音值也叫做“反切”了。如有人问:“东的反切是什么?”回答说:“是德红切。”其实“德红切”是反切这种方法在“东”字上的具体运用,说确切一些,它是“东”字的反切读音。  相似文献   

19.
区分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并说明理由。1.注音:踉跄(niangqiang)瓦砾(uani)遵循(zunxun)驯良(xunliang)憔悴(qiaocuei)困窘(kunjing)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有些词语的注音不够准确,现举例如下。   1.第 51页《世间最美的坟墓》注解③ [荫蔽 (yīnbì )]“荫”注音不对,应为“ yìn”。这在 1985年 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已有说明:“荫 yìn(统读 )”。新版《新华字典》也是这样注音的。   2.第 56页《烛之武退秦师》注解 {31} [阙 (jué )秦 ]“阙”注音值得讨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998年版 )对该字注音有 3项:① què在作“宫阙”“宫殿”“豁口、空隙”“损害”这些义项时读 què。② q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