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与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当借鉴中专的办学经验,重点抓好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制度和学制、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课程,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生成,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只有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使之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合拍,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从专业培养、职业需求、人文素质这一现实需求出发,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知识性、人文性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细化课程培养目标,分解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及评价方法,构建语文应用能力训练与"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专业素养"三者融合的系统化、多元化、层次化的语文课程体系,对接高职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社会职业活动及专业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4.
韩姝 《华章》2009,(11)
课程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介的、催化的作用.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来讲,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生成,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亟待改革的实践课题.因此只有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不断地进行改革,使之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合拍,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课程设置是职业中专学校教学改革的基础和核心。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生成,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课题。2003年,我们对德阳市所属的7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四个大类13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所反映的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不规范、课程安排随意性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以促进职业教  相似文献   

6.
“新生专业入门教育”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通过阐述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课程改革需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职业需求、学生需要等观点,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新生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改革实践为例,提出了入门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整体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专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大,可行性条件要求高。不仅要求有足够的财力、人力投入,而且要求有教育理论作指导。为此,笔者把中专课程改革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系统研究。以《市场经济下中专课程改革走向》(刊于《船舶教育》93.6期》为题,提出了中专课程类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方向;又以《中德技术员类课程设置之比较》(刊于《职业技术教育》94.9期》为题,分析了中德技术员类课程设置之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论述中专课程改革观念、特征及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以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社会体育岗位培训为服务方向。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集中优秀师资,开设适应地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社会体育课程,并进一步积累形成自身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特色。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更新,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坚持职业分析、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应当成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美玲 《广西教育》2013,(43):28-29,42
基于职业素养养成的高职礼仪教学创新,应适应职业能力素养需要,确立礼仪课程教学新理念;适应学生职业素质发展需要,设置礼仪课程教学新内容;适应学生学习主体需要,实施礼仪课程教学手段新方法,以使礼仪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培养的重要支撑,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要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落实中专语文教学目标,加强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以强化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技巧为手段,面向就业岗位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如何使教学适应企业的需要,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专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能否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这已成为当前中专教学突出的问题。在1987年召开的中专教改座谈会上曾研究了此问题。会后,很多中专学校抓了专业设置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他们在专业设置的改革主要有二个方面:其一,扩大专业的覆盖面,使专业稳定;并在专业内设置多种专门化,以适应社会多样需要。其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因而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内容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课程即为实现教育目标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因此,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学制的改革,要通过课程改革来落实,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课程为前提。纵观当今中专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笔者感到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故在此提出以供商讨。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如何选定适合培养目标需要…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综合能力的实施,必须改革陈腐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确立新的教育目标和模式,使每个学生各种素质能力得以体现,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更需要全面素质的人才。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条件下。提升学生本身综合能力的素质.是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酿酒行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需求情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省酿酒企业生产第一线迫切需要大批既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思想与微观的教学实践相联系的桥梁。课程改革是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变化及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专门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重点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达到与未来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基本要求,以满足就业、创业的需要。因此,课程改革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职业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为满足酿酒企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  相似文献   

16.
我校于2003年由电力中专升格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由学科式的专业教育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变。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素质培养为目标,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教学为改革方向,不断探索。而创新教育课程是高职学院按上级要求设立的一门针对开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培养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复合型、实践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的重要问题。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1.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在教学上更要以职业需要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2.不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与文化基础课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而文化基础课教师的素质与其接受的职前教师教育有很大关系.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其课程设置,分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探查教师教育过程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中专、大专教育可培养出专业型的技术人才,需要学生在保持掌握理论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梳理出社会实践,以人文精神丰富实践内容,从而使教学达到专业标准。人文精神教育将文化知识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避免以狭隘的观点、立场看待问题,在深度挖掘人文教育历史、现实内涵、人文精神等内容,渗透人文精神,以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秋红 《考试周刊》2010,(40):75-76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衡量中专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中专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艺术中专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缺陷日益突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提高综合口语交际能力.增强职业素质,以适应从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